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无废城市”,实施数字经济条例
广州三大转型战略打响今年落地头炮

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外景。 通讯员供图
去年12月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城市发展战略开始逐步落地。
一周前广州市政府官网公示的《广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将“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列为实施方案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尽管本次广州建设“无废城市”试点源于此前生态环境部和广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但是和其他城市的试点相比,广州在组织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上的更高规格和更高标准显示了将三大转型战略落地的迫切心情。
此外,今年1月份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也将在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广州在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很快也将有新的落地动作。能够在提出未来发展战略之后迅速打响落地头炮,这种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不仅对外界展示了广州的行动力,也将为三大转型未来全面推进开个好头。
1
试点完成情况将纳入干部绩效考核
广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的亮点之一是高规格的组织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
方案提出,广州将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区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同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还将列入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及部门责任清单,落实任务清单,与领导干部及部门绩效考核挂钩,确保相关工作按进度要求推进。可以作为参照的是,此前省政府统一要求珠三角各试点城市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激励措施,而本次广州由市长任工作组组长和任务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做法不仅超过了省政府的要求,也比其他试点城市的做法更进一步。
此外,在试点的任务目标设置上广州也用一长串的量化指标凸显了自身的高标准要求。例如,广州提出到2023年底的试点建设阶段要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比2020年下降5%,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9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膜回收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上述一长串量化指标在其他城市的试点方案中都没有出现,代之以“稳步下降”、“大幅提升”、“达到先进水平”等较为宽泛的表述。从这一细节也可以看出广州对试点方案更为细致和重视。
2
数字经济本地法规即将实施
除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城市全面绿色化转型之外,目前可以预计的下一个关于三大转型的落地措施是《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即将实施。
今年1月中旬,上述条例经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后续待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即可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草案去年年中征询公众意见时也明确表示立法目的之一是“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跟党代会的三大转型表述基本保持了一致。
据了解,国内已出台数字经济方面地方法规的有浙江省和广东省,凭借该条例,广州将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数字经济立法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该条例详细阐述了广州下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的具体方向和措施,包括要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平台,推广建设共享制造中心、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柔性生产线;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中引导和支持专业市场、商超、会展等传统商贸行业开展数字技术在商贸领域的应用创新;鼓励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支持农业信息智能分析决策、遥感监测、地理信息、农机专用传感器、农机导航及自动作业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还明确市、区政府应当加强数字经济促进工作,建立领导统筹协调机制,组织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这意味各区政府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继续把本区数字经济发展向纵深推进,后续各区更多的落地工作措施也将有望出台。
3
近期落地措施将带来哪些影响
综合上述两份落地措施也可以大致看出目前广州在三大转型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各项措施将以尽可能协同的方式统筹推进,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会大量采取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也会关注绿色生态环保领域的落地场景。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中就提出,将整合各部门现有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系统,依托“穗智管”生态环境主题系统数据资源,加快推进全市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与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构建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流向监管数据网。
同时,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也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应急、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等能力,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综合决策数字化平台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产业数字化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让不同措施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形成互相赋能互相支持的共生局面,为后续更多措施的推进打开广阔的空间。
两份落地措施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明确列出的重点环保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超过20个,初步累计投资额超过300亿;这些重点项目将力争补足目前广州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方面的缺口,让城市的日常运转更安全也更有保障。
而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则更是覆盖了经济发展中全部的产业门类,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囊括其中,所有产业都能在其中找到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和政策支持措施,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将被广泛的影响。未来企业的生产活动除了要进行能耗核算和碳排放强度核算之外,还将新增针对固体废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越绿色越环保的企业在广州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反之则处处受限,而普通广州市民也将面临日常生活垃圾处理成本上升的约束。
随着上述后续落地措施的逐步推开,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或许可以提前考虑如何做好相关应对准备了。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 下一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