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高质量 更强获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十年累计9.33万元,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年来,广东民生工作主要体现五个特点:大投入、稳就业、强教育、优医疗、兜底线。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00万人,就业总量占全国1/10。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例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4年来累计培训849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75万人次。
在教育投入上,广东只增不减。2021年全省地方教育总投入突破6000亿元。不仅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97.71万个,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57万个,而且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在全力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同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技师学院在校生规模约占全国1/7。
十年来,全省卫生总费用稳步提升,2020年达7073.1亿元。截至2021年全省各类卫生事业机构57954个,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较2012年分别增加12.11万人、20.23万人。高水平医院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18家高水平医院、3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精神卫生、老年健康、妇幼健康、康复医疗等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均预期寿命79.31岁位居全国前列。
而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和人群“两个全覆盖”。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累计参保1.58亿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均居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率先建立底线民生保障机制,选取6大类兜底民生事项形成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近1000亿元,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持续居全国前列。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广东紧紧围绕“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2021年中央对广东省群众安全感调查,群众感到“安全”“比较安全”的超过98%,比2017年提高6.19个百分点;全国扫黑办调查广东扫黑除恶工作群众满意度由2018年的80.59%,提升到2021年的94.96%。广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