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0万改造祖屋 白房子“火”出圈
顺德姑娘陈艺儿通过“一平方公里计划”艺术创作,尝试打破隔阂

陈艺儿在细心描绘周围的房子。

白房子矗立在一片老房子中,显得有点“鹤立鸡群”。

白房子内景。
结束在广州十年的漂泊生活后,陈艺儿决定回到顺德花130万改造祖屋。改造后的白房子近日在网络上“火”了。
在佛山顺德的老城区,密密麻麻的老房子颇有“历史感”,时不时中间又“冒出”几栋四五层的房子,楼顶挂着“出租屋”的霓虹灯招牌很是显眼。而这当中,还有一座长条形的白房子矗立其中,显得“鹤立鸡群”。
除了白房子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外,房子主人陈艺儿也觉得难以融入这里。随着本地人的搬离,来自五湖四海的逐梦者租住于此,重新回到成长的地方,陈艺儿更像一名“闯入者”。如今,她通过“一平方公里计划”艺术创作,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尝试以此来打破人们之间的隔阂。
初衷
卖掉商品房自建房子让家人拥有更大的空间
近日,顺德艺术家陈艺儿改造祖屋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透过屋顶的玻璃,阳光洒满了这座错落有致的白房子。房子的主人陈艺儿猫狗双全,还有可爱的女儿。这成了很多人艳羡的生活,有网友看完视频后评论:get everything(得到一切)。
“为什么一座白房子就让大家如此羡慕,会觉得我get everything?”让陈艺儿感到费解的不仅是网络上的评论,还有那莫名其妙的“走红”。回想当初回来顺德改造祖屋的决定,陈艺儿认为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些浪漫的想法,更多的是出于现实考虑。
陈艺儿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美术学,也曾是广州“二打六”艺术团队成员之一,关注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大量烂尾楼,空置的别墅区、荒废的度假村、废弃的老市中心,在里面喝茶、生活、睡觉、做作品。
2015年,他们先后去了广东、江西、安徽、江苏、陕西、内蒙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持续奔波让陈艺儿决定结束在广州的十年漂泊生活,回顺德老家。
回到顺德后,陈艺儿一家住在商品房,三房一厅,其中一间房用来画画。由于油画颜料具有挥发性,她担心对女儿身体健康有影响。但如果在外面租工作室的话,陈艺儿需要从事少儿画画培训班才能维持租金。“这样要兼顾的事情很多,没法好好画画。所以就想卖掉商品房自己建房子,有更大的空间,先生有自己工作室,我有自己的画室,女儿也有玩耍的地方。”陈艺儿妈妈就建议她,拆掉祖屋重建。
2020年初,陈艺儿卖掉商品房和小车,还贷款50万元,才筹齐了改造祖屋的资金130万元。“楼价很高买不起更大的房子,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就回来改造祖屋,这是一个迫于无奈的选择。”陈艺儿解释道。
2020年春天,他们花了一天时间拆掉老房子。又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四层楼的白房子就跃然眼前。一进门就是一个小花园,绿植与鲜花,让空间充满了生机。穿过餐厅,拾级而上,便是客厅和陈艺儿先生的工作室,三楼是卧室。再往上就是画室,为了更好地采光,这里做了一个天窗。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天窗洒落在木地板上,躺在沙发上,看着蔚蓝的天和游移的云,惬意极了。天台种满了花草和蔬果,隔三差五就能有收成。
最有趣的是,白房子楼层之间都是通过错层楼梯来连接。这不仅让空间在视觉上更开阔,也让陈艺儿一家人待在不同的空间,还能保持互动和交流,“有时我在四楼画画,一出来走到楼梯那里,往下就能看到爸爸在二楼工作,女儿在三楼房间和小朋友玩耍。”对于陈艺儿来说,白房子不是理想的房子,但是理想的工作室,画画累了,就可以下楼睡觉。
体验
时隔多年回来“熟悉又陌生”她更像是一名“闯入者”
这座位于顺德容桂老城区的祖屋,至少已经有50多年了。是陈艺儿爸爸十几岁的时候,全家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后来爸爸结婚了,奶奶就把房子送给他。这不仅承载了一个家族的记忆,也记载了陈艺儿的成长历程。
