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走形、产后漏尿…… 直面生育为女性带来的改变
产后康复医生:生育不可能“无痕”也没那么可怕
“直面生育损伤”,是去年以来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说法。在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盆底康复中心负责人、泌尿妇科主任医师黄柳看来,她更愿意称之为生育给女性身体带来的改变。
近日,黄柳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讲解女性在孕产中会遭遇的身体变化、恢复难题。黄柳认为,女性生育后的种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生育既不可能“无痕”,也并没有那么“可怕”,生育孩子对于女性的影响远不止身体变化,怎样做生育决策应取决于女性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恢复
生育后约30%女性出现漏尿问题
“恢复”,是所有生育女性的美好愿望,但对于一部分人,或者在某些方面,恢复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现在医生都有例行的产后42天检查,为什么是42天?因为根据女性的生理规律,我们的子宫以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在42天左右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情况”,黄柳解释,怀孕期间增大100倍的子宫这时已恢复到孕前大小,宫颈口重新闭合,孕后期增大的血容量、肺通量都减至正常。
这种医学上的“恢复”对大多数人是适用的,例外的情况有时来自于产程长、巨大胎、急产等分娩期间的外力因素。通俗来说,生得太慢、生得太快、胎儿太大,都会对母亲的身体造成伤害。这些伤害,为产妇带来疼痛、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等问题。
这些症状都是源自女性盆底肌在孕产期间过分劳累,是每个孕产女性都要经历的:盆底肌就像是盆腔下方的一个“兜子”,兜住盆腔、腹腔各种脏器,在孕期,盆底肌需要长期“负重”,承托起日益增大的子宫、胎儿;在分娩期间,它被撑开、扩张至极限,以供胎儿娩出。
“生育后的女性约30%会出现漏尿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例都那么严重。”黄柳说。
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名人的示范效应,产后漏尿等问题开始被更多人正视。对此,黄柳认为,女性在生育后的种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生育的女性都会经历,生育既不可能“无痕”,也并不是那么的“可怕”,但确实应该被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充分了解后,女性才能更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生育计划、生活节奏。
黄柳认为,生育这件事,没有办法用“代价”这样的词来衡量,“对有的人来说,生了小孩,或者多生几个小孩,即使身体有损伤,她觉得家庭更幸福,这是她想要的人生”。
矫正骨盆前倾从不穿高跟鞋做起
女性在意的“恢复”,不只包括医学上的恢复,还包括形体的恢复。“孕期发胖,其实有一部分是激素导致的水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就会消肿,同时,我们的激素还会‘指挥’脂肪堆积到女性的臀部、腹部、大腿内侧”,另外,这种发胖还跟遗传有很大关系,受饮食的影响也很大,“我们中国式坐月子,有一个问题是饮食结构不够合理,一些产妇坐月子期间变胖,其实就是因为吃太多、动太少”。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产后康复项目,黄柳认为,不需要过度排斥,也不要听信机构宣传而过度焦虑、矫枉过正,“比如骨盆矫正,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骨盆前倾是大部分女性都有的问题,没有到疼痛、影响生活的状态就不用那么焦虑,要矫正的话就从不穿高跟鞋做起”。
她提醒,这种体形的矫正,其实更多在于日常的维持,包括学会抱小孩的科学姿势,减少跷二郎腿、“葛优”躺、躺在床上看手机,“这些是长期的管理,即使你一时靠康复恢复了,生活中不维持好的习惯,还是会复发的”。
“腹直肌分离”是近年来被关注的一项产后变化,黄柳介绍,医学界更多从病理角度关注这个问题,一般认为分离恢复至2厘米以内就是正常的,如果腹直肌分离严重,除了腹部形态上的问题,还可能影响腰腹部的肌力,“如果腹部肌肉使不上力,跟它相连的肌肉就要付出更多力量,就会引发腰背疼痛,实际上,产后的腰痛的确有一部分是腹直肌分离引起的,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康复”。
应对
正视激素变化对身心的影响
生育带来的身体损伤,该怎样应对?黄柳强调,在应对之前,女性都应该意识到并重视的一个事实是,在女性的一生,生育、绝经时期,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时间节点。
生育,伴随着身体的巨大变化、激素的骤起骤落,而50岁前后的绝经时期(更年期),会带来女性激素“断崖”式下跌,引起很多身心变化,“这个时期,除了我们常说的更年期症状,盆底肌的韧带、肌力也会因为激素的变化而衰退,一些此前不明显的问题就会凸显,比如产后漏尿”。
正因此,对盆底肌的锻炼、保护,需要贯穿孕期、产后很长时期,而它的起效,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
目前已被研究证实有效的、国际通用的一种产后恢复锻炼方法,是“凯格尔运动”,“最关键是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
“产后激素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不要小看,包括情绪变化”,黄柳还遇到过产后过度焦虑的女性以及明显有产后抑郁的女性,“说着说着就哭了,明显不正常地情绪低落”,但目前,公众对于心理疾病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限,心理学界的关注焦点还没有延伸至产后抑郁领域,很多产妇自身都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理问题,只能硬“熬”。
孕期无并发症
可