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专科发展加速度:日间手术当天做当天走,检查费仍可医保报销
南都儿科调研组“生育友好度”主题第二场调研,走访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


南都“生育友好度”调研组走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

南都“生育友好度”调研组走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

南都“生育友好度”调研组走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外的医患沟通墙上,贴满了产妇家属的祝福话语。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

扫码看视频
8月11日,南都儿科调研组走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进行了“生育友好度”主题的第二场实地调研。调研组由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徐嵩,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郑子殷,以及南都教育健康新闻部相关人员组成。
调研组参观了该院胎儿医学全生命周期诊疗中心、一体化产房等特色项目,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聂川、新生儿外科主任朱小春、急诊科主任赵长安、儿科呼吸专科主任李增清等专家进行了座谈,了解今夏流感小高峰中医院的应对情况,以及医院妇儿专科发展现状等问题。
调研实录
●流感应对
协调全院人力应对流感小高峰
“其实每一年都是这样,今年夏季是流感,到秋天可能是秋季腹泻、腺病毒感染,(流行病)都是有一波一波高峰的……”省妇幼急诊科主任赵长安介绍,今年的流感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但其实对于各个季节的小儿流行病的应对,医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成熟应对机制。
“普遍而言,医院的人力总体是不足的。流行病高峰到来后,就需要启动全院的应急预案”,他介绍,像这次的流感小高峰中,包括新生儿科、呼吸专科、小儿外科等各个专科都加入,由医务科统一协调资源,大家轮班支援发热门诊和夜间急诊。
在今年,由于流感造成的小儿发热症状多,与新冠防控要求重合,在这波流感前半段的时候,患儿在发热门诊等候时间长,体验度不够好,医院对此尽量提升了核酸检测速度,尽量缓和等候病人的情绪,同时也给医生们打“预防针”,对待久候的病人家属态度要更加耐心,推动双方更加地理解体谅对方。
儿科门诊工作压力比数年前小
省妇幼儿科呼吸专科主任李增清介绍,虽然这次流感迎来一个小高峰,但从他从业多年的经历来看,现在儿科的工作压力其实比六七年前最高峰时要小,“2014年左右,我在门诊遇到过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要看100来个病人的时候,一个月总共看2000多个病人,累得都不想说话了,现在高峰时一个月最多也没有超过1000。”
这其中的原因,他说,一方面是儿科医护在增加,一方面是家长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这样就会少生病。
而每个儿科医生接诊的病人数量减少,同时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最直观的指标是医生接到的投诉量,“一天看100多人的时候,家长的投诉是很多的,现在病人的投诉也确实是下降了很多,一方面因为医疗服务提升,环境没那么拥挤、看病时长长一点,患者必然会感受好很多”。
●医院经验
开设新门诊
产前产后“一手抓”
随着高龄孕产妇的增加,人们对优生优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新生儿外科主任朱小春介绍,该院在产前诊断中心开设了“胎儿医学全生命周期诊疗中心”,把产前诊断与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等专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如果孕期发现胎儿有什么问题,比如有结构性的畸形,挂了我们这个新门诊,就可以把产前产后涉及的专科专家都找来一起想办法,无缝对接,可以在宫内治疗的就宫内处理,需要产后立即治疗做手术的也可以让外科医生提前介入、做好准备,而不用孕妇自己纠结,自己跑来跑去挂不同的专科号”,朱小春介绍。
推日间手术
儿童割包皮不住院
省妇幼在寒暑假往往会迎来一批孩子集中来医院做治疗,为了方便群众,医院对住院的诊疗流程做了调整和优化,设立日间手术就是其中一项措施。
日间手术,就是可以当天做、当天走的手术,病人不用在医院里住好几天,适合一些简单的需要麻醉的小儿包皮手术、小儿鞘膜积液、疝气、妇科手术等。对于家长来说,日间手术不仅仅是用时少、更方便,还能节约不少费用。
朱小春介绍,按照以往的医保政策,住院治疗时费用报销的比例比门诊治疗高很多,所以不少家长并不在意在医院多住几天,小手术也愿意住院治,实际上,这从治疗上来说并不是很必要,而现在的日间手术形式,术前检查虽然是在门诊做,但检查费用也可以医保报销,这就解决了家长们对费用的顾虑。
