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灵感点缀花样生活
广州市民踊跃晒出家中“最美一平米”


宋小伟养的多肉。

林瀚饶有心思的布置让花与空间完美融合。
广州自古有“花城”美誉,不仅仅因为广州四季花开,更源于广州市民与花相伴相随、爱花惜花。虎年春节,南方都市报发起留穗过年“花”样生活——晒出“最美一平米”征集活动,面向个人、家庭、机构征集以花为主题的照片或者小视频,晒出鲜花美景,共享美好生活。
活动期间,不少市民踊跃参加,晒出“花花世界”,分享“花样故事”。
谭 雯
空了十几年的阳台秒变“花花世界”
谭雯自诩“养花新手”,家里阳台空了十多年。疫情期间她多了在家的时间,于是一家人便开始学着养花。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装点了家里空空的角落,也为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有些花给人“开盲盒般的惊喜”
因为阳台朝南,一天中日晒的时间很长,谭雯尽量选择耐晒的花种在阳台上,比如菊花。在阳台的角落,谭雯选择放上了茉莉,带有香味的花让她感到心情愉悦。在阳台各色鲜花中,谭雯最爱球兰,“它们的生命力特别顽强”。2020年暑假,由于家里忙于装修,没有时间打理阳台上的花草,这几盘球兰几近被遗忘。但去年年初,本以为不会再开花的球兰却悄悄地冒出了小花,毛茸茸的花球可爱又别致。“球兰开花就像开盲盒一样,每一盘球兰的颜色不一,用微距拍起来特别好看。”这令谭雯感到十分惊喜。
养花增进一家人的交流
谭雯提到,疫情之前,由于她的先生在深圳工作,两个人经常是各忙各的。而疫情之后她的先生不用再经常往返于广州深圳两地。作为养花新手,他们夫妻二人一起用心培养起了阳台上的花,新的经历给夫妻两人带来了更多的交流。
谭雯的两个孩子也是爱花的。“养花的时候,妹妹经常会过来帮忙。哥哥虽然嘴上不说,但他经常会拍了花发朋友圈,我就知道,他也是喜欢这些花的。”
“养花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状态,在一起养花期间我们多了很多话题。”在闲暇的周末或假期里,谭雯一家人会一起照顾花。冬天里,孩子们喜欢到阳台上看看书,晒晒太阳,在花香萦绕下享受生活的乐趣。
小P
小花园就是我的“精神乐土”
广州市民小P家的露台是一个种有10多种花的小花园。“种花就像养宠物一样,我们会享受和植物相处的时间。”小P表示,这里已成为她的精神乐土。
成功种活郁金香开启养花之路
一开始,小P和大部分养花“小白”一样,养的品类偏向于随心所好,好看就买。养花一段时间后,小P非常羡慕那些成功把普通花草养“爆”养漂亮的例子。于是便自己慢慢摸索:在网购平台上购买小苗或种子,试着种植;经常看与养花相关的书籍及视频材料,专门去学习花艺;后来找到同频的花友,相互分享交流养花经验……慢慢地,小P从一个单纯的赏花者,变成了一位养花人。
小P至今仍记得7年前成功种活郁金香给她带来的成就感。那时小P较少看到身边有家庭种植郁金香,但她仍然希望尝试。于是她便从网上购买了郁金香种球,按着教程种了下去。出乎意料的是,郁金香竟然开花了。
种活郁金香的经历正式开启了小P的养花之路。那段时间里,工作之余,小P在大部分时间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培土、施肥、修剪等园艺知识。
种花后开始享受植物成长的过程
小P的露台高峰时有30多个品种,目前经过不断折腾和选择,剩余十几个品种,偶尔喜欢再添加。养花多年,小P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在还是“小白”的时候,她会期待花开的感觉。但开始种花后,她更享受植物成长的过程。“开花已经不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了,因为大多数植物,一年所能开花的时间并不多。而植物成长是否健康更让人喜悦,有些不开花的植物,看叶子看枝条也会是一种美。”
刘开开
插画、绿植、潮玩打造家中休闲一角
原本拥挤杂乱的小饭厅,经过一次偶然的改造,变成了舒适又好看的休闲小角落。对于刘开开而言,这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一角。
