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抠门”爸爸和自来水的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巩思彤 02-14 00:00

  为充分挖掘生态文明建设中水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提高公众对自来水的认识,重视水资源保护,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南方都市报南都教育联盟及南都校探联合开展“滴滴自来水 绵绵羊城情”自来水有奖征文。经过2个多月的征集、多轮评选,从1000余篇全市各中小学生投稿中,评选出34篇优秀作品,今天继续展示部分三等奖作品。

  ◎作者:巩思彤 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指导老师:李莉

  如果要评选我们家的“节水大王”,那肯定非我爸爸莫属。他会把妈妈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每当我在家开心地玩水时,他都会严厉批评我浪费水,这让我很生气。不就为了点水费吗?爸爸真是太“抠门”了。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抱怨,“浪费一点自来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呀,又花不了多少钱”。爸爸愣了一下,然后拉我坐下,给我讲起他小时候与自来水的故事。爸爸出生在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村子里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老井,全村人一年四季的生活用水都依赖这口井。爸爸三年级学会跟大伯去井里抬水,五年级尝试用扁担挑两半桶水,“扁担压在我瘦小的肩膀上晃晃悠悠,很痛,但想到能为家里做点事就很开心”,说到这里,爸爸露出了自豪的微笑。后来,水井的水质变差,饮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爸爸就跟随爷爷到隔壁的山村接泉水,每到逢年过节,接泉水的人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肩挑背扛回来的泉水只舍得用来烧水做饭,洗衣服只能用泛黄的井水。等爸爸上高中时,村子里终于通了自来水,但规定每天定时放水,超时就停水,水用光了也只得眼巴巴地挨到第二天。定时供水虽然苛刻,却“解放”了肩膀,终于不必再用扁担挑水了。

  听了爸爸的故事,我羞红了脸,原来如此。爸爸对用水的“抠门”,是对水资源的珍惜。我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家里的水龙头一开,干净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无法想象水资源困乏的日子。爸爸还耐心告诉我,虽然地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中国水资源缺乏更是严重,人均用水量仅为世界人均用水量的四分之一,至今少数偏远农村还要靠泉水和井水生活。我们平时喝的用的每一滴水,都要历经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多道工艺后,才能变成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每一滴自来水背后都有无数人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是啊,正如科学课上所说,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地球生命之源!人人珍惜一滴水,处处留得一片春。我以后要向“抠门”爸爸学习,自觉做“节水模范”,从生活小事做起,随手关好水龙头,不再让它默默“流泪”。我也要把“抠门”爸爸与自来水的故事给小伙伴们分享,大家共同养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好习惯,为广州“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