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

广东打造湾区知识产权改革创新试验平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肖韵蕙 04-01 01:10

  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路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全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和保护指数均连续9年位列全国首位的广东,有什么新举措?

3月3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突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强化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打造“知产融合”创新生态。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19%。此外,将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争取先行先试知识产权获权、保护、运用、服务、金融等制度创新。

  突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规划》有何亮点?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麦教猛表示,《规划》更加突出广东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加突出质量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融入产业创新发展,更加突出湾区特色和开放合作。

  首先,突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树立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从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海外保护5个方面重点推进,明确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维权援助“一张网”、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海外侵权责任险推广7大任务,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着力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调解办案量超3000件/年,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5%,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此外,明确到2025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新增2500亿元、项目新增5000项,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11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2%,地理标志产品交易额新增1510亿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港

  在构建便民利企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方面,《规划》提出从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服务业高水平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文环境建设4个方面重点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一站式”集成服务、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港等任务。

  着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创新资源高效率配置、高效益运用,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确到2025年,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站访问量达50万人次/年,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网点数量达40家,广东发明专利申请代理授权率达60%。

  打造湾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高地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粵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统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和国际合作方面,《规划》提出,力争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暨中国(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示范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高地建设,特别是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一轮综合改革试验,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构建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带动全省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服务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

  《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方面有什么新的亮点?麦教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首先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实施合作项目,打造合作交流平台和品牌,完善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争取先行先试知识产权获权、保护、运用、服务、金融等制度创新。

  其次,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完善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案件跨境协作机制,打击跨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港澳地区知识产权优质服务资源,健全仲裁、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是推进粵港澳知识产权规则衔接。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及广州中新知识城为先行示范区,加强与港澳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示范区,打造大湾区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带动推动更多创新型试点项目先行优先落地大湾区。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