房东老奶奶曾为“多肉们”搭雨棚
上了大学时,多肉植物还未盛行起来,刘开开却已非常喜欢这类品种的绿植。最让刘开开印象深刻的就是刚毕业租第一间房子的时候。房东老奶奶人很好,免费让她在天台种养绿植。房东老奶奶会热情地给多肉植物浇水、搭雨棚,防止雨水过多淹死绿植。“不过因为养多肉不需要太多的水,房东老奶奶却经常帮我浇水,后来夏天雨水充足的那段日子里,它们死了一大片。”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开开笑着表示,至今仍感激老奶奶为她的“多肉们”专门搭建雨棚。
绿植数量不多,却绽放无限生机
现在,在刘开开家里的阳台上绿植摆放的面积只有不到4㎡,满目翠绿展示着生意盎然。其中,那一盆紫色、绿色相间的吊竹兰引人关注。这是刘开开去年前在路边的垃圾桶旁捡回来的,结果自己长出了很大一盆。”刘开开还表示,家里的吊竹兰养活下来后,她还剪过好几条下来送给同事养。
宋小伟
资深“肉粉”阳台上养出一片多肉的海
在广州生活的宋小伟身上有很多标签,插画师、设计师、策展人……少不了的一个是:多肉植物爱好者。在他家楼顶天台上,他用上千株的多肉打造了一片安静明媚的植物花园,成了花友圈中小有名气的“网红”。宋小伟不仅能养,还能拍。他镜头下的“肉肉”,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在朋友圈一经发布,都会引来无数点赞。
从种多肉的过程中找回专注宁静
汁液饱满、憨态可掬的多肉植物,被花友们亲切地称为“肉肉”。这种可爱植物的风潮掀起已久,宋小伟也“入坑”了好几年。
不管你是不是“肉粉”,走进宋小伟楼顶天台的“肉肉”世界,相信你都会被瞬间治愈。斑斓缤纷的色彩、千姿百态的形状、充盈憨厚的质感……在这里,每一瓣多肉都散发出满满的生机。
“植物能反映一个人的多面。植物里有对生命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每一株鲜活的植物都是生活里欣欣向荣的一个部分。”热爱自然的宋小伟享受种植花草的过程,而他对多肉植物却更是偏爱。
宋小伟还记得,第一次亲手种下多肉,一份丢失已久的专注宁静不经意间回到了身边,世界里没有了嘈杂急躁,没有了纷纷扰扰忙忙碌碌,只有自己和眼前的“肉肉”,内心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欣喜轻松。“多肉就像一剂药,诱惑你也治愈你。”
巧手为植物打造独一无二的家
在宋小伟看来,种“肉肉”的乐趣,不仅是看到自己亲手养起来的多肉叶片变得更加肥硕饱满,变得越来越美好的样子,更在于去为它们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家。
养多肉,他也画画一样习惯就地取材。坏掉的电饭煲内胆,加一个竹编的框,就变成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花盆。被挖个坑的石头,种上“肉肉”也是非常别具一格。他还喜欢到旧市场去“淘宝”,建材市场甩卖的陶制工艺品,也经常成为他养肉的工具。
有人说,在南方养好多肉实在太难。多雨或者回南天时,多肉植物既晒不到太阳,又容易积水烂根。夏天高温闷湿,多肉植物也容易死去。在宋小伟看来,这些都不成问题。有好朋友这样评价宋小伟养花:“养多肉就像他画画一样,只要留给他足够的空间,就可以做得很好。能把肉肉养好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是平和温暖的。”
黄秋玲
爱花等于爱美好生活
“老广”黄秋玲爱花,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常常有人问她:种那么多花有什么用?“一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知道自己喜欢。后来看到这句话:花不是人类生存的刚需,而是美好生活的标配。”黄秋玲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喜欢美好生活。”
十八般武艺只为定格花朵美丽瞬间
家中的小院子,全是黄秋玲爱的花。紫风铃、墨兰、玫瑰海棠、兰花、大花飞燕草、葡萄风信子、朱顶红……爱花激发了她的各项潜能。压花、油画、摄影、修图,养花数年,黄秋玲已经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各种技能都不在话下。
