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黄埔近年先后成立了13个教育集团,涵盖全区60所学校

两年新开近20所学校 “湾顶明珠”跑出教育“加速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艳燕 08-30 00:1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

  华附知识城校区。

  广州科学城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专题扫码

  近年来,黄埔区人才和产业快速聚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布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在“双减”东风之下,区内多家学校创新教育模式、减负增效成果显著。南方都市报、N视频、南都教育联盟联合黄埔区教育局打造“黄埔教育寻宝记”专栏,探访全区宝藏学校,让家长和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2022年秋季开学,黄埔教育继续大展宏图:继2021年新开办6所学校,1所正式更名新揭牌学校外,2022年又再新开12所学校(校区),新增2.3万个学位,其新开学校数量位居广州之首。黄埔区跑出了湾区教育发展“加速度”。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区位,广州市黄埔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国际人才、高端人才成为黄埔区主要的新增人口,如何满足这些新进人才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驱动力。

  黄埔区如何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为大湾区教育高地?

  牵手“名校”,精准“落子”

  近年来,黄埔教育捷报频传:成功引进华附系、广附系、华师系、北师大系、广外系、二中系、铁一系、六中系、湖南师大系等优质教育资源,先后成立了13个教育集团,涵盖全区60所学校。

  在今年新开办的12所中小学中,包括了广大附中高新区实验学校(北校区)、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科学城实验学校等。

  在版图上,从南向北均有重点学校“落子”。目前,黄埔区正积极推动教育设施规划布局和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巩固南部学校的优势,发展提高中部、北部教育设施硬件建设,让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知识城进步提速尤其快。黄埔区计划将知识城打造成为“教育小镇”创新发展示范区,未来院校超45所。在教育投入、名校引进方面,知识城都不遗余力。近几年,凤凰湖小学、天誉小学、天景小学、天韵小学等纷纷开学,保障了学位供给。

  而知识城省级名校、国际学校资源都相当给力。2021年9月,广州实验学校(初中部)、广州市新侨学校正式开学,为知识城教育资源注入强大力量。

  而最快明年,省属公办名校华师附中将在知识城招新,学校的定位也相当高,“规划与建设将对标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适度超前,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顶尖名校”。

  国际教育,半壁江山

  “体量庞大”只是黄埔区打造教育集群的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国际教育也将成为湾区城市今后最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2015年,原黄埔与原萝岗合并后,新的黄埔区成为广州GDP第二大区,仅次天河,这一排名已连续保持6年。不仅经济在飞速增长,国际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据黄埔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目前有10多所国际学校,黄埔区占了其中的7所,堪称半壁江山。

  2020年8月,广州科学城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学;2021年,位于中新知识城的广州市新侨学校开学。两所新办学校与美国人学校、广州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广州诺第安格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一批国际学校,构建起黄埔国际教育创新的战略高地。

  此外,“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黄埔,以黄埔区为起点,引导广州市乃至大湾区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课程优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协同优势,推动湾区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同时创新机制,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教研注入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黄埔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爆发,更是尝试在质量上有所突破。省、市、区级教研院专家智库均在区内打造教研样板校。加快素质  教育改革步伐的黄埔需要找到一套在理念和方法上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在实践方面有路径、有成果的教学体系和样板。

  2021年,黄埔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原玉山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这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第一所实验学校,助力基层学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探索未来教育“黄埔样板”。

  同年5月,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实验小学成立。

  同年9月,总投资15亿元的广州实验中学启用,该校实行“双院长制”,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任总校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碧武为课程总监。黄埔区教育局将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实验中学共同建设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东部分院,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教育家、名校长、教师,通过各类改革创新,力争在短时期内将广州实验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全国一流中学。

  2021年9月10日,在第37个教师节之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黄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成为黄埔区发展高品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对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双减”有效落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

  教育要有所创新,发展必须更加多元。破除“千校一面”,黄埔区内中小学校正在创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不少“宝藏学校”日益涌现。

  如科学城小学、石化小学、黄陂小学、凤凰湖小学、玉岩中学5所学校上榜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怡园小学合唱团队、科学城小学舞蹈团队、86中学管弦乐团队、玉岩中学语言艺术团队、科学城中学合唱团队获评广州市中小学校高水平学生美育团队;东荟花园小学获全省中小学跳绳锦标赛团体总冠军……

  体教融合的政策进一步助推学校特色发展。黄埔区充分发挥体教融合优势,打造一系列体育特色学校基地。优化竞技项目布局,加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充分利用体制优势,着力打造由体校、学校及青少年俱乐部共同承担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任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体教融合”,扩大人才筛选渠道。

  “基本上奥运会有的项目,我们都在不同的学校各有侧重地布点。”黄埔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49所中小学开展的重点体育项目涵盖了20多项,包括摔跤、举重、击剑、空手道、拳击、体操、蹦床、棒垒球、手球、曲棍球、武术散打等等。对于传统强项,按照阶梯式逐渐推进的原则,在同一项目,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四级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新局面。

  从过去的“教育洼地”到如今横峰侧岭,黄埔区在教育领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向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强区迈进!在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真抓实干的气魄,推动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为大湾区教育优质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交出了“黄埔答卷”。

  策划:李阳 尹来

  统筹:陈伟斌 梁艳燕 陈成效 李琳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