“这个暑假,小儿外科已经做了将近2000例的门诊小儿包皮手术,日间手术达150余台。”朱小春介绍,省妇幼天河院区在今年2月推出了日间手术,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投39.55亿元
助力61家县妇幼基础建设
作为省级的妇幼医院,除了提高本院的医疗救治水平,省妇幼也在致力带动全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近些年,省财政投入39.55亿元,用于61家县妇幼基础能力建设,一方面致力于基层人才服务能力的提升,比如,在2021年就举办了针对基层的培训班76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5万人次。
另一方面,财政投入保证了多项惠民项目的落实,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全省不断强化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一站式”婚育健康检查场所60余家,地贫筛查实验室1364个、产前诊断机构62个,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心23家、遗传代谢病采血点1900多个。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14家、诊治机构59家、筛查机构1900多家,县级出生缺陷干预中心120余家,覆盖城乡并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省指导、市诊断、县筛查”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2021年完成87万孕产妇、109万新生儿的筛查任务。据测算,2021年仅在避免重型地贫和唐氏儿出生所减少的经济损失就达31亿元。每年为50万名妇女进行了“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的筛查。
●热点探讨
家长该自学还是信医生?
要信医生
在谈及优生优育、产前诊断的问题时,朱小春医生提到近些年遇到的新现象:随着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患者有时过于相信自己掌握的知识,而无法完全信任医生的判断。
一方面,新妈妈们对于孕产问题的认知更清晰,准备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有人会对产前检查发现的一切问题都很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就需要把握好“度”,同时,也需要患者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
急诊科主任赵长安也表示,近些年确实遇到了更多愿意自学医学健康知识的患者,有时家长对孩子病情的判断与医生差距大。如果这种情况太多,造成的结果就可能是,医生为了避免双方纠纷,会按病人的要求给出不必要的诊疗措施,或者病情重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赵长安表示,这样的情况更多还是源于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够,为了避免这种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呼吁患者更多地信任医生,“虽然我们不能百分百判断准确,但我们比起没有经过医学训练的家长还是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还是希望患者更多地信任我们”。
“医疗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尤其是在生命的孕育阶段,准妈妈和胎儿与医生是性命相托的战友,更需要彼此信任,相信医生的判断和方案的专业性”,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表示。
公立、私立医院怎么协调发展?
应有规划
“从产妇的需求和公立医院的供给来看,这里面的落差是无法避免的”,省妇幼新生儿科主任聂川提出,从根本上看,作为公益性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环境其实是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孕产服务需求的,而私立机构目前有太多短板,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需要在政策与产业规划层面进行更好的顶层设计。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公益性质,政策限制公立医院开展过多高端服务,因此公立医院的整体环境、服务无法与私立医院媲美,但私立医院的医护专业程度整体上与公立医院差距很大。
聂川认为,公立、私立医疗机构的这种落差目前来看是结构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策、产业规划层面进行更好的顶层设计,把两者更好地平衡、结合起来。
生育问题上医院能做什么?
