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阿拉伯青年在穗创业 他们说广州是机遇之地

大部分供应商都在广州,期待中阿峰会为经贸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诗琪 12-21 00:00

  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采访活动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讲师孙小芳分享她的中阿故事。

  “广州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全国各地的人汇聚在这里,大家不分本地、外地,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一直认为,广州和我是有缘分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讲师孙小芳说。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采访活动,围绕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邀请在穗的中外人士,讲述广州与阿拉伯的友好故事,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01

  从阿曼远航至广州 唐朝海上贸易故事被写进《一千零一夜》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源远流长,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朱晓秋讲述称,在唐宋时期,中国与阿曼的交往成为了中外交往的代表,其中以“苏哈尔”号远航广州成为阿拉伯国家和唐朝开辟海上贸易的象征。

  据朱晓秋介绍,“苏哈尔“号依靠风力驱动在海上航行了7万公里,经过7个半月到达广州,并带来了亚麻、毛毯、金属制品、乳香等。《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航海旅行记》就取材自这一段经历。

  1978年,中国与阿曼建交,阿曼苏丹卡布斯派人修建仿古航船,再次开启一段“辛伯达”式远洋航行,并于1981年7月1日到达广州。由于这艘船在阿曼传统造船基地苏哈尔港建造,因此同样被命名为“苏哈尔”号。

  199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广州博物馆参观时,阿曼文化部部长将“苏哈尔”号船模赠送给广州博物馆。据朱晓秋介绍,这艘“苏哈尔”号船模是阿曼为了纪念1981年“苏哈尔”号考察活动10周年而做的。“广州博物馆一直非常珍视“苏哈尔”号模型。从捐赠之日起,船模一直在镇海楼展区展示。它也讲述了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交往的一段历史。”朱晓秋说。

  02

  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论语》等文献在阿拉伯国家备受欢迎

  “在广州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全国各地的人汇聚在这里,大家不分本地、外地,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一直认为,广州和我是有缘分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讲师孙小芳来自约旦。在中国生活20多年后,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我的丈夫是个山东人,爱吃包子、饺子。”她用中文笑着说。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孙小芳认为,语言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理解的重要载体。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阿语人才发展是具有前景的。

  有交流,就会有需求。中阿交流的逐渐频繁,让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20年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语系系主任、副教授牛子牧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当时的她就认为阿语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一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求学期间,牛子牧阅读了大量的阿拉伯国家文学作品,多次参加阿拉伯文化艺术节,并见证了多位阿拉伯国家知名作家、知识分子访华。特别是从读博开始,她用“井喷”一词来形容中阿翻译作品的蓬勃发展之势。“从我开始读博到现在,中阿译者联手翻译,已经成为了高端翻译的标配。”牛子牧说。

  据牛子牧介绍,近年来,中阿热衷翻译的书目已经从社科作品、当代小说,转向《论语》《道德经》《孟子》等古典文献和其他专业性强的书籍。“据我所知,阿拉伯文化界对诸如《道德经》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认可度是非常高的。从这些现象可以推测,中阿间的了解已经到达一个新的境界。”牛子牧说。

  03

  科技、经贸交往新气象 阿拉伯在穗创业青年期待更多中阿合作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阿拉伯国家有了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今年年初,公司决定在迪拜举行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全球公开首飞。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今年10月,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首飞。”小鹏汇天品牌营销总经理仇明全在线上讲述了这段故事。

  为何选在迪拜首飞?仇明全表示,飞行汽车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想要让它在城市起飞,涉及与多个相关部门、企业的通力合作。而迪拜是一座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创新的城市。“当然,更重要的是中阿友好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底气。”仇明全说。“在小鹏汇天首飞两个月后,我们上周又看到迪拜官宣称,迪拜将拥有全球首个飞行汽车空中交通中心。这充分说明此前我们的合作是有前瞻性、开创性的。不仅是阿联酋,在我们首飞后不久,还收到其他沙特阿拉伯国家的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期待共同探索空中交通出行的未来。”他说。

  近年来,还有一批阿拉伯青年来到广州就业、创业,不断关注中阿合作的最新进展。

  也门青年钱枫(ALHAMIDI SALMAN FARES DAMMAG)2009年来到中国求学。2017年,他从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毕业,并立志要成为中阿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目前,他在广电运通工作,并负责中东地区的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这几年,我从中国朋友那里学到了有关科技和文化的很多东西。如果让我谈一个印象最深的地方,那一定是中国朋友的勤奋努力。”钱枫表示,中阿贸易往来历史悠久,相信中阿峰会又会开启双方经贸合作的新时代。

  2004年,外籍友人毕索来到广州从事服装贸易行业,并开设公司。“广州时尚产业发达,这是我们选择在广州创业的原因。”他说。2018年,毕索又开辟了从叙利亚、土耳其等国进口食品到中国的业务。“我们在中国生活很快乐,我们很爱中国。我相信,中阿将会聚焦未来,开展更多合作项目。”毕索说。

  也门青年那佳木(NAJMAN RASHAD ISMAIL MOHAMMED ALI)在2016年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国际经贸专业,并获得本科、硕士学位。目前,他在广州创业,将厨具销往北非、亚洲等地。那佳木表示,广州人对经商非常在行,仿佛在基因中就自带经商思维。在与中国、广州的商人交流中,那佳木还会收获许多启发性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我的大部分供应商都在广州。广州是世界贸易的核心区域。我认为,对于世界各国的商人来说,广州都是一个极佳的机遇之地。”他说。

  “我最近一直关注中阿峰会,这是非常令人兴奋、激动的事情,将为中阿经贸合作带来更多的机会。”那佳木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王诗琪

  广州人对经商非常在行,仿佛在基因中就自带经商思维。在与中国、广州的商人交流中,我还会收获许多启发性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也门青年那佳木  

  广州时尚产业发达,这是我们选择在广州创业的原因。

  ——外籍友人毕索  

  如果让我谈一个印象最深的地方,那一定是中国朋友的勤奋努力。

  ——也门青年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