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第56期“论道顺德”座谈会聚焦顺德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胡嘉仪 05-11 00:20

  第56期“论道顺德”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现场。

  新冠疫情之后,佛山顺德医卫体系究竟有哪些需要反思、补课的短板?顺德的医卫体系究竟该如何变革?近日,第56期“论道顺德”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举行,来自医疗界的专家、区政协委员以及区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围绕“疫情之后,顺德医疗卫生事业如何改革”主题建言献策。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招霞红表示,改革不是“打补丁”,是机制重构的过程,希望广大委员,发挥界别优势,以更开放的思维,对顺德医改提出宝贵意见。

  焦点1

  顺德公共卫生体系有哪些短板? 增编制、提待遇,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顺德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区上下同心、闻令而动,从医护人员到公安民警,从社区工作者到志愿者,各司其职、尽其所能,为顺德百姓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责部门,顺德卫健局抓实抓细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流调机制,建立公安疾控统一指挥,前台混编、后台合署的机制。截至目前,出动流调专业人员8700多人次,有效处置了近800起涉疫密接事件。”顺德区政协委员、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抒豪还介绍道,截至4月27日,顺德区已完成累计960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近阶段加快推进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全力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此外,核酸检测能力也是有效应对疫情能力的体现,目前顺德全区拥有17家具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每天检测能力达到12.88万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顺德疾控体系、卫生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和问题。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谭覃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的问题:“疫情之后,广东出台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5条措施,其中提到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来配置,但是目前顺德疾控队伍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那么,如何解决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现象?谭覃提出的观点是,增编制,提待遇。除了这些之外,还应通过制度设计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以及通过厘清定位“塑造”地位。而在提升公卫队伍能力建设方面,谭覃认为,一方面要引进高层次公卫人才,另一方面把现有骨干人才送到上级机构开展系统培训,提高队伍能力。

  对于未来顺德公卫人才队伍的建设,陈抒豪用“抢到人,培养好,留住人”这9个字来总结,“‘抢到人’就是要抓住机遇引进人才,‘培养好’就是要发挥首席专家传帮带作用,探索实施区镇公卫队伍建制化管理,在实干中历练人才,最后‘留住人’就是用好顺德人才政策,用感情、用待遇留住人才。”

  陈抒豪还透露,接下来还将通过实施疾控中心的提质创优工程,进一步提升疾控体系的建设,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配建工程密锣紧鼓地推进中,预计明年能够投入使用。同时今年疾控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有了突破,增加了30人的编制,这将大大提高了顺德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妇幼研究所副所长马国达建议,政府机构可以吸纳部分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高专业指导水平。同时,成立医改政策研究机构,摸清医疗现状,用数据指导医疗政策的制定,加强医疗科研硬件配套建设,建立医疗科研平台。

  焦点2

  对分级诊疗体系提出哪些新要求?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大家平时都去哪里看病?”在座谈会上,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招霞红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现场多位观众都反馈,一般选择到二级或三级医院看病,只有家里老人患慢性病才到基层医院开药。

  实际上,国家医疗保障部门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初,针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同的诊疗费、医保报销比例来引导患者进行基层首诊。但为什么还出现社区医院首诊比例低的现象?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招霞红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医院接不住病人,医疗水平不如二级、三级医院。同时,基层医院、二级、三级医院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协同与利益竞争的关系。”

  在固有问题和疫情后的新形势下,分级诊疗如何发展,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顺德区政协副主席招霞红认为,首先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其次,加快建设紧密型的医联体,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做到医防融合,医教融合,医养融合,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益。

  过去卫生系统一直以治疗为中心,大部分的卫生投入都在医疗行业,也就是如何“治病”上,而这次的疫情无疑敲响了警钟,预防为主将是卫生工作今后的重点。疫情过后,顺德应该如何做好医防结合?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省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医师蒋丽霞建议,在疫情之后,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实施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中医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咨询措施,制定慢性病病种中医健康干预方案与服务项目,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中医健康服务。

  焦点3

  疫情之后公立医院如何改革? 利用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

  此次全民抗“疫”充分说明建立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手段,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疫情之后,公立医院应该朝哪些方向发展和改革?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党委副书记蒋红霞有着很深的思考。“首先,公立医院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坚持公益性。”蒋红霞还建议,着力推进急诊科、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具有公共卫生属性的科室发展,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强化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

  对于加快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现场多位嘉宾都有着共识。蒋红霞表示,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5G等新技术和传统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广线上医疗服务,建设互联网医院。

  蒋丽霞则建议,借助医疗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人群的健康档案,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医疗健康信息,对产生的医疗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整理出来的信息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如疾病的预防和临床决策支持、药物和新技术等的研发、医院管理层决策,同时还能用于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嘉宾名单

顺德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招霞红

顺德区政协委员、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抒豪

顺德区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党委副书记

蒋红霞

顺德区政协委员、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妇幼研究所副所长、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马国达

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

谭覃

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省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医师

蒋丽霞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主持: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