“我在这个祖屋住到20岁才搬出去,以前邻里都是本地人,从小到大都是这些人,关系很好,大家互相都认识,经常串门。”陈艺儿印象最深的是,巷子里有一家小卖部是她最喜欢的,暑假时就会从那里买冰棍,坐在石板凳上吃。
时隔十多年,再回到祖屋,陈艺儿感到熟悉又陌生,“你熟悉的街道没有变,很多老房子还保存着。但是人变了,除了街口修单车的大叔外,很多人都不认识了,甚至连以前的同学也很少碰见,应该大多都搬出去了。”
如今,随着本地人的搬离,这里又被来自五湖四海的逐梦者“填满”。从俯瞰的角度来看,这一片都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一眼就能辨认出它们的“历史感”。一片平房中,时不时又“冒出”几栋四五层的房子,黑夜里写着“出租屋”的霓虹灯招牌特别显眼。
陈艺儿的白房子矗立其中,显得有点“鹤立鸡群”。白房子刚建好的时候,时不时就有几位街坊站在旁边讨论,为什么房子没有窗户?中间留出来的空间是不是要装电梯?当陈艺儿走过去想加入“群聊”时,她们又散开了。
重新回到儿时成长的地方,陈艺儿更像一名“闯入者”。仍然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大多记不起她,租住在此的外来务工者跟她也没有任何交集。“现在大家下班就回家关门了。”摆在陈艺儿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重新融入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里。
尝试
走街串巷拍下老房子 画出它们并赠与屋主
当时广州的朋友来白房子造访时说,陈艺儿回乡像一个闯入者,从里到外都是格格不入的。在这里大家都有一间房子,但是互相不认识。有没有可能通过艺术创作,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她能够重新融入这里,重新认识这个地方。
于是,就有了“一平方公里计划”。陈艺儿计划把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所有房子都画一遍,然后去说服房屋的主人,让她把这幅画挂在他家的墙上,变成一个“移动的美术馆”,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与这里的人产生连接。
她开始带着相机走街串巷,拍下每一栋独特的顺德老房子,再一一把它们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以前的记忆都浮现出来了。小时候你不会关心这些房子,不会关心周边的人,当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玩。”现在重新走在这些房子之间,陈艺儿会看得更仔细,也有另一番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每一个房子就像它的主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历史。一些上世纪80年代建起来的房子,当年主人在建造它时,抱着怎样的心情?“我觉得那就是一个理想,一家人如何打拼、赚钱,幻想这里未来是自己的家,一个可以栖息的安乐窝。”
“其实我们都是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但现在多出去走走,就有其他友情的收获,如卖猪耳朵、卖水果、卖早餐的老板们。”慢慢地,陈艺儿觉得这个地方很有人情味。于是“一平方公里计划”也有了另外的组成部分,就是邀请邻居、身边人来串门,并以影像的形式记录邻居的故事。
如今,“一平方公里计划”包括画一平方公里的房子、做一平方公里的陶艺房子以及主题为串门的影视作品。“这个艺术作品内涵不断地在丰富,最终以什么形式呈现还不知道,可能做三年都未必做得完。”陈艺儿说,做这个艺术作品或许更多是一种自我感动,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与这里发生更多的连接,让这里的邻里关系更融洽和谐。
大声公
“一平方公里计划”
内涵包括画一平方公里的房子、做一平方公里的陶艺房子以及主题为串门的影视作品。陈艺儿计划把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所有房子都画一遍,然后去说服房屋的主人,让她把画挂在他家的墙上,变成一个“移动的美术馆”,以此来重新与人产生连接。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斌颖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