为了留住花朵最美的瞬间,黄秋玲不仅学会了用干燥剂装瓶、画油画等技能,她还专门学习了压花,把花的色彩留存下来。她告诉记者,压花是当花朵开得最盛时剪下,用压花板压成的一幅作品。
压花的关键在于密封,密封程度好保留一两年完全没问题。像玫瑰花瓣较多,就得将其花瓣先分离,用压花板压,再组合。前不久,在路边看到盛开的长寿菊,经过她的巧手制作,现在成了一幅压花作品。如今,她的压花作品数不胜数,装点在家中的每个角落,包括有笔记本封面、书签、小卡片、蜡烛、吊坠。这些作品甚至还成了集市上最热卖的产品。
野外烧烤也不忘插花
“喜欢花,任何时候都会想着花。”有一次外出吃竹筒饭,黄秋玲突发奇想,竹筒可以养花吗?这可是纯天然的器皿呢!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做了尝试,成功种植了兰花、春羽,从此便有了属于她的“竹筒花”。
在黄秋玲家门口,经常会看到快递堆成了小山,这是黄秋玲网购的各式花草、花盆、器皿。由于过于“狂热”,她常会被快递小哥投诉催促,“黄小姐,你家门口都是快递了!你要快收呀!”
黄秋玲的朋友圈及手机相册,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对于黄秋玲来说,赏花、泡花茶已是平常事,连野外烧烤,她也不忘插个花,把花真真切切融入到生活当中。
戴 霞
鲜花芬芳中更寄托隽永情意
法律条文的理性严谨,鲜花氤氲的感性浪漫,两者看似并无联系,但在大学法律老师戴霞身上却完美融合。戴霞说,鲜花能够带给人的不只是单纯的芬芳,其中更寄托着含蓄隽永的情意。
一过节就忍不住“剁手”买花
澳洲腊梅、冬青、蝴蝶兰、朱顶红、桃花……春节期间,戴霞家中成了“花花世界”。“这些花仿佛既是自己的伙伴,也是自己的孩子。”客厅的一盆朱顶红,戴霞看着它从慢慢发芽长大,到如今繁花盛放。渐渐枯萎的花朵,她也舍不得它们“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是。她学会了制作干花。
戴霞每周在网站上专门订购的鲜花,送到家中由她自由搭配,小区附近的花店她也早已成了“会员”。每逢节日或者生日,她都会专门买上一束搭配好的鲜花放在家里,鲜花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情人节将至,她又没忍住买了些郁金香和玫瑰。尽管多次说了“不剁手”了,却从没成功过。
每到一处地方必研究插花
八年前,在女儿的建议之下,戴霞去听了一节插花课,没想到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彻底着迷上了插花这门艺术。
之后,戴霞陆陆续续听了不少插花课,有些是线下老师教授插花的实践课程,有些是在鲜花网站上专门的插花大师课程。她还在慕课网站上专门找寻了一门专门介绍中式插花的慕课,一节不落地全部听完。
自从接触了插花,戴霞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心那里的插花,圣诞节是什么样式,春节又有着什么不同。即使是看新闻发布会,她也会特别留意人民大会堂现场的花是如何搭配。
“在方寸花瓶之中,对鲜花进行色彩的搭配和高低错落的布局,更让人从花中触摸到东西方美学与哲学的映射。”从插花中,戴霞对花愈加钟爱了。
戴霞十分希望自己身边人都能从花中体会到愉悦和美好,因此她时不时就会给自己女儿寄一些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对她而言,鲜花能够带给人的不只是单纯的芬芳,其中更寄托着含蓄隽永的情意。
林 燕
唱戏养花两不误 这是我向往的生活
满园花、一池鱼、数只龟……粤剧导师林燕退休后,在自家阳台上搭起了这样一片“小天地”。2007年移居番禺以来,林燕一方面推广粤剧,一方面在自家阳台上打造了自己的“小花园”,在远离闹市区的家里过着她“向往的生活”。
向学生请教如何种花
宣传推广粤剧之余,林燕还有一大兴趣就是养花。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花园。于是,2007年,林燕一家搬离了热闹繁华的广州市区,移居到如今位于番禺的新家。面积不大的阳台,是她选择以此为家的重要原因。“我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小花园,种上很多花。”当初简易的阳台,在林燕的打理下,如今已是花团锦簇。
