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感谢了不起的你

致敬2021年度广东“微文明之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廖艳萍 叶孜文 02-28 00:50

  康旻

  吕明慧

  孙浩茹

  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广州“的哥”奋力追赶,只为刹停危险小车;万米高空,乘客昏迷不醒,两位珠海“白衣天使”接力救援;弱小孤雏,身陷疫情困境,志愿者“爸爸”在酒店守护14个日夜……1月28日,2021年度广东“微文明之星”致敬典礼在广州举办,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讲述震撼人心的文明故事。活动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南方都市报主办。此次活动表彰了十组共12名微文明之星。南都将陆续刊登他们的故事,展示新时代广东人的文明形象。

  万米高空乘客突发疾病

  两位珠海医生紧急救援

  万米高空,一乘客突发疾病,陷入昏迷,急需救助。此时,同机乘客珠海两名医生康旻和吕明慧站了出来,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施救,这名乘客转危为安。今年1月,两位白衣天使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微文明之星”。

  乘客昏迷广播急寻同机医护,两位医生挺身而出

  

  2021年5月5日,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一航班从张家界出发飞往珠海。起飞近半小时后,不少乘客都在闭目养神。突然,一则求助的广播响起,“紧急情况!现在飞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疾病,需要医生帮助。如果您是医生,请到前舱!”

  恰好,度假后带着孩子返回珠海的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副主任康旻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生吕明慧就在这架航班上。

  坐在后排的康旻离昏迷乘客更近,来不及跟休息中的丈夫和孩子打声招呼,急忙赶去,马上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病的是一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面色青紫,呼之不应,情况十分危急。”在了解到患者有鼻咽癌病史时,康旻立即向坐在前排的吕明慧招手致意。

  “我知道离得更近的康医生一定会过去查看,所以我就在等她的信号,看是否需要帮助。”当吕明慧看到康旻向她发出信号后,第一时间起身走向后排。

   康旻和吕明慧用飞机上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测量血压。同时,她们还观察到患者嘴角有饭粒,马上为他清理了口腔,并仔细听了患者的呼吸音,情况尚好,排除了因食物引起的窒息。

  向患者家属了解情况后,得知他有高血压、心脏病及鼻咽癌放化疗史,起飞前半小时曾口服降压药。“我发现他的手特别软,马上就意识到了这个患者应该是脑梗了。”结合病史以及吃过降压药血压低,突然不能言语,并且全身瘫软,两位医生有了初步判断。

  

  精准判断黄金救援时间,家属发来手写感谢信

  

  “让患者平卧、垫高下肢,立即吸氧。”两位医生立马开始一系列的治疗,持续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射,并再次呼唤他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我们进一步确定他是脑梗患者了。”根据患者病情,康旻开出了处方:舌下含服半粒降血压药物硝酸甘油,同时,康旻也在药品使用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脑梗起病后4.5小时是黄金的救援时间,并且在救治后患者的呼吸、血压都是稳定的,加上家属更倾向回珠海治疗,“我们当时就明确告诉机长,可以不用返航。”吕明慧说。于是康旻也让机组人员马上联系地面120中心安排落地后的救援。

  在后续的航程中,康旻和吕明慧一直守在患者身边,并为患者家属解答了不少专业问题。

  “其实在降落后还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吕明慧说,飞机落地后,以往航班上旅客们纷纷起身取行李的情景没有出现,大家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急躁,没有催促,让患者能够被第一时间送下飞机进行救治。

  在大家的配合下,患者第一时间被送往了医院,经过治疗,现已无大碍,因为抢救及时,恢复得比较好。

  不久后,患者家属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发给康旻以及吕明慧,“当时的情况下我慌了,这时跟我们同机两位医生赶过来帮忙抢救,经过两位医生的努力,孩子他爸终于醒了,真的很感恩两位医生!”

  空姐路遇老人心脏骤停

  跪地急救成功“跑赢死神”

  2021年4月23日,正在休班的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客舱乘务员孙浩茹利用工作培训中学到的心肺复苏知识,在深圳凤凰山公园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70岁老人。今年1月,孙浩茹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微文明之星”。

  老人突然倒地昏迷,空姐抓紧“黄金4分钟”

  

  当天中午,孙浩茹来到凤凰山公园徒步,刚到山顶广场,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在喊着“救命啊!救命”,孙浩茹循声望去,一位70岁左右的老大爷瘫倒在地上,一位大娘坐在一旁,一边扶着已经瘫倒在地的老大爷、一边哭喊着求救。

  “当时虽然有不少人围观,但因为现场没有医护人员,大家都有点束手无策。”孙浩茹看到此场景,立刻冲上去,当时老大爷的脸色已经呈青黑色,并且完全失去了意识。

  孙浩茹蹲下来,一边调整大爷的姿势,平躺方便接下来的救治;一边让大家都散开,让大爷能够得到足够的新鲜空气。

  “大爷,你能听见我说话吗?”孙浩茹大声呼喊,但大爷没有任何反应。她判断,这可能是心脏骤停。随后她又向大娘询问大爷的病史,得知大爷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病史,也随身携带了硝酸甘油等心脏病急救药品,她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

  “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就是关键的‘黄金4分钟’。”来不及多想,孙浩茹立马对大爷进行了心脏复苏急救。

  用上身力量按压胸外心脏,打开气道,人工呼吸……每一次下压都要让胸廓塌陷5厘米左右,每一分钟要进行100至120次的类似下压。听起来简单,可对于实际操作的人而言,这是抢救环节中最为劳累的工作。

  身材瘦削的孙浩茹心里默念秒数,一刻不停地按压送气,跟逼近的死神赛跑。

  

  不止一次给予施救,不曾后悔冒险救人

  

  “大爷,您现在能听见我说话吗?”孙浩茹喊道。

  大爷看了孙浩茹一眼,还是没能说话。

  “大爷,您能听见我说话吗?如果您说不了话,听见了眨眨眼也行!”孙浩茹又喊道。

  大爷看了孙浩茹一眼,眨了眨眼。“直到那一刻,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经过三轮CPR急救,大爷的意识、呼吸、脉搏都恢复了正常。随后,救护车赶来,载着大爷和他的老伴前往了医院。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十分严峻,对孙浩茹所在的航空业也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基本没有飞国外了,都是国内航班。”孙浩茹等空乘人员们也一直接受着严格的健康监测,定期做核酸检测。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一个陌生人进行急救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但孙浩茹并没有后悔。

  “因为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考虑自己有学过这些急救知识可以帮助到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就冲上去了。”孙浩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笑着说道,“我们南航的乘务员每一年都会进行急救知识的复训和考核,通过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正式的上岗。”

  “孙浩茹这次救人事件,虽然是一起偶然,但我觉得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南方深圳分公司客舱部业务室主任王欣说,“她在日常的工作中业务是非常精湛的,不止一次在航班中对体不适的旅客给予了救治。”

  “新的一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疫情赶紧平复,我能和大家在航班上开心地相遇。”孙浩茹说。

  统筹:南都记者 叶孜文 采写:南都记者 廖艳萍 叶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