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哲:
更注重科学统筹和优化省域高教体系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南都教育联盟特设“广东教育奋进这十年”系列评论,联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多位专家学者,共议十年来广东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活力创新之路。
陈先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如果能拥有一台时光机,我希望能起码年轻十岁。我可能会在十年前参加高考,作为2012年的一位广东考生,最好考分也还算理想。我可能还是不太想离开广东上大学,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会有些纠结。
当然,如果真的拥有一台时光机,我更希望是在今年才开启我的大学生涯。这十年依然时光匆匆,但广东高等教育的变化和发展确实肉眼可见。和以往的若干个十年相比,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理念在此期间发生更为根本的改变:一方面,广东意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本土高等教育的紧密支撑;另一方面,广东也意识到只有把高等教育做大做强,才能更根本地解决广东考生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选择的问题。而且在此期间,广东也以一些大的政策行动为抓手促进高等教育大发展。
第一个大的政策行动,是2015年广东力推“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双高”建设方案。敢为人先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的鲜明特色,但更多是表现在经济领域。“双高”建设算得上是广东敢为人先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当时是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前就先行先试下了一步先手棋,充分体现了当时广东推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远见和决心。“双高”建设以来,不但经费投入令全国瞩目,而且建设成效显著:入选ESI世界排行的高校和学科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高校站到各类“一流”的舞台中央;尤其是旗帜鲜明地加快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建设,对于支撑新时代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个大的政策行动,是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广东高等教育牢牢抓住了国家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迎来一次大发展的重要外部机遇。
除此之外,广东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效应明显。各类高校与区域产业高度互动的“科-产-教”融合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更加成形,并逐渐在全国产生更大影响。“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集群架构越来越清晰:研究型大学和学科的阵营越来越强大,并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起主要支柱作用;应用型大学则主要为大湾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特色更是持续强化,头部高职越发在全国起到先行示范作用,新成立的职业技术大学也在与区域经济产业的互动中办得有声有色。
当然,这十年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并非只是着眼于更高更快更强,更重要对省域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科学统筹和优化。目前已经实现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每个地市的高等教育都迎来了加强版。
再过十年,不知会不会真的有人发明和出售时光机呢?如果有,我也自私一点地希望——这是属于广东高校学子的发明和创业故事。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栏目主持人:孙小鹏
撰文:陈先哲 刘志文 葛新斌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