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数量新增14家

药械免税引进 港医团体进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杨丽云 02-28 00:00

  周颖玲教授(左四)带队在为香港籍患者提供查房问诊服务。

  扫码详解“港澳药械通”

  2月20日,新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里,新增14家医疗机构。

  当天下午,来穗投资兴业23年的香港特区居民刘小姐,坐在了广东祈福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诊室里进行自己的高血压慢病管理。在获悉其定点医疗机构广东祈福医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二批“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后,她的反应是激动和热切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更为深度的人员融合,类似刘小姐这样的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在祈福新村有约一万户。当这一群体日渐年迈,在穗就医和慢病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后,“药械通”政策释放的红利将直接体现在这一群体身上。

  定点扩容

  在穗香港居民开药取药更方便

  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落户香港居民较为集中的医疗机构,刘小姐等香港居民最能感受其带来的便利。

  因为罹患顽固性高血压和遗传性糖尿病,年轻时就来广州投资兴业并长期工作生活在广州的她经历了广州的快速发展,“广州在宜居、宜业、适老的配置、以及城市现代化程度都在突飞猛进。但对于我们这些日渐年长的香港籍居民而言,就医尤其是用药方面一直存在瓶颈。”

  因为使用的降压药物多,部分药物长期应用后还会降低药效,她经常面临药物调整的问题。“以往是回到香港去由港医开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好。但每半个月往返一趟香港,舟车劳顿不说,工作、生活上的不便也挺多。”

  如果在广州用药,则面临香港那边上市药物没有准入需要寻找替代药品的问题。“我每一次换药,都是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疗效的,毕竟顽固性高血压控制不好,造成严重低血压或高血压,都会带来极大威胁。”

  刘小姐告诉南都记者,港澳药械通第一批定点医院中,港大深圳医院也可以解决她面临的困境。“但这对深圳以外的香港居民而言并不太便利,我都到了深圳了,那去香港找回熟悉的医生不是更好吗?”

  就近、便利地用上港澳上市药械,第二批次的药械通定点扩容给在穗香港居民带来的获益更为直接。

  医疗团队建设

  有望引入部分价格更亲民的药械

  “我们医院在疫情之前的年均服务港澳籍境外人士超10万人次,而他们对应用香港上市药物的呼声是特别迫切的。”广东祈福医院执行院长张涛告诉南都记者,有了“港澳药械通”政策后,医院同步对接的香港医师进驻、香港长者医疗券在穗定点等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港医用港药械,服务整个大湾区居民”的格局在该院将逐步实现。

  对于医院内包括香港居民在内的患者群对于港澳上市成熟药械的迫切需求,医院常务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周颖玲教授也有着最直观的体会。

  在心血管领域,虽然内地上市药械和港澳相比不会有太明显的代差,但具体到一些个案病例,尤其是老年病患时,他们对港澳上市药械的需求还是非常迫切的。“诸如一些新型号的心内科设备、起搏设备,通过药械通免税引进后,执行的是其在香港地区的定价,较之内地上市的旧型号设备,价格上还会更便宜。”

  周颖玲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在2月21日晚收到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定点资格相关的文件后,该院已经第一时间开始收集患者群的需求、反馈,并根据医院的临床实践来审批拟引进药械的品规。目前收集的信息就已经超过10种以上药械,集中在心脑血管、肿瘤、感染性疾病用药等领域。

  与此同时,该院也在结合医生多点执业等利好政策,吸纳一大批行业领军级专业人才来加强医疗团队建设。她同时透露,由于医院比邻的社区港澳籍湾区居民较为集中,临床上经常收集到要求在穗接种港澳上市成熟疫苗的相关需求。“随着对港澳通关的全面放开,构建整个大湾区一体化的疫情防控策略和疫苗接种程序也会日益迫切。目前我们也打算联合其他兄弟单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并将这些诉求反馈给有关主管部门。”

  目前,医院已做好承接港澳药械通政策的相关人员培训、药械引进工作,甚至相关的境外保险所需的各语种医疗发票都提前做了准备。“有了港澳药械通,有了高水平医疗团队的不断进驻,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患者的实际获得感都将大大提升”,周颖玲表示。

  港医用港药

  首批10余位港医最快4月入驻

  除了在患者端对于一些特定的港澳上市药械有迫切需求外,即将通过健康湾区构建工程大规模进驻广东祈福医院的香港医生们对于在广州用上自己熟悉的。临床数据更完备、疗效更为确切的药械需求也很急迫。

  早在2019年疫情发生之前,医院执行院长张涛就在积极对接香港的庄柏医疗集团等多个香港医生团体,并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一次性引进包括肿瘤放化疗、内镜、骨科、心血管、急救、妇产、儿科领域的香港医生前来广州行医。

  这一批次10余名香港知名医疗专家最快将在今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进驻医院,并开展固定门诊和线上远程医疗会诊等多种途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在疫情之前的每年最高峰境外人士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全面放开后,这一群体的接诊量已经开始回升了。有了港澳药械通政策便利,有了直接进驻的港籍医生团体提供医疗服务,相信无论境内境外的医疗需求都能更好地得到满足。”

  张涛表示,目前医院正在和香港特区政府进行沟通,力争让医院成为香港特区长者医疗券在内地的执行定点医疗机构。让越来越多的在穗港籍长者即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还能同时享受到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待遇。“目前这一工作也在有序推进,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受理了医院的相关申请。”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祈沅

  相关新闻

  市一医院南沙医院将引入消化、血液科药

  2月20日,新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里,新增14家医疗机构,公立医院首次获资质,其中就包括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是整个南沙区唯一一家获批医院。

  据悉,该院作为《南沙方案》医疗卫生领域主体医院,致力为港澳居民和省内外有需求的高端人群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新高地。

  2月22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院长贾林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医院主要围绕消化科、血液科骨髓移植、心血管内科等三个优势专科,申请5个左右药物,一旦获批医院会建立病友群或通过专科联盟,最大限度惠及有需求的患者。

  2月27日,该院与香港联合医务全力推进“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项目也正式开业运营。此举将大力促进大湾区穗港两地优质医疗资源融合,同时探索“长者医疗券”使用、商业医疗保险直付、跨境保险结算等制度衔接,切实提升在穗居住港澳居民医疗服务保障。

  据悉,加上首批5家医院,目前共有19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获批“港澳药械通”。截至2023年2月12日,累计获得批准急需进口药品23个(共46个批次),医疗器械13个(共15个批次),共惠及1789人次。

  未来,更多“救命”药械将进入指定医疗机构,让患者少折腾、不奔波,突破用药“时间差”,早日用上国际新药。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