虽然已不公开授课,但是林燕以往教过的学生,每个周末还会来她家中交流、学习粤剧。借此机会,林燕会和其中熟悉养花的学生交流心得。“我的有些学生家里也有花园,他们向我学习唱粤剧,我向他们请教怎么种花。”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双向的良性互动让林燕对养花越发得心应手。
每种花都有小脾气 要用心对待
自从养花后,林燕更加关心不同时节对于花草生长的影响。养花时间长了,林燕逐渐总结出自家阳台每种花不同的“小脾气”。气温湿度、日照方向、土壤材质……这些常见却细微的区别,成为林燕重点关注的对象。
“现在冬天比较冷,虽然我一般早晨七八点就会起身,但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才会给花草浇水,而且要一点一点地浇,不然它们容易会被冻坏。”林燕说,照顾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就像照顾自己的小孩一样。“小孩子不舒服、生病了懂得哭闹,但是我养的花花们不能说话。”等到夏天,林燕又会有不同的方法去照顾它们。于是,在四季原本不甚分明的广州,为了更好地照料自己小花园中的花草,林燕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会比其他人来得更加深刻。
林燕说,自己相信“万物有灵”。无论是沉默无言、安静生长的花花草草,还是灵动活泼、小巧可爱的鱼儿和乌龟,对待它们,林燕始终只用两个字:用心。
林 瀚
格栅门遇上花卉 “隔”出东方写意
流水悦耳动听,植物绿意盎然,花卉悠悠飘香……走进林瀚家里,轻轻闭上双眼,仿佛置身大自然。去年,家里新购置了两扇格栅门,为林瀚的“花房”带来了一丝古朴沧桑。无意之间,她发现,这些“老古董”也能和花卉碰撞出火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爱花惜物是相通的生活态度
林瀚打小就喜欢亲近自然。田野上成片的油菜花,太阳底下泥土的芬芳,都是她美好的童年回忆。即使小时候去干农活,她都觉得是好玩的游戏。
随着年龄渐长,林瀚对大自然的向往有增无减。从最普通的绿萝、姜花开始,林瀚带回家里的花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多。养花、种绿植、插花、园艺成为了她的日常,在大学当老师的她,空闲的时间大多数用来打理家中的花花草草。
林瀚爱花,更惜花。她眼中的花是有生命的,从繁盛到逐步枯萎,她总会想尽办法尽量延长花的生命。从大花瓶换到小花瓶,或放在客厅或放在书房,林瀚说自己对花总是很“花心”,经常变换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换个角度或者挪下位置,有时就有不一样的效果。”
“对待一朵花,用各种方法让它尽可能绽放到极致,这样就实现了这朵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了。”对待花的态度,也是林瀚的生活态度。“人也应该有惜物之心,不要浪费,也不必太多,足够就好。
格栅门营造一处全新花境
一进屋就映入眼帘的两扇格栅门是林瀚这两年的“新宠”,它们的加入为家里营造了一处全新的花境。上下固定立在家中,将客厅、书房和小阳台巧妙地分隔。以格栅门为背景,雪柳和蝴蝶兰肆意绽放,与门上的雕花相互辉映。
“格栅门隔而不离,半去半留,给人一种欲迎还羞的温婉,进退自如的从容。”林瀚一眼就相中了这两扇格栅门。安上格栅门后,作为功能结构,它为空间不大的屋子增添了幽深感;作为艺术创作元素,它以一种虚“隔”的方式,传达出传统东方写意。
“随着四季之间花的变化,整个家又多了一种流动的韵律。”林瀚说,格栅门窗和花草绿植的搭配可以不断变换,这就是“以有限创造无限”。连林瀚自己都没有想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结合可以如此完美。在她看来,完美结合的重点在于使用者有没有打开思路,开放视野,增添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