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反走私放哨、巡逻排险、救助困难群众……

创建平安城市,广州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瑜玲 赵青 03-14 01:35

  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珠江边巡逻。

  白云区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在辖区街道上巡逻。

  ← 荔湾区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者整理占道共享单车。

  在广州,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曾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如今脱下戎装,军魂依旧、不改担当,为推动平安城市创建贡献力量。记者从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今年3月学雷锋月期间,全市红棉老兵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将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近日,南都记者探访了其中三支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伍,倾听他们走进社区大街小巷巡逻排险, 守护一方安宁的志愿故事。

  据介绍,自2020年起,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联合广州市志愿者协会, 依托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建立了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让全市退役军人志愿者通过平台简便注册、随心参与志愿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红棉老兵志愿力量已加入各个志愿服务领域,协助社区开展抢险救灾、走访慰问、老兵调解、文明创建、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等工作。

  截至目前,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 1749个,15487人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超12万人次社区居民,累计超11万服务时数,彰显新时代退役军人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积极贡献自身力量。

  珠江边上的“哨岗老兵” ——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助力打击走私犯罪

  3月2日下午两点,南沙区万顷沙镇民立村的沿江堤岸上,7位村民边走边巡视着一旁平静的珠江水面。他们都在留意着,是否有轰鸣作响的“大飞”——大马力飞艇向着岸边驶来。

  “这类船只很有可能是走私物品的,马力配备有四五个,时速最快能达到一两百公里。”巡逻人员陈有根告诉南都记者。7位村民是万顷沙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自2021年7月开始,每周都会到江边巡逻两至三小时,并向当地村民派发反走私倡议书和宣传手册。

  万顷沙镇位于南沙区西南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区域,区域内有2条水道,29条河涌,海岸线长达87公里,来往船只众多,反走私工作面临较大考验。记者从万顷沙镇打私办了解到,近年来,万顷沙镇高度重视反走私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围绕重点区域,村居加强联防联控,筑牢全方位反走私防线。今年2月,87公里的海岸线设置了44个驻守哨岗,24小时安排人员全天候值班,同时打私办加强反走私巡防队伍力量,对易发生走私的港口、码头、冷库及沿岸上货点进行不定时巡防,及时准确收集上报走私活动信息。

  “退役军人分散住在各条村里,他们听说现在镇上大力打击走私,都自发加入村级巡防队,尽自己的一份力守牢海岸线。”万顷沙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振辉组织了当天的巡逻活动。他向记者介绍,2020年12月1日,辖区内49名退役军人成立“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是联防联控的重要辅助力量,志愿者平均年龄基本在50岁左右,他们中很多人已经退休,但是对社会志愿事务仍然保持热心。

  “走私船只一般在夜间出没,我和村里的其他志愿者如果空闲,晚上8点左右就会骑着摩托车绕岸边查看一圈。”陈有根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他报名加入成为队长。他今年60岁,从部队退役后回到民立村生活,多年担任生产组组长,村民们都很信任他。

  “自己曾在部队接受多年教育,现在加入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希望能继续为社会做有益的事。”陈有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睡眠越来越浅,有时凌晨两三点醒过来就出门转转。村里种了不少香蕉和石榴,有时应季水果价格上涨,一些盗窃团伙会趁着夜色采摘偷运,陈有根和其他红棉老兵志愿者巡逻发现后即时制止,多次帮助村民避免了财产损失。

  杨振辉向记者介绍,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落实定人定岗定任务职责,按照早晚班次,采用步行巡逻和定岗值守的方式,在辖区的重点路口、路段和治安重点区域、内街小巷、居民住宅区等人员密集、易发案区域参与巡逻防控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红棉老兵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文明实践、推动平安创建、关爱老兵等专业志愿服务领域发挥作用,为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有力的群众力量。

  老西关街头巷尾的平安守护者 ——荔湾区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

  “从小我的父亲就爱帮助别人,耳濡目染,我退休前开始当义工,退休后,我加入志愿服务队,继续践行军人的担当和使命。”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队长汤锦彪说。

  2021年7月29日下午5点54分,在昌华街退役军人服务站门前,一位90多岁的失智老人徘徊了很久,工作人员询问发现老人记不起自己家住何处。队长汤锦彪看到老人身穿睡裤,判断老人的家应该在不远处。

  “他没有挂牌,不知道他具体住在哪,但应该没有走很远。看他在门前走来走去,我们怕他摔倒,找来了派出所民警,等他儿子来接走他。”汤锦彪说。

  志愿者小小的举动,却保障了辖区内居民大大的安全感。南都记者了解到,荔湾区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10月,是一支由辖内6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以来,按照退役军人的专业和特长,志愿者们继续在生活中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了“宣传队”“攻坚队”“服务队”“战斗队”作用。

