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显家风
◎作者:凌艺函 广东广雅中学初中组 ◎指导老师:高苗苗

由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都市报社和N视频共同开展的“好家风”短视频及征文大赛结果正式出炉,30个孩子成为征文一等奖获得者,90个孩子成为征文二等奖获得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二等奖文章。
我从心理书籍中了解到,行为反映心理的研究分析表明,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其性格和习惯,通过对方下意识的微表情和语言,可以挖掘出很多背后的信息。我认为这还需要十分细致的观察和判断,但在我们这个爱喝茶的家庭来说,只需看你如何泡茶,便能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的我十分调皮,再加上身强体壮,完全配得起“混天小魔女”这个名号。可通过一件小事,我便慢慢地学会收敛自己的急躁。
那天家里喜气洋洋,红色的氛围充斥着整个房屋,因为是外婆的六十大寿,她老人家一高兴,便让我为她沏一杯茶,我猜她也是想顺便考察我对茶的礼仪掌握程度。将外婆带入茶室后,我开始娴熟操作茶道的流程:洗净双手、将外婆最心爱的紫砂茶具放在台面、将沸水倾入紫砂壶、沸水再次入壶、凤凰三点头、用壶盖拂去茶沫儿、用沸水遍浇壶身、分杯、分壶,全过程如行云流水般。外婆那张如枯树皮般褶皱的脸仿佛被春风拂过,嘴角也洋溢着和蔼的微笑;马上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奉茶。将沏好的茶放在托盘之上,再递给长辈,我一手轻扶托盘边缘,一手将茶递向了外婆。外婆的眉毛似乎微微皱起,只说了句:“不错,继续好好学习。”啜了几口茶,便去院子里赏月了。
不明所以的我却被母亲叫住,她略带嗔怪地说:“小迷糊,你怎会忘记这么关键的礼仪呢?”我迟疑了一下,这才一拍脑袋想起,给客人或长辈奉茶,切不可单手,必须用双手恭敬地奉上。而此时懊恼也无用了,得再找机会向外婆赔礼才是。母亲对我说:“你知道当时为什么我们要教你茶的礼仪吗?”我摇了摇头。“因为我们希望你在此中陶冶情操,调养出宁静、自洽如风的性情。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静、怡、真’,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具备这四种品质,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了。”“那和、静、怡、真分别代表着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妈妈缓缓道出:“‘和’,是儒、佛、道所共有的理念,源自《周易》‘保合太和’,在泡茶之时,则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而下一个‘静’则是人们一直所崇尚的境界,它使茶显得幽静而神秘,意指追寻自我之道;‘怡’是指茶道中的雅俗共赏、怡然自得,体现的是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然,在古代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在茶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最后就是‘真’,是茶道的终极追求,它的范围十分广,也代表了一个人与人相处时所体现的真诚。”
我怔怔地听完了母亲的这一番话,对茶道的理解变得更为透彻而深刻,它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直到今天,茶对我的影响亦成为了一种习惯,警醒着我时刻注意修身养性,静则能沉,沉方能稳,稳才能通达四方,它也将是一个我值得骄傲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