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赶考路,不负出卷人
一桥连三地的港珠澳大桥。 钱文攀 摄
在国庆前夕开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广东单元的主题配色突出“湾区蓝”。蓝,沉静而深邃,博大而执著,是湾区的颜色,更是梦想的颜色。
“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上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建设”,“美好生活画卷不断铺展”,一个个浓缩的特色板块、一件件精巧的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的视频动画、一张张翔实的数据图表,全面展现广东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南沙深化合作等合作平台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1+1+9”工作部署,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上展现出的新作为、新气象。
展览很好看,现实更精彩。从2012到2022,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时间,充盈着伟大人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情,铺展着伟大国度“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盛世景象,书写着伟大时代“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这豪情,有广东的声气;这景象,有广东的光影;这诗篇,有广东的风韵。十年弹指一挥间,广东在生机盎然的南粤大地上长长演绎着春天的故事,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深深刻录下时代的赞歌。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广东之所以能够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书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归根到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靠的是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靠的是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十年赶考路,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使命。
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赴广东视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广东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大使命。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方第一站便到了广东,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宣示把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坚定决心。他要求广东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1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说,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2017年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做得是好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要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希望你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广东工作,寄望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并对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广东大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清远、汕头、潮州……一步一履总关情,一言一语都是爱;始终深情牵挂广东父老乡亲,“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一直深切寄语广东改革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总是深切勉励广东锐气藏于胸,一再提到“开荒牛精神”,要求广东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要求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十年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赋予新的重大平台、重大使命、重大机遇,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领航定向。
广交会、中国航展、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十年来,总书记向在广东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致贺信或发表视频致辞,多次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广东的具体化,对广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把脉定向总在关键时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逢广东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亲自把脉定向,给予悉心指导,指引广东在新时代劈波斩浪、勇立潮头,是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最坚实的依靠。
前一个五年,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广东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加快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口结构、消费需求和利益格局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只有加快转型步伐,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在这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是旗帜和方向,“三个支撑”(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是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两个走在前列”(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总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批示为广东指明了前进方向。
后一个五年,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是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面对面、手把手教导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给予广东干部群众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口,是总书记赋予我们建设“双区”、两个合作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每年都有重大利好、大事喜事接踵而至。在遭遇“三期叠加”、“三重冲击”、“三重压力”的重大考验之时,是总书记洞察一切,时刻关注广东、引领广东、帮助广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置身百年风云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深入历史文脉里挖掘时代精神养分,站在世界版图前思考人类命运走向,深刻回答一系列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广东就是这样的“一域”,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域”。站在全局谋一域、谋好一域促全局,辩证之妙,存乎一心。
广东既有全局的共性,又有一域的个性。面对“两个大局”风云激荡,处在“两个前沿”风口浪尖,这是让广东别有一番滋味的“天时地利”。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广东作为拥有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大省,所经历的大战大考一波接一波;世界经济遭遇严重衰退,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外经贸大省,面临多年少有的困难环境;中美经贸摩擦,广东所受影响首当其冲。
面对这样的时代之问、广东之问,必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广东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战略意图,胸怀“国之大者”,扛起推进“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看远、谋深、做实;坚持人人有责、人人有份、个个参与、全省受益、各地共享,建立改革、创新、产业、市场联动传导机制,以“点上突破”带动“满盘皆活”。实践证明,重大国家战略赋予的使命责任非同寻常,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只要笃定心志向前推进,就一定能让战略利好叠加成为广东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强劲动力。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道出了思想之源泉、动力和价值的全部奥秘。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理论的价值则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就一定能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广东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人民是阅卷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这十年,广东扭住一个又一个重大节点,抓住一个又一个历史机遇,打好一场又一场硬仗,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坚决斗争,化危为机,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金灿灿的答卷。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广东一切工作,结合广东实际形成并不断完善“1+1+9”工作部署,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坚定扛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牵引带动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2.6万亿元,全省市场主体十年净增1039万户、总量达1526万户,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
持续推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经济竞争力实现历史性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9万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5万亿元,占全国1/8,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省区域差异系数缩小到0.53,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去年达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6:1。
大力推动美丽广东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改善。近五年真金白银投入7500亿元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全面达标,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7%。
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历史性提升。坚持把七成财政支出用在民生领域,全省就业总量达7072万人、占全国1/10,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打赢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一场场硬仗。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进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滚动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广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广东要把握大局大势、扛起历史责任,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相信广东!祝福广东!
(李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