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传统化思维 寻“城市病”良药

叶玉瑶
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温柔、坚韧、自强,这是“川妹子”叶玉瑶自我总结的三大特质,前者或从她外表有所显露,后二者更像她的人生写照。
出身农村家庭,以人文地理专业“执笔”,绘制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地图成为指导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编制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广东分区施策的制度纲领……“我们希望能把经世致用的学问,服务于现实战略决策中。”她说。
此外,她还想告诉“姐妹们”,“要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灵魂有趣、事业有成的新时代女性。”
创新模拟城市群空间
“人文地理学是我人生中一场美好的邂逅。”叶玉瑶总会记得18岁那年,因两分之差,她与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医学专业失之交臂,从家乡四川乐山去到第三志愿云南大学就读人文地理学专业。
4年后的2003年,获得推免资格的叶玉瑶进入了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跟着导师张虹鸥研究员参加各类规划项目与调研考察。对她来说,那是另一番光景,“置身于我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文地理学的旺盛需求。”
自1998年起,广东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广州地理研究所被推向市场。叶玉瑶指出,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人地矛盾尤为突出。如何从根本上找到治愈“城市病”的良方,为建设疏密有致、生态低碳、人居优良的世界级城市群寻找一条科学的路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技术难点之一便是准确地预测和模拟城市群的扩张。
“与社会经济动力的不确定性相比,环境生态因素对于城市扩张的约束是相对恒定的。”这一想法促使叶玉瑶跳出传统思维,从生态约束的角度构建城市扩张的阻力面模型,解决城市群扩张模拟的技术难题,也将生态优先的思路巧妙地融入城市规划决策的模型工具中。
渴望为广东“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叶玉瑶内心笃定,“这更加坚定了我将生态低碳理念融入城市群空间研究的初心和信念。”
2020年,叶玉瑶再次迎来新的挑战,执行负责“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据她介绍,这是修复受损、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国土空间的过程,涉及海洋、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城镇、矿山的修复,需要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任务重、难度大。
“起初我也会有顾虑,担心自己不足以胜任,但在所里领导和同事们大力支持与鼓励下,我决定担起重任。”叶玉瑶说。迎难而上,她称之为“像野草一样的精神”,“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女科学家,身上都有一种韧性,永不言弃、坚忍不拔。”
此后,她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综合性、系统性的优势,组织协调了近20家单位共同参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她带领团队完成了规划编制,为广东未来15年的生态修复工作制定了总的行动纲领,并筹备了一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为全省统筹推进国土空间保护和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绘制了一张干到底的蓝图。
如今,叶玉瑶正与团队开展碳排放空间化研究。一颗新的种子正在她心中萌芽,“希望我们这项研究,能够为广东‘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同题问答
南都:您会怎样形容你所理解的女性品质?
叶玉瑶:首先是温柔,这是女性身上特别伟大的特质;其次是坚韧,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女科学家,她们都有一种韧性,遇到逆境永不言弃,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再就是自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女性其实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更需要自立自强的精神。
南都:2022年国际妇女节主题是“性别平等共创可持续未来”,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叶玉瑶:我们非常庆幸能够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已从过去“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中解放出来,在各行各业都有自我展示的平台与空间,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我价值,一起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 下一篇:坐“冷板凳”研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