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9月25日世界药师日,关注默默守护用药安全的执业药师

药盒后面的身影:合理用药 保障供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09-27 00:00

  一名中药师在根据处方调配中药。 新华社发

  在呵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有医师节、护士节。用自己的专业不断优化用药方案,保障药物合理使用,与医护人员在职业上优势互补,为患者治疗和安全用药提供保障,默默守护用药安全的执业药师,也有自己的节日。每年的9月25日,是“世界药师日”,今年世界药师日主题是:药学同心协力,共促世界健康。

  南都记者获悉,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成立广东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组建相关专家库的通知》,正式成立广东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为广东省制定重大药物政策、工作制度、技术性规范和标准等药事管理提供支撑。

  使用药物效果如何

  用药之前可先行基因检测

  

  广东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陈孝表示,广东鼓励支持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开展多元化的药学服务。实行临床药师负责制,每位临床药师负责部分科室,每天进入病房,和医生联合查房或者独立完成药学查房,提供用药建议和用药咨询、参与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定期针对性地对临床科室进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等。“广东省临床药师覆盖的科室越来越多,临床药师的参与,使医疗机构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均得到提升,有效体现了药学人员的专业价值。”

  广东支持医疗机构和药学人员开展专业化个性化药学服务,通过用药基因检测、药学监护、血药浓度监测、多学科会诊等,提高临床精准用药水平。药物基因检测是近年来药学人员开展的新型“个体化用药”服务,通过检测患者用药涉及的相关基因,从而准确判断患者对药物所表现的个体差异,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目前广东省医疗机构已开展涉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多种药物的基因检测,实现精准用药。

  

  广东家庭药师队伍

  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

  

  广东从2017年就开始探索总药师制度,并陆续出台系列方案,统一、规范本医联体、医共体临床用药行为。明确以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为单位大力推进总药师制度建设。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文瑛介绍,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快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2月开始施行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总药师制度是广东药事管理服务改革一项创新性做法,尝试以区域总药师负责的模式整体推动药学转型从而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在广州天河,以天河区医联体为基础组建天河区药学专科联盟,涵盖3家区级医院以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天河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完成后,该联盟建立了天河区区域审方中心,实现全区所有公办社区中心处方前置审核,截至2022年6月,天河区审方中心共完成666397张处方审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合格率均≥95%,合格率平均升高6%。有了区域内总药师后,天河还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探索居家药物服务的基础上,在全区推进居家药学服务,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家庭药师服务,由区内24组的家庭药师队伍为患者提供区域网格化的家庭药箱整理、用药提醒、用药咨询、科普宣教、预约上门服务等远程个性化药学服务。

  

  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执业药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按方发药,更要确保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早在2015年,广东便积极探索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迄今共开展药品综合评价104项,其中创新性组织开展全省快速综合评价项目28项,为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制度用药目录提供参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伍俊妍表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科学化、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工具。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优化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提高医疗机构安全合理用药水平,还可以提供给行政部门作为制订药物政策依据,引导企业研发生产适宜临床需求的药品,促进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为提高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评价质量,规范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评估,促进学术交流和同行监督,广东建设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注册网站”并于2022年7月正式上线使用。

  

  创新开展技能竞赛

  大力推广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对药师来说,只会管药、发药、验收、调剂并不足以胜任新形势下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岗位。广东医疗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分布不均衡,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临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培养,才能胜任药学门诊、用药教育、药学监护、药物重整、居家药学等工作,才能真正走近临床,服务患者。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助力深化医改、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主任黎小妍表示,“基本药物”的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为推广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落地,提升基层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从2019年开始,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国基药粤健康”临床合理用药技能竞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不仅大力推广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创新举措,更是以赛代训,大力提升药学人员专业水平。

   焦点

  1  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师在行动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采集各医疗机构的处方和医嘱用药信息,为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现由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师团队承担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相关管理工作。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陈吉生表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广东省分网从2006年成立时的23家医院,截至2021年9月30日入网注册单位达475家,实现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入网,入网单位超过了全省注册医院的80%。十余年的监测也见证了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的改善,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61.2%降到了43.0%,一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率由68.4%降到了36.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用药率由19.6%降到了9.8%。

  “有时药师像影子,在光芒万丈的诊疗过程中,您不容易发现他。下次当您拿起抗菌药物的药盒,愿您记得药盒后面的影子,那将是一个团队为您的合理用药保驾护航。”

  2 推进短缺药品及特殊人群用药保障

  药品作为特殊的流通品,也有其中的流通规律,也可能出现药品短缺甚至影响临床的问题。广东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品供应保障专委会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奕蕾表示,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以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罕见病用药为例,该类药物适用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生产企业少,有的需要从国外进口,耗时较长,而该药品保质期有限,医疗机构因使用人数少,担心过保质期造成浪费而不愿储备,患者往往面临找不到药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罕见病患者“看病难、找药难”的突出难点问题,进一步攻破罕见病患者寻医找药渠道不顺畅、可及性差、信息数据掌握不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的难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面向全国罕见病患者的便民智能信息化程序“广东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罕见病用药”APP,并嵌入到广东省卫健委“健康广东”等官方微信公众号,打开了罕见病患者寻医找药信息智能化的新局面,从信息通畅维度保障了罕见病患者寻医用药可及性。

  小程序正式上线使用至今,已有广东省内近30家医疗机构、上百位罕见病医学专家、多家药店入驻参与,定期更新医疗机构药品库存等信息,尽最大努力满足罕见病患者查询用药信息便捷化,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寻医找药体验。

  3  “精麻”等特殊药品管理更为严格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临床诊疗必不可少的药品,如不规范使用易产生依赖性、成瘾性,若流入非法渠道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近年来,国家、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相继发布了有关指导意见及通知,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

  广东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物政策与标准规范专委会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赖伟华表示,广东专家团队已编写了《广东省医疗机构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等五项实施细则,并于2022年5月18日发布。今年将重点对医疗机构怎么管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出谋划策。“特殊管理药品实施细则的发布,有利于规范统一我省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防止特殊管理药品从医疗机构流入非法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