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小革
居住证可享多项市民待遇 吸引专业型来穗务工人才


沈小革

南都记者 王美苏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州全市 1867.66 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 937.88 万人,比 2010 年增长 97%。这也意味着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过江龙”。
跨市人口不断涌入并落地安居乐业,显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也为广州这一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广州如何破解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如何进一步推动来穗人员融合服务?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沈小革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广州将探索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发展指数,力争打造出一套可量化、可评价、可复制、可推广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发展“广州经验”。
举措 发布《融合行动计划》促进来穗人员市民化
南都:广州率先在全国超大城市中全面系统推动外来人口社会融合,这一年又将有哪些新举措?
沈小革:《关于开展新一轮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下称新一轮《融合行动计划》)已于近日印发。在新一轮《融合行动计划》中,我们将持续推进、有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羊城行动计划,培养更多“工匠型”“实用型”来穗务工人才。
同时,广泛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鼓励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提升“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融合服务周”“春风行动”“圆梦计划”“红棉睿丽”“候鸟儿童主题服务月”“来穗团圆”“春运直通车”“金雁之星”等传统品牌成色。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可及性。
南都:广州流动人口增量和流量领跑全国,积分入户一直备受关注,今年是否会继续扩大覆盖面?
沈小革:广州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已近千万,是支撑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积分入户制度。2021年度合计有26052人通过积分制获得入户资格,其中包括常规积分制入户10000个、随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14294人,特殊艰苦一线行业入户982人、随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776人。去年11月,新修订的《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公布实施,首次纳入“公积金”基础指标和“退役军人立功受奖”加分指标,首次实施“减分指标审核后置”,申请时长从原来35个工作日缩减至20个工作日左右。
同时,积分制入户覆盖面不断拓展。在往年特殊技能、特殊艰苦一线行业入户工种的基础上,新增公路养护工、托育照护人员、网格员(含出租屋管理员)、铁路公安4类工种,吸引更多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从业人员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南都: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涉及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来穗局如何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沈小革:我们通过协调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来穗务工人员公租房分配。2021年,约有2.9万名来穗人员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制获得小学或初中起始年级公办学位。
同时,来穗人员在我市凭居住证还在交通驾驶、出入境等多方面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待遇。据第三方民调显示,2020年广大来穗人员对广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达89%。
破局 38镇(街)来穗人员超十万 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网格”
南都:广州来穗人员区域分布不均,其中流动人口又往往集中在较难治理的“大镇、大村”。如何推进重点区域治理?
沈小革:目前广州全市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超过10万人以上的镇(街)就有38个。这些地区人口结构呈现出“倒挂”态势,即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我们围绕改善来穗人员居住环境,对来穗人员集中落脚点——出租屋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同时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经统计,自2021年7月开展出租屋管理专项行动以来,共消除全市出租屋各类安全隐患50多万处。
南都:疫情防控常态化也给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的韧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新时代命题。在此方面,广州来穗人员管理服务局如何应对?
沈小革: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将全市3万多名出租屋管理员和网格员按需编入社区“三人小组”,做好涉疫重点人员排查、服务管理等工作。同时,以全市20000多个综合网格作为防控阵地,对回到社区的重点人员实施网格化排查和健康服务管理,建立完善健康管理台账,实现重点人员信息与健康闭环管理。
此外,我们还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网格”“智慧出租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强化宣传引导和人文关怀。
南都:在利用大数据信息采集手段的同时又该如何保护好来穗人员个人信息?
沈小革:我们会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来穗人员个人信息安全保密。在数据存储方面,来穗人员个人信息全部存储在市政务云平台的内部网络内,依靠市政务云平台的安全防护手段提升来穗人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加密方式传输来穗人员个人信息。在数据使用方面,采用脱敏方式显示来穗人员个人信息。
激励 配备两万多人网格员队伍 考核成绩与绩效分配挂钩
南都:疫情期间,“网格化管理”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何有效管理网格员?
沈小革:就在上个月,我们印发了《广州市综合网格员队伍管理工作规定》,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和“一员多能”要求对综合网格员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强化激励,将考核成绩与综合网格员绩效分配挂钩。表现特别优秀的综合网格员可按程序遴选为全市“优秀网格员”,在申请“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积分制入户”中,可获得相应加分。
南都:如何提升市民群众对辖区内网格员相关信息的知晓度?
沈小革:综合网格员实行全市统一标准编号管理,同时实行“三公开”。综合网格员的公示牌悬挂在镇(街)每个综合网格明显位置或主要出入口,将综合网格员基本信息、服务管理范围、服务管理事项以文字或信息化手段向群众公开。综合网格员工作期间要求佩戴工作标识,并要求网格员在本网格内建立微信群,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