  从2020年底起,荔湾区昌华街道响应群众诉求,对荔枝湾涌两岸进行环境提升,经整治后,河道两岸焕然一新,如今,不少附近居民及游客爱来河边散步、垂钓。

  对此,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对荔枝湾涌的日常巡河行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旦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发现危险事件则立即上报。

  “有时候遇到一些垂钓的居民,看他们离水面太近了,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会上前去劝导他们,看到乱丢垃圾的游客也会上前引导,如果发现有群众遇到困难,我们也会及时上报并为他们解决问题。”汤锦彪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是广州市第一支在广州市公益时间银行登记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汤锦彪则是2017年度广东省五星志愿者、2020年度广州优秀文旅志愿者、2021年度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在他的带领下,辖内60 名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他们虽脱下军装,却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军人底色。

  服务队成立至今,一直活跃在老西关的街头巷尾,主动配合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国防宣传教育、汛期预警防范、社区基层治理、应急事故处理、疫情防控、结对子走访慰问等工作,成为昌华街一道亮丽风景线。

  昌华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郑昭颖向记者介绍,志愿者们日常会围绕交通整治、垃圾分类、社会巡防等内容开展工作,同时协助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党委、政府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教育、矛盾化解、社区整治等具体工作。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深入开展社区、楼宇宣传,到核酸检验点配合开展检验工作,到疫苗接种点协助疫苗接种。为了摸查辖内居民身体健康和出行情况,协助社区对入户摸查后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共拨打居民群众电话3524次,采集人员信息5216条。

  截至目前,昌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分别获评2021年度最活跃志愿服务队伍、2021年度最具特色志愿服务队伍、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志愿服务队伍等荣誉称号。

  真正的军人,退役脱下的只是戎装,却褪不去人民子弟兵的情怀。这支活跃在老西关街头巷尾的志愿服务队伍,源源不断地传递温暖,已成为昌华街道一张具有军人特色的新名片。

  巡防、调解、排险 ——白云区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运用“十八般武艺”守护一方平安

  巡逻排险、调解纠纷、处置突发火情……在广州市白云区云城街道,有一支由3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他们曾经是参战老兵、部队教员、海军陆战队队员和边防官兵,退役回到地方后积极投身参与辖区基层治理,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重要力量。

  “我们每天都会在萧岗菜市场巡逻,一方面向商户宣传禁止非法藏匿刀具、提高反诈意识等,另一方面对发生纠纷的商户和顾客做调解。”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队长钟杰全向记者介绍,菜市场内人流车辆繁多,常常会出现突发状况。有时卖菜的商贩和街坊因为谈不拢价格发生口角,相互动手打架,他们会马上到达现场疏散围观群众,同时充当“和事佬”,为双方调解矛盾纠纷,平息事端。

  2021年7月,云城街一小区车库内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车因短路起火,钟杰全和红棉老兵志愿者正在附近巡逻,听到有人喊“着火了”,他们第一时间确认起火点赶往现场处置。“我们一边通知治安联防队准备微型消防车和灭火器前来支援,一边想办法把车库大门打开。当时看到电池已经起火,浓烟熏黑了前面的一堵墙,弥漫着一股刺鼻浓烈的化学剂酸味。”钟杰全回忆当时的场景,红棉老兵志愿者是第一批赶到车库的救火人员,根据曾经参与消防安全事故处置演练的经验,他们快速判断火情,部分志愿者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使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火源扑灭,另外一些志愿者则在车库外维持人群秩序。

  “那天的火势比较小,红棉老兵志愿者大都在部队接受过消防安全的培训,所以及时把火扑灭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钟杰全本身也是萧岗村联防大队队长,在工作中处置过不少类似的紧急危险事件,积累的经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派上了用场。“当时红棉老兵们都很冷静,一步步来,把火情控制住。”

  从2021年3月起,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的治安巡逻行动逐渐常态化开展。每逢上下班、上下学高峰,志愿者们分批分组分点在地铁站和学校附近巡逻,协助民警、城管开展摩电整治,整理乱摆放共享单车,疏散过往车辆,维持出行秩序等工作。“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志愿平台,能尽自己所能维持社区的安宁,我实现了退役军人的价值,感到很充实。”钟杰全说道。

  云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唐峰向记者介绍,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12月,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的,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根据云城街辖区的实际,大力开展为老兵悬挂光荣牌、应急救援、便民服务、特殊家庭帮扶、探访慰问、抗击疫情等志愿者活动,服务时长达620.8小时,服务覆盖辖区近8万居民,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下一步,云城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吸引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扩大志愿者行动的参与面与覆盖面,真正做到服务一方,带动一方。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赵青 通讯员 程鑫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