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内地留学海外首位视障本科生 提琴手赴英四年毕业即将读研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董梓浩 08-09 00:00

  回到家中的王子安,仍常常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

  站在表演舞台上的王子安自信十足。 受访者供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让无数人为此心生向往。2018年6月,当一位19岁的视障少年手拄盲杖带着心爱的中提琴,孤身远赴重洋求学,“看世界”的意义更加非同一般。

  王子安,中国内地留学海外的第一位视障本科生,曾获第九届羊城小市长称号,是第十一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曾获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新闻人物特别提名奖。

  2022年8月2日结束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四年求学之旅,王子安回到了广州。毕业典礼上与校长握手获得全场最大、最长的掌声激动人心的场景,时常在子安脑里回旋。子安爸爸说儿子“得到了别人尊重,也让自己更加有自信和尊严”。四年本科求学结束,追求梦想的脚步仍未停歇,在广州短暂休整后,子安将于9月中旬前往曼彻斯特的北方皇家音乐学院(RNCM)读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盲 却意外对声音敏感

  王子安1999年出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盲。在同龄的小朋友玩积木和洋娃娃时,两岁的子安喜欢手电筒和收音机,“手电筒一开一关光线有变化,他喜欢晃动的光线。”他的妈妈说。五六年间子安用坏了二十多个手电筒、拧坏了十几个收音机的按钮。

  其间,父母意外发现了子安的音乐天赋。三岁时子安随父母坐货车回浙江老家,从广州到浙江1000多公里的路上有大大小小超过20个隧道。车在隧道行驶时有不一样的风声,子安很好奇。每到一个隧道爸爸妈妈就告诉他隧道的名称和长度。“结果第二次路过时,子安已经可以按顺序准确说出隧道的名字和长度,就连司机都惊讶了。”子安爸爸一脸自豪地回忆。

  自此王子安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在广州市少年宫参加专为特殊儿童而成立的雨后彩虹合唱团、跟随星海音乐附中的老师学习中提琴……其间多次比赛获奖。

  爱好音乐的子安想继续学习音乐,走专业道路就需要读专业的音乐院校,国内院校鲜有先例招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尤其是视力障碍者。是否可以尝试去国外走一条新的道路?在广州盲校就读高一时王子安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2016年开始,为了体验国外大学的氛围,子安多次参加美国的音乐夏令营和广州市少年宫的美加及欧洲的公益巡演。感受到了大学校园的氛围,子安坚定了必须读大学的决心,特别是学习古典音乐,更是需要到它们的发源地求学。“人生选择机会很多,需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

  决定出国读音乐,希望让世界看见自己

  “虽然你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可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句话是王子安的座右铭。

  梦想要实现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需兼顾专业和英语两者做准备,国外需要语言测试作为入学基准,专业的音乐学院需要专业的作品作为实力的证明。早上学习英文,然后去学校读书下午练琴,晚上继续学英文,有机会就参加大师课、去国外参加夏令营……王子安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都有个磨合期,更何况给视障者的教学,这个时候,子安爸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课前听CD,下课听录音看录像,慢慢地总结出一套经验来。长期以来听了太多练习录音,满脑子转的都是儿子学习的曲子,以至于谁对谁错一听就知,子安爸也被老师和家长戏称为“王教授”。

  学习英语的过程,从零开始时充满热情到中途“其实有一点累”。子安考了五次雅思,到了第三次考试心灰意冷下他觉得“我怎么那么废”。而仅是与雅思考试中心沟通如何让视障者考试的问题,就来回发送一百多份邮件。盲文试卷阅读占时多,答题卡和试题文章是两本共40多页,需要同时摸索定位题目,两个小时的做题时间难以完成。为此,父子两人与考试中心反复交涉,提出阅读考试给予延长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申请,可惜最终被婉拒。子安称,最后“跌跌撞撞”考了基本的5.5分。

  2018年的6月28日,子安飞往英国,进入学前10周的语言强化训练课程,最后以雅思6.5分的成绩,被学校无条件录取。

  练口语跟英国保安成好友,专业老师为自己的演奏落泪

  “你的身体残疾,不是你无法读音乐学院的理由或者障碍之一”。因为是盲人看不了乐谱不是国外音乐学院拒绝学生的理由,他们会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把门打开,至于门后的风景怎么样、你在门后获得什么,就要靠自己了。”子安说。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激动得“原地起飞”。

  远赴英国,初来乍到诸多不适应,子安爸爸陪同儿子一起挑战。学校公寓距离要上课的音乐学院一公里左右,初来的两个多月,子安爸爸的任务是帮助子安熟悉生活环境,这条一公里的路哪里有块石头、桥旁边有多少距离、听到什么声音可以过马路、马路弯曲斜坡和装饰的石头拦路的柱子等障碍性的东西也都要摸清。

  外国的大学没有食堂,校内只有咖啡店和简餐,子安笑称“我的中国胃在抗议”。在英国四年,子安称自己总共出去吃了三次海底捞。最后一次是音乐会后与同学的聚餐,“不只中国学生,连外国学生都全部到场了。”子安称,他所在的中提琴团队友爱互助又团结,他们一起讨论中国的食物,一起喝无限续杯的酸梅汤。

  初到英国时,语言交流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经常跟英国人聊天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就这样和公寓门口的保安聊成了好友。

  记得有一次一直练不好琴,王子安哭着跟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真的练不好!”老师安慰他:“没关系,你是我的学生,所以哪怕你的棍子掉到地上找不到了,只要你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会帮你的。”回想起自己的高光时刻,子安称那就是毕业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我的专业老师因为我的演奏而流泪,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

  公园“卖艺”很享受,不让自己困在信息茧房

  英国大学环境自由,子安下课之后更多时间愿意去各种社交聚会阅读、听音乐会、看电影、看歌剧。子安喜欢课余读余华、叔本华的书,也喜欢弗洛伊德、马克·吐温、法尔纳,还会读《老子》和《圣经》。他也喜欢旅游和朋友去感受当地的人文历史。走路太多导致子安手上的盲杖几乎半年就报废一根。

  周末的时间,子安也会到公园“卖艺”。他很享受当一名街头艺人的感觉,听着虫鸣鸟叫感受着大自然四季更替,也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倾听。这次回国,在他的行囊里有好几公斤的硬币,他称这是自己“卖艺”所得,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在网上了解资讯,是子安关注国内紧跟时代的主要手段。为了不让自己困在信息茧房里,子安关注的信息多且杂甚至多于常人以求博览明智。“时代缔造了你这样的人”,他思考短视频给人的影响、思考华语歌曲现状、会发出“二舅真的能治好精神内耗吗”的疑问,也会有自己的焦虑和困惑,这个阳光直爽的男孩有自己的关怀与世界。

  大学四年,子安笑称“混得还可以”,拿到了优秀一等学位,让他觉得四年努力没有白费。在伯明翰音乐学院的4年是打基础,他即将启程去曼彻斯特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这句话子安一直记在心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实习生 白娟霞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实习生 杨文清 潘晨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