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出炉,首次增加“示范县”名录
“农业+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乡村里的稻田小火车是网红打卡点。
2022年3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和前八批示范点监测合格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江门市开平、湛江市麻章区、韶关市仁化县、河源市东源县和梅州市梅县区等5个县(市、区)为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另有20个镇为示范镇,80个点为示范点,此外,还有358个前八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继续保留“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首次加入“县”名录,发展架构完整
据悉,去年发布的《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认定工作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监测的通知》(粤农农函〔2021〕957号)中部署,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引导行业提质发展,各地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组织做好示范创建和监测工作。
经主体申报、县市审核及监测、省组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江门市开平、湛江市麻章区、韶关市仁化县、河源市东源县和梅州市梅县区5个县(市、区)为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等20个镇为示范镇,广州市花都区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等80个点为示范点,广州市白云区流溪湾丰华园等358个前八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继续保留“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灵枝分析,首次增加了“示范县”的名录,形成了县-镇-点,结合文旅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基本构建了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一个发展体系,架构更完整;今年又有不少以民宿申报的新面孔,不少示范点都含有乡村民宿的业态;这次公布的五个示范县,除了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突出的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可见,民宿不仅仅是一个乡村住宿产品,还是当地全域发展的完整生态链;依托民宿,或可打造成一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微景区”,这或是未来广东民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通知》强调,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是行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拓展农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多种功能,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了精细农业和美丽经济发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表示:2022年起,各地市要相应开展市、县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创建认定工作,并作为省、国家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申报的前置条件。
案例
A
广州市花都区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
“以香振乡”全域产业打造 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花都狮前村古有制香的历史,这里遗留了千百年的芳香故园,迄今仍然保留了四个古老的制香作坊。七溪地芳香小镇(芳香产业基地)就位于狮前村,是中国第一个天然芳香度假区,处于大湾区的核心区域。
广州市七溪地芳香集团营销总监沈晨介绍,“七溪地”天然芳香植物多达上亿株;可体验38种源远流长且身心兼养的芳香生活方式。这里有全湖景香膳餐厅、3片芳香民宿群、10多种芳香手工体验坊等。自成立以来,“芳香+”的特色发展模式:芳香+研发、芳香+产业、芳香+香道、芳香+文旅、芳香+非遗、芳香+康养、芳香+种植……已获准成立的“香氛科学技术研究院”,从道地的芳香植物的培育、提取、分离,到研发、生产、销售、体验的全产业链打造,至今已研发与销售的国潮精品、国粹香道产品及芳香文创产品系列,其中“七溪地云锦香囊”系列获得2019年花都十佳伴手礼最高奖;阅香礼盒,获得了全国旅游银奖。
记者了解到,七溪地于2020年11月,入选了《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名单,成为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2021年1月,认定为广州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2月,七溪地集团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1年,七溪地开展了多场研学内容,包括劳动教育(春耕插秧等)、(职业)生涯教育、自然科学教育(认识芳香植物等),还有芳香艺术教育(含非遗古法调香)等。
沈晨告诉记者,“以香振乡”方面尤为突出,成果一眼就看得到,首先是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度假区中服务员都是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在4年前,狮前村可以说是一个“空心村”,现在村里的农家乐、果园、超市便利店等热闹非凡,年轻人也返乡了,狮前村4年之间今非昔比。
“芳香”的全域产业打造,不仅延续了当地的“香脉”,更是复苏了狮前村的生命力。七溪地于2018年成功恢复了古法制香,2021年古法制香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广州五千年的香脉。在此人文历史基础上,这个天然芳香景区,打造了独特的芳香生活方式。一系列的“芳香”康养资源和活动,使得七溪地日益成为大湾区生态旅游度假的目标地,全球健康芳疗的目的地。
B
仙塘山居民宿休闲旅游集群
与高校开展合作,促成“产学研”培育新模式
从河源市区隔河相望,仅6公里就是仙塘山居民宿休闲旅游集群,这片民宿群位于东源县仙塘镇观塘村,环境清幽。在深圳金融行业工作了7年的张俊慧,返乡创业,选中这里办起客家主题的乡村民宿群。
张俊慧现在还是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讲述起返乡创业的过程,她感觉充满“乡情”。她毕业后在深圳的中信银行工作了7年,曾获“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服务形象大使”称号。返乡后,她系统地学习厨艺,开办了一家客家菜私厨;2019年开办了仙塘山居民宿。
“百花仙子传说中降生在河源仙塘,我把仙塘山居打造成河源第一个百花仙子主题的民宿。仙塘山居民宿种植了各种花卉,民宿内有女性主题玲珑叠院、古风主题念念四季、客家文化主题观塘私塾、客家菜美食主题荷桃里院,还延展出水产养殖区、果园种植区、林下石斛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农作体验区、非遗文化手作区等农业休闲文旅。宾客可参与农作、体验文化、观光旅游,体验到客家文化、感受到纯美的乡村生活。”
返乡创业的这些年,张俊慧还是当地农户的“好帮手”,土鸡、大米、土猪等新鲜食材,源源不断地经由她的“推荐”搬上了城市的餐桌。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张俊慧另辟蹊径,用她个人的视频号及抖音号,将仙塘山居民宿搬上网络宣传平台,拍摄“一物乡甜”系列视频,推广乡村美食、美宿、美物、美景,与其他民宿、乡村农产品、村镇形成了互动,让民宿不只是住宿和餐饮,它还是乡村的推广窗口,赋予了单体民宿强大的承载能力。带着大家走进乡村,开创了广东单一民宿在网络推广的新模式,自体民宿+乡村产业(周边民宿、农产品等),一物乡甜推出的视频观看量已达260万人次。
张俊慧受邀成为“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还主动衔接“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民宿贷款需求沟通,逐步由单体民宿需求演变形成民宿协会与金融的合作意向,达成民宿协会与河源市农业银行民宿贷战略合作。
因经营仙塘山居民宿在河源民宿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张俊慧还被河源技师学院聘为任期五年的“特聘教授”,借这一机会,仙塘山居民宿与高校开展合作,促成了“产学研”民宿管家培育新模式,在仙塘山居民宿作教学点,自费让学生们有个理论加实践的地方,集中培养,分散送至竹里馆、到吉宿、七月民宿、杨家小院和万绿客家驿站等,并促成民宿协会与高校“产学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云浮市新兴县云座农场田园综合体
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云座农场建立于2016年5月,坐落于广东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云座村。农场已建成田园民宿区、生态种养区和配套休闲区等三个主要功能区。目前农场有11栋田园精品民宿,是云浮市标杆性高端网红民宿,农场里的稻田小火车更成为网红打卡点。
云座农场民宿运营总监苏慧权在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刚好有学校组织学生过来云座农场体验‘春耕’,研学活动都很受欢迎,我们的农产品丝苗米,还有自热汤都很受追捧;每个民宿客房都会获赠1公斤农场自产的应季蔬菜;农产品的品牌是‘一天加一天’,寓意农作物都是农人一天加一天,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
记者了解到,云座农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并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公司通过与周边农户合作打造生产种植示范基地,为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供线上购物、线下体验、互联网+销售等服务,把优质的本地农副产品“上架”到电商平台,采用顺丰冷链配送方式,把新鲜优质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农场直达消费者餐桌的食品安全快捷途径。
据透露,云座农场成为京东超市的优质粮食供应商,每月固定向京东超市供销大米50吨,还研究了适合现代都市人群食用的自热罐头汤,农场优质土鸡和稻田鸭,打造新一代生态健康的膳食汤品。
近年来,云座农场加大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力度,联合本土农旅企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农业,推行农旅结合,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
D
河源市东源县田坑民宿文旅村
开办研学活动、建作坊和民宿,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田坑民宿文旅村早于2019年5月已经获批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自主立项“南药基地”,并于2019年12月开始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打造145亩诸如灵芝、美人蕉、金银花、莲花、洛神花等南药种植加工基地。
这个示范点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曲龙村,正好地处在康禾国家温泉森林公园内,历史上,这里还是原河源第一党支部所在地,坐拥生态、温泉、人文和红色四大资源优势。
田坑民宿文旅村运营负责人钟志明介绍,2021年做好全村资源的调查了解,进行了全新的规划,确立了三大主要活动,首先是研学活动,红色研学产品及生态研学和农事研学,这个主题推出后,很受欢迎,应时应季的农事研学活动尤其受欢迎,包括种水稻、种荷花、扒莲藕等主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里还探索出结合青少年研学的中草药教学课程、森林自然教育课程,开展农旅结合新模式,让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焕发全新的光彩。
这里的村民多数年纪较大,但都是有“一技之长”,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村里决定了打造13个作坊,发挥村民的技艺,去年,“蛋卷”“腐竹”等作坊的产品供不应求。至此,田坑民宿文旅村确立了三个方向,“研学”“作坊”和“民宿”,相互带动,走出共同富裕之路。
02-03版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课题组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由受访者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