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进行时:抗疫民生物资以数倍供应市民
全市启动生活必需品物资保供机制,按“1+1+2+N”模式保障封控区、管控区物资供应


4月10日,广州龙津路市场货物充足。 南都拍客 梁宇星 摄

4月11日,越秀区大沙头某生鲜食品公司货源充足。 南都拍客 郭广新 摄
4月9日是周六,一大早,广州的许多商超、菜市场就像煮沸的汤锅,异常热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抢购潮”。此时,距离11时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还有几个小时。
前一晚,广州的白云、越秀两区分别于20时30分和22时启动全区全员核酸检测,连夜执行。从9日凌晨1时40分至上午8时30分,黄埔、增城等广州余下九区也接连通过官方发布微信号弹出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行动和目标一致:以快制快,努力跑赢这波本土疫情。
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的发言信息量极大:初步流调显示,广州新增两例病例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BA.2变异分支,且可能是一条新的传播链;初步研判封控区内可能已发生社区传播,并可能向广州其他地区传播;广州目前面临的形势应比去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地疫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菜市场所呈现的“抢购热”,乃民生“战疫”的直观体现,让保供应成为政府“战疫”的重要环节。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市八大类群众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平稳,量足、价稳、顺畅,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购买需求。
9日当天,无论是线下商超菜市还是线上生鲜平台,市民和商家都分别以最快的速度在购买和补货。南都记者多角度记录下连日来的市场变化,政府极力调度资源来给“抢购热”降温,可以看到,当前市场正以数倍供应全力保障市民消费稳定。
部署
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物资保供机制
根据防疫要求,广州于9日起在全市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照例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封控区内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管控区内管控管理,人员“足不出区,错峰取物”;防范区内闭环管理,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实施分类分级防控,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市民群众带来一些不便。为此,全市商务系统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不停供、不断档、不脱销。”吴伟华表示。
据吴伟华介绍,现阶段,广州生猪日均屠宰量为2.5万头,蔬菜每日供应8000余吨,社会面库存的面粉、食用油、肉类、水产品、食糖、食盐等等八大类民生用品保障充足,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量足、价稳、顺畅,完全满足广大市民的购买需求。
当下,广州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物资保供机制。一方面,建立“市生活物资保障组—区生活物资保障组—现场指挥部”三级组织指挥架构,研究协调供应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国企对口街道兜底保障,社会保供企业全力参与”的立体供应模式。
在此基础上,广州按照“1+1+2+N”的模式来保障封控区、管控区物资供应。其中包括:启动一个应急保障机制,一个国企对接1-2个街道,一个街道安排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协作。
根据安排,市供销总社、岭南商旅、越秀集团、华润万家等分别对口负责白云区、越秀区的封控和管控街道。在管控区域内,鼓励开放社会平台参与保供。白云区8个封控区街道每个街道保证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越秀区管控区内原有超市、生鲜店、农贸市场等网点正常营业。
吴伟华提到,结合封控区域人员不便流动的特点,对配送给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区分“物资供应点、封控卡口位置、消费终端”三级物流节点以无缝对接运递,在封控卡口位置设立临时寄存点,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送给购买者。
此外,发动全市美团优选、盒马鲜生等多家电商平台,安排3000多名物资分拣员、配送司机、快递骑手等加快生活物资分派、应急配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将订单送到市民手中。