“优生优育”技术支持
谈到生育率降低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认为,在过去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生育孩子更像是一种“投资”,孩子长大后带来的好处会超过生育的成本;而在经济发展的现在,养育、教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了,生育更多的成为一种“成本”,所以人们生孩子越来越少,其实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
“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医卫领域在提升生育率方面能做的有限,但在帮助人们‘优生优育’方面,医院可以提供的是足够的专业技术支持;如果在专业过硬的同时,医院能把各方面服务做得足够便捷,让人们有足够好的体验感,一定会有人去认真考虑生育的问题”。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问题,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患者自学健康知识当然是好事,但毕竟存在专业和非专业的差别,医生与患者医学知识方面的信息差不是一下能补齐的,医患互信需要患者尊重医生的专业技术,也需要医生真诚沟通、为患者着想。——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
日益进步的产前诊断技术、治疗技术,以及把产前产后医学资源统筹起来为孕妇服务,相对确定地告知准父母胎儿发育状况以及如果需要治疗时的效果预判,确实能更好地维护人们对生育的信心,有些原来因为过度担忧会选择终止妊娠的人,可能会改变主意留下这个生命。——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
医卫领域在帮助人们“优生优育”方面作用很大,医院可以提供的是足够的专业技术支持,如果在专业过硬的同时,医院能把各方面服务做得足够便捷,让人们有足够好的体验感,一定会有人去认真考虑生育的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作为上一任广东狮子会会长,我参与了很多儿童公益慈善项目,见过有的小孩因为出生是“兔唇”就差点被家长抛弃,医疗机构与公益机构在“兔唇”没有纳入国家医保“兜底”前,是保障儿童权益重要的补充力量。能够欢迎各种不那么“完美”的孩子并且帮助他们的世界,才是一个生育友好的世界。——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
医院概况
省妇幼拥有4个院区
沙太路天河院区去年开业
作为广东省妇产医院、广东省儿童医院,目前的省妇幼拥有4个院区,占地约282亩,总床位数超1100张,其中越秀院区为历史最悠久的老院区,番禺院区是四院区中面积最大的主院区,天河院区、清远院区都是去年开业的新院区。
省妇幼最初以“广东省妇婴卫生试验医院”的名称建院于1944年,上世纪70年代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并,在1984年独立建院,院址位于现越秀院区。在1997年,省妇幼获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至2011年,占地面积100亩的番禺院区建成开业,省妇幼的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2013年,省妇幼挂牌了“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之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位于沙太路的天河院区建成开业,清远院区也开业,医院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
无痛分娩率达80%左右
新开家庭式一体化产房
省妇幼产科是国家级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在参观中,产科病区设置的一体化产房让调研组成员眼前一亮。一体化产房是一种单人单间的家庭式产房,一间房约40平米,既是病房,又是产房,同时还有陪床、沙发、冰箱等居家设施,布置得温馨明亮。
产妇可以在这里进行待产、分娩、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不用像传统产科一样在病房、待产区、产房来回转运。这里的助产护理也是“多对一”,由产科、麻醉、儿科专家以及高年资助产士、泌乳顾问、康复治疗师等为产妇服务,并标配了导乐、陪产、月子餐服务。
据介绍,省妇幼的番禺院区、天河院区都已开辟了十间左右的家庭式一体化产房,生产前一天可入住,一般最长入住一周左右,目前使用率在60%左右。
总体来说,该院产科年均门诊量约30万人次,分娩量约1.5万人次,高危妊娠比例达70%,剖宫产率约35%,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100%,业务量和质量指标均居于广州同行前列。在无痛分娩方面,该院已实现常年开展24小时无痛分娩,无痛分娩率达到80%左右。
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
为国家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据介绍,省妇幼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科,分别是更年期保健专科、孕产期保健专科、新生儿保健;还有3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专科,分别是新生儿专业、小儿外科、妇幼保健科。
其中,省妇幼的新生儿科是国内妇幼保健系统成立最早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之一,年收治新生儿7000人次以上。
省妇幼的心脏中心也是强项之一,其治疗的复杂先心病占65%,体重低于5公斤的先心手术占63%,新生儿先心手术占32%,婴儿先心病手术占87%。新生儿手术比例全国最高,复杂先心比例全国名列全国前列。同时,省妇幼在气管狭窄外科矫治方面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完成气道成形手术近150例,是国内仅有的开展婴儿、新生儿气管狭窄成形手术,且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
活动统筹/执行:尹来 陈成效 李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冯宙锋 董梓浩 实习生 潘晨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