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共修致富路 协调大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袁炯贤 唐静怡 罗韵 陈泽然 10-14 00:00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得济民”,在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核一带一区”,构建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中得到有力印证。

  1986年12月28日,广东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建;2017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速路通车里程首次超过珠三角;2020年全省高速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全国首个迈入1万公里的省份……广东把“修路”作为发展良方,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粤东、粤西、粤北高速路通车里程获得跨越式发展,全省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搭起内外高效联通、综合立体的运输网络,不仅推动广东农业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2021年首次突破8000亿元,而且有力支撑广东高质量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十年来,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等一系列重磅举措推动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增强;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西两翼新增长极加快形成;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推动短板加快变成“潜力板”。

  在强化各区域主体功能同时,广东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域特点,分类施策,注重“核”“带”“区”协同联动发展。全域统筹机制和差别化政策体系的建立,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珠三角核心区不断做强全省改革发展主引擎,沿海经济带加快成为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北部生态发展区日益成为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广东不断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全省区域差异系数缩小到0.53,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25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2.6倍,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超过城镇;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个、1.2个以及1.5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61%。

  广东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随着农村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实力不断走强,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乡面貌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在顺利攻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之后,广东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富分配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新路径,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正奋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