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多元主体 共商共建共治

南沙牢牢握住营商环境“生命线”,以制度创新为引领,聚焦机制建设统全局。图为南沙城市景观。 通讯员 叶晓芹 摄

南沙区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度。图为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 通讯员 刘伟 摄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享湾,从2021年7月投用至今,已经引进青创项目近100个,其中港澳青创项目59个。
近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其中提出“到2035年,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的目标,对南沙营商环境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沙牢牢把握营商环境“生命线”,不断强化组织机制保障,汇聚各方力量广泛参加营商环境改革和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改革深度融合,首次参加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异,近30个经验做法被纳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一大批具有南沙鲜明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创新指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自贸片区前列,为持续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画好营商环境建设“施工图”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最首要的是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今年4月9日,《南沙区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这是国家级新区首个贯彻落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工作部署的实施文件。
这并非南沙第一次针对营商环境发布机制建设和改革措施文件。2021年4月,《广州市南沙区2021年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印发实施,涵盖港澳规则衔接、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实施保障5大领域60项改革举措。
2020年南沙更是接连发布了四份与营商环境顶层设计相关的文件。其中,《南沙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方案》《南沙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常态化工作机制和专班成员名单》,将营商环境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搭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管理体系,各部门协同创新和常态化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广州市南沙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确立了“三年内进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前20名”的目标。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南沙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近年来,南沙区级相关会议19次,南沙政策研究和创新办公室(原南沙创新工作局)组织相关专题会议、专题调研活动143次,一串串数字,在南沙营商环境领域结出丰硕的“果实”,是南沙区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最有力的佐证。
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
确保营商环境改革精准发力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强化组织机制保障,还要汇聚各方力量广泛参加。2022年4月,南沙对外公开发布了全国首创的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以深化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强化前沿研究、聚焦问题解决、建设重大平台为手段,标准化、规范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和建设。
聚焦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促提升,去年以来,南沙已与270余家企业进行了座谈,聘请了32名企业代表、代理机构代表、媒体记者作为营商环境观察员。与专业机构共同成立调研组,定期通过座谈、暗访、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维度摸查问题,即时反馈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促进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第三方调研结果显示,超90%的企业对南沙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表示满意,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聚焦前沿研究寻突破,南沙注重发挥外脑作用,深化营商环境前瞻性咨询研究,依托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与高校、咨询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建立起紧密联系,通过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会等渠道为南沙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出新路径新思路,聚焦营商环境堵点瓶颈问题开展突 破性研究,推动问题解决,目前,在工程建设、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已取得成效。
聚焦重大平台建设优实践,南沙营商环境改革影响力正不断提升。2021年3月,广州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平台,将致力于搭建营商环境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领域行业研究智库、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走出去”。自成立以来,该中心深耕国内营商环境领域政策研究、交流,相关成果受到海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认可。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长远动态的系统性工程,南沙统筹谋划建立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是改革的必要举措。”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葛志专评价,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诉求,精准发现问题,实施动态改革,保证了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的供需精准匹配。
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各领域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不断推出改革创新成果。过去一年,南沙自贸片区新增73项创新成果,其中7项、16项分别在全省、全市复制推广。2022年南沙荣获第六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连续4年“法治广州”考评全市第一。
这些创新成果首先表现在政府治理效能上,南沙打造全国领先的商事服务,率先将内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服务延伸至境外地区,实现开办企业最快0.5天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已迭代实施交地即开工从1.0到5.0的改革,自2020年以来,平均为每个新开工项目节省3-6个月时间,节约200-1000万元成本。
信用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南沙实现“区块链+信用记录报告”功能上线,“信易+”工作体系涵盖AEO认证、全球溯源、办税、用电、政策奖励、行政审批等应用场景,被列入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第五批改革创新举措。
贸易投资更加便利自由。涉及海关、港口、船代、拖车等业务环节可“线上办理”,2021年12月南沙海关整体通关时间进口较2017年压缩75.11%;出口较2017年压缩了96.8%。全球溯源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8月11日,已应用于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等全贸易方式;累计赋码约1.085亿个,溯源商品货值607.095亿美元;全球参与溯源企业约1.5万家,涉及的商品品牌达8,716个。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1+1+N”粤港澳法律服务新机制,提供“1站式”跨境法律服务,建立N个巡回法律服务支援服务站,共吸引248个港澳青创项目团队(企业)签约入驻,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一站式”线上线下跨境法律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便利度、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旭佳表示,近年来,南沙率先启动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搭建商事服务“跨境通”,探索建立“湾区通”企业登记互认机制,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创新高。
据悉,2021年南沙新设企业8万家(同比增长65%)。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1,外贸进出口总值1163.3亿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32个。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叶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