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不明原因短暂晕厥可能是心动过缓,专家提醒

心率低于50应尽早就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曾文琼 07-19 00:10

  《无形之间,心跳如常——“小胶囊”守护健康心跳》直播讲座。

  扫码看回放

  什么是健康的心跳?心动过缓不治疗会有什么危害?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手术治疗相比哪个更有效?近期的黑科技无导线起搏器效果如何……

  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律失常及房颤中心主任医师黄晓波、副主任医师王月刚及副主任医师黎健勇,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无形之间,心跳如常——“小胶囊”守护健康心跳》的直播讲座。本次直播讲座获得34w+的关注。

  及早发现心动过缓

  头晕、乏力、眼发黑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

  

  “我国心律失常的患者超过一千万,南方医院是广东省最早的三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之一。”黄晓波表示,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心跳快慢来分可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而心动过缓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患者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眼发黑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晕厥前兆,甚至失去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这种突发性晕厥发生在马路等危险地方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什么是健康的心跳,黄晓波指出,每分钟60到100次是正常人的心跳,如果低于60次就属于心跳慢。但是每分钟低于60次并不代表就一定不健康,由于家族遗传、锻炼情况、身体素质等不同因素都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心跳快慢,例如像长期接受有氧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当他们心跳频率低于60次每分钟时,实际上还算是在健康范围之内。但是慢到一定程度,同时伴有胸闷、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时,心动过缓便有危害性了。

  “不光是频率的快慢,同时还要注意心跳节律的起源和是否规律整齐。”王月刚补充道。除了一些特殊情况、特殊群体,如果人在运动状态下,心跳的频率还低于50次的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人认为心跳慢一些更健康,实际是个误区。”王月刚表示,心跳太慢了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这也是为何会导致黑蒙、晕厥症状的原因。如何及早发现心动过缓?黎健勇建议,平时可以多关注自身的血压、心率,通过血压计或者运动手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心跳每分钟低于50次,应该尽早就诊,如果已经有胸闷、头晕、黑蒙等症状更是要及时治疗。

  

  如何治疗心动过缓

  症状较重则须安装心脏起搏器

  

  其实,确诊心动过缓并不代表一定要处理,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就一定要积极处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心率过缓的药物。”据黄晓波介绍,对于症状较重的心动过缓目前无药可治,只有心脏起搏器才能救命,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特效的、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一提到要装心脏起搏器,很多患者都很害怕,担心是大手术,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尤其是现在有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创伤更是微乎其微。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症状较重的心动过缓不及时治疗是很危险的。“曾经有一位患者病情较重,医生动员其住院安装心脏起搏器,但这位患者固执己见不愿手术,自己回家口服中药,结果发生药物中毒成为植物人;而另外一位患者也是因为犹豫手术,结果突发心衰而离世。其实如果当时患者能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王月刚感叹道。

  据悉,心脏起搏器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监测、一个是起搏,心跳正常的时候起到监测作用,心跳过缓的时候通过放电来帮助心脏跳动。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需要在胸口开一个5厘米的伤口,把半个巴掌大小的起搏器芯片埋入皮下,还有两条电线植入心脏。而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成功率99%以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比传统起搏器降低63%。据黄晓波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起搏器,在强磁环境下无法工作,无法兼容核磁共振检查功能,而新型的心脏起搏器能够做到兼容核磁共振功能检查,还有抗心衰的功能,这对于一些除了心脏过缓,还有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群体来说,是一大福音。

  

  “小胶囊”微创化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适合高龄老人

  

  如果大家对植入传统的心脏起搏器还有一定的顾虑,那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出现则是一个科技的革命。黄晓波表示,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体积仅为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植入后人体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肩部活动不受限制。据王月刚介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无需开刀,只需要在大腿上的股静脉打针,通过传送鞘管把起搏器送到胸腔固定在心脏的正确位置。伤口只有9毫米,患者在术后6-8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第二天即可出院,而有的病人可能当天下午就能出院。黎健勇认为,有了无导线起搏器,很多困难都迎刃而解。无导线起搏器,不需在胸部皮肤下面“安家”,也就无需胸部切口,可避免相关并发症。

  至于大家关心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寿命问题,黎健勇表示可以10-12年,之后还可以更换。那么哪些人适合安装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呢?据介绍,除了具体适宜的病情,高龄的患者、身形瘦小以及体质比较差的人群,像患有尿毒症这类人群,都适合选择无导线起搏器。

  “我曾经为一位96岁的院士植入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据黄晓波介绍,该位院士心动过缓的同时还伴有房颤,最佳选择就是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结果手术很成功,院士第三天就出院了,目前状况很好。黎健勇认为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确非常适合高龄老人,他之前碰到一位86岁的患者,当时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非常抗拒,觉得手术流血会伤元气,恢复需要很久,顾虑很多。“后来我们跟他做了解释工作,最后老人家选择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让老人家没想到的是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可下地活动,第三天就出院了,对此老人家觉得很满意。” 黎健勇表示,其实这个只有“小胶囊”大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还适合一些爱美人士或者是特殊行业有需求的人,由于外观需要,其“微创化”都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之处。

  

  小贴士

  装了心脏起搏器,还能不能做体育锻炼?

  

  “我们认为过量运动和不运动都不利于心脏健康,建议大家选择适量运动。”王月刚提醒,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运动,运动的时候大家都要注意检测一下自己的心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否则就会危及心脏健康。那么装了心脏起搏器,还能不能做体育锻炼呢?黄晓波回答道,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影响较小,只要不做激烈运动皆可以。但如果是传统起搏器,一个月内的话还是建议运动量减少,相应植入起搏器的那一侧的手臂尽量不做抬高上举的动作,以及高强度地反复进行拉伸。一般情况下术后1-3个月可以散步、游泳、慢跑,3到6个月以后正常生活运动都没问题,但不建议做有激烈碰撞的运动。

  

  装了心脏起搏器,超声波电动牙刷可以用吗?

  

  王月刚表示不受影响,但是要远离强磁场的物品或者场地,比如电磁炉、变电站、高压电线。黎健勇则表示,家里安装了无线路由器是不会对心脏起搏器有影响的,大家可放心。黄晓波还提醒,有一些人喜欢在家里用一些磁疗,这些要咨询一下医生,只要不是针对在局部起搏器植入的地方进行磁疗,影响也不大。

  

  在高铁站或者飞机场等场所进行安检时,因为安装心脏起搏器出现警报响起的情况,该怎么办?

  

  黄晓波告诉大家,医院会办理植入起搏器的担保卡,会有个人记录,帮助患者出示证明过安检。黄晓波还补充道,装了起搏器一般来讲手机信号是几乎没有影响的。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摄影:南都记者 崔俊超 实习生 卢炫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