吴伟华也在会上指出,始终把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作为关爱的重点对象,各封控、管控区域现场指挥部,将组织志愿者、党员群众为特殊群体配送到户。相关区将设立“一对一”对口联系人和服务热线,指定专人提供服务。
“我们还会不断调整、优化、升级保障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效益。”说完这句话,吴伟华再次说明“全市生活必需品供应量足价稳”,并呼吁广大市民“理性购买,无需恐慌”。
抢购
部分生鲜门店、档口早早被扫空
就在吴伟华发布“全市八大类民生用品保障充足”的消息前一两个小时里,不少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陆续发布了广州多地商超、菜市场、社区生鲜店等地方出现市民排长队购买物资的照片,甚至有部分超市尤其是生鲜门店的菜架因抢购而出现空档,一大早摆满货架的生鲜类食品提前售罄。对此有商家承诺,保障次日货品提供和货价稳定。
白云区是最早实施部分区域分级分类管控的区之一,不少市民赶早前往菜市场等地采购物资。在管控区域内,有市民就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到菜市场排队买菜,网络支付一度因短时间流量激增而无法使用,需要支付现金。在白云区鹅掌坦附近的菜市场,不少青菜、肉类等档口早早被扫空,仅剩一些生姜等辅料。
广州市西亚兴安商业有限公司在白云区有10间门店,此次全部参与疫情保供应行动。据该公司介绍,针对9日上午上涨的商品采购需求,公司紧急安排二次补货,这10间门店于当日下午两点便陆续到货,总供应量约30吨,以蔬菜、水果、大米、冷冻包点、鸡蛋等商品为主,其中需求量大的蔬菜15吨,肉类2.9吨。
市民生活必需品采购量暴增,多个商超门店、生鲜电商平台积极调配物资,备货情况达到平日的2倍-6倍,以保障物资正常供应。
据了解,美团买菜在4月8日晚便紧急上调订购量,从周边加配包括米面油、冻肉及易存放蔬果等刚需品,9日已基本到位。同时,增加配送车辆与配送频次,对于紧俏商品第一时间进行补充。
由于疫情管控区域的订单量相比之前大幅增长,加之部分配送人员居住地封闭管理,华润万家广州各店线上业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单情况。4月9日,广州市内各大华润万家门店紧急召集所有员工回岗加班,线上线下齐发动,确保重点民生商品供应量按平日5倍准备,物流配送保持24小时运转。其中生鲜商品全天不限次数发往各店,确保门店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全市150多家华润万家字号实时在线。
9日中午1时许,全市大规模核酸筛查之际,处于白云区封控区内的市民已收到第一批生活物资,包括丝苗米、食用油、蔬菜,还有广东特色的叉烧包和豆豉鲮鱼罐头。南都记者了解到,白云区云城街的东方明珠花苑免费向业主派发肉菜,有芹菜、白菜、葱、菜心和猪肉,合计552斤。独居老人优先领取,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登记完即可领到一袋爱心菜肉。
控价
蔬菜价格微幅上涨,及时监控预警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保障市场供应量,稳定价格也是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
4月9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专门发布警示称,依法从重从快查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以确保疫情防控医疗用品、药品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菜、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若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广大市民可及时拨打政府热线12345、12315投诉举报。
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也表示,相关部门将及时启动应急价格监测,加大监测频次,加强研判,及时预警。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政府储备猪肉规模为1.4万吨,全市粮食储备规模203万吨,食用油储备规模1.31万吨。
同日,市发改委方面便有消息称,相关监测显示,市内八大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粮油肉蛋盐塘鱼价格平稳,蔬菜价格微幅上升。数据显示,9日,广州的生猪屠宰量为23060头,较8日上升0.16%;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为7321吨,较8日上升0.48%;槎头蛋品批发市场鸡蛋日均交易量420吨;黄沙水产日均交易量500吨。监测的32种主要蔬菜综合零售均价为9.41元/公斤,日环比上升0.43%,较8日“8升2降22平”。
9日上午发布会正举行着,南都记者来到越秀区共和西路的东川新街市,不少街坊都提着大包小包的生鲜离开,档主们都不约而同地忙着称菜、收款,甚至来不及将档口下筐中的菜品补上摊位。“菜心6块(一斤),油麦菜7块(一斤)”,有档主一边喊价一边解释,“今天都没涨价,还是平时的价格,放心吧!”
同样在越秀区,建设新村菜市场正用“大声公”循环播放着用粤语录制的杜绝哄抬物价口号:“各位市民,唔使(不用)担心,好快补货。买唔(不)到节瓜买冬瓜,早上买唔到,钟意嘅(喜欢的)下午嚟(来)买;各位档主,唔可以哄抬物价,畀(给)我知道,叫阿sir(警察)拉你去坐监(坐牢),唔好令市民买得唔开心。”这种警示方式不只出现在一个市场里,而是广州的多个市场,包括在海珠区万松园市场。
根据市发改委主要民生商品零售价格监测,4月4日-10日当周,蔬菜交易量和生猪屠宰量都小幅下降,周末叶菜和耐储存蔬菜品种价格出现小幅快速回升。猪肉价格止跌微升,瘦肉、有皮上肉、排骨综合零售均价为44.02元/公斤,环比上升0.46%。
另根据市发改委官网计算,4月12日,全市32种蔬菜平均零售价约为9.64元/公斤,价格较高的有蒜心(17.38元/公斤)、白豆角(14.93元/公斤)、青尖椒(13.31元/公斤)等。
调度
重点保供企业以3倍-5倍量补货
4月9日,广州市启动了应急工作方案,召开全市生活物资市场供应调度会,开展实地督察,发动重点保供应企业以3倍-5倍货量对生活必需品进行补货。
这一天,广州市民释放了堪比过年的“消费热情”。据统计,本来生活网广州订单增长近3倍,尤其蔬菜单品和蔬菜组合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每日优鲜广州地区订单量10.6306万单,同比增长1.5倍-3倍;淘菜菜数据显示,9日22点至10日凌晨,白云区等地的订单量激增至日常5倍……
据广州市商务局介绍,4月9日晚至10日清晨,各保供企业用好现有资源,多渠道拓展其他资源,全力加强调配。其中,广州市供销总社共出动党员突击队等各类队伍80余人次,调度配备保供车辆28台次,在白云区云城街、黄石街共设置了4个保供点,发放2000余件近8吨物资。据反馈,管控区推出的10元食材包深受街坊欢迎。
4月10日凌晨4点多,位于黄埔区南岗街道的沙步市场同往日一样人声鼎沸。160多个蔬菜档、40多个肉档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果生鲜,档主忙着分拣和物流发货。
沙步市场占地70000多平米,是南岗片区最大的农贸市场,这里每日售卖的蔬菜超过60吨,生猪120-200头,鸡鸭鹅超3000只。运营该市场的广州市华仁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黄埔区的要求,我们每天都会对入驻档口商户进行抽查,同时与其他市场的价格进行对比,保证物价与市场价格持平。”
当天上午10时许,南都记者再次来到越秀区共和西路的东川新街市,生鲜档口的菜品明显比前一日摆得满档,档主称菜的动作也更从容,市民消费节奏已然慢了下来。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截至4月10日11时,广州共发动15家电商平台企业参与保供应工作,据不完全统计,8家电商平台订单量60万单(其中管控地区17.5万单)。从10日的市场监测情况看,各重点商超、便利连锁店、农贸市场货源已全部补齐上架,市民有序购买,目前整体情况正常。
也是在那天下午,白云区三元里街的“流动超市”正式营业。几辆面包车载满400多份青菜包,以及肉、蛋等生活物资,从卜蜂莲花供应商直送商品收获区出发前往走马岗社区。“青菜套餐”包含上海青、娃娃菜、青椒、土豆、茄子、黄瓜、小瓜、生姜等,居民现场扫码付款,不足一个小时便发放完毕。
查处
商家翻倍涨价被立案处理
疫情刺激消费者食品需求激增,在此情况下,仍有个别经营者为谋求短期高利润,伺机哄抬物价。
白云区景泰街部分区域已被调整为管控区。4月9日,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投诉称,在景泰街辖内,存在不法商家哄抬物价。经官方调查,涉事的蔬菜销售档未有明码标价。9日上午,该档主以20元的价格向投诉人销售了0.68公斤菜心,即每公斤售价约为30元。
广州白云发布信息披露,“广州市菜篮子”同期平均零售价为11.26元/公斤,当事人的售价为菜篮子平均零售价的2.66倍,且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进销差价率并未超过辖区执行政府通告实施封控管理前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
该档主的行为涉嫌构成《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第九条第(三)项所规定的哄抬价格行为。执法人员依法对其涉嫌未明码标价、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作出立案处理。
同日,白云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还发现,另一档主以50元的价格向市民销售1.67公斤空心菜,即每公斤售价约为30元,为“广州市菜篮子”同期平均零售价11.43元/公斤的2.62倍,且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进销差价率并未超过辖区执行政府通告实施封控管理前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同样被立案处理。
白云区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22时,各所、队接收涉价格类工单388件(相对系统有滞后),已处理(含核查中)388件。其中,责改8宗,立案处理7宗,发放《价格提醒告诫函》686份。
4月11日,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对上述景泰街新柯子岭市场某菜档借疫情“坐地起价”“趁火打劫”违法行为,送达了管控以来的第一张顶格处罚告知书。
距离广州打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阻击战已过去5天,对病毒的阻击战未结束,民生物资“保卫战”也不会结束。广州如何继续合力跑出物资保供“加速度”,使广大市民对战疫充满信心,将是赢得胜利的关键一环。
统筹:南都记者 莫郅骅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蒋臻 黄姝伦 莫郅骅 刘安琪 实习生 胡菲菲 昝晓月 陈曼榆 刘慧敏
通讯员 穗商务宣 穗发宣 穗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