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团一大纪念馆正式开放

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再现百年前会议场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叶孜文 叶晓文 05-13 00:00

  团一大历史展览吸引了参观者。

  团一大纪念馆外观再现东园神韵。

  全息投影、瀑布流水屏、家书聆听、动态油画……先进的前沿技术将百年前的一代青年人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做出最真实的还原呈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广州市东园旧址内,团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

岭南元素再现东园神韵

  

  100年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团一大纪念馆的外观设计通过提取、意向化复现东园门楼形象,融入东园记忆,唤醒历史文脉。

  据介绍,纪念馆由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郭明卓领衔,广州市设计院集团倾全院之力打造而成,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以岭南园林式布局,巧妙提取庭院空间关系,打造多重轴线和灵动的节点空间,回字形庭院结合文化长廊串联四大展厅,环环相扣。

  建筑设计以再现百年东园神韵为主题,简约干练的设计也映射出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在尊重、保护革命老城区城市肌理脉络的前提下,溯源中国共青团百年历史与未来展望。纪念馆内采用顺时针的参观动线,契合观展舒适性感受,动静结合、疏密有致的安排有效引导参观人流。

  

丰富馆藏展现百年青年运动历程

  

  纪念馆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主题,地上地下约12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和展示空间,展示了党亲手缔造青年团、指导青年团创建的历程,其中包括有200余幅图片、70余件实物、6组雕塑、10余个历史视频,如实反映团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导向正确、史实明确、评价准确。

  主题展览从序厅浮雕开启。团一大纪念馆基本陈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陈列”,位于纪念馆地上展厅,主要包括“历史召唤—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潮起东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四个版块内容,准确反映团一大历史,充分发挥团一大会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课堂的功能,切实满足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的需要。

  在纪念馆地上一层的基本陈列中,集中呈现团广州市委近40年来开展团一大历史研究、青年运动史研究以及海内外寻档成果,其中包括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发现的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复制件),团一大代表俞秀松的铁床、团一大代表叶纫芳的钱包和眼镜、向秀丽烈士的入团申请书等馆藏。

  在纪念馆负一层,主办方以竹棚为“原点”,以场景重现的方式追溯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们的初心使命。为丰富展陈内容,并设置互动区、文创区、家书聆听区、团情团史知识问答区、党团队宣誓区、旧物展示区等。

  

前沿技术增强红色教育沉浸体验

  

  团一大纪念馆利用全息影像技术,重现百年前的团一大开会情景,将百年前的一代青年人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做出最真实的还原呈现。

  此外,“艺术经典中的青春”展项中,一幅幅充满回忆的画作在流动的互动装置中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画作由中国美术馆提供,契合百年团史的互动体验项目在丝带般的水流屏中不停流淌,观众们手掌轻轻一抓一放,即可阅览珍贵的画作。

  纪念馆处处充满着先进的前沿技术,设置了一系列适合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的互动展项。展览通过照片图片、文物实物、音视频资料,运用触摸、可视、互动、体验等技术,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项目,对团一大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进行情景再现。

  除历史专家的深入指导、艺术家的精心制作外,团一大纪念馆的建设还离不开广州青年的共同参与。从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公交集团、广州市设计院、广州美术公司等组建的年轻团队,到青年学子在全息投影制作等新技术上的协同助力,团一大纪念馆记录了广州青年的风采。

  团一大纪念馆不仅见证了广州青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接力建设,更凝聚着广州青年从历史中出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和动力。

  据悉,团一大纪念馆将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采用预约的方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具体预约方式将在后期通过相关途径对外公布。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叶晓文 通讯员 岳青 穗团宣 南都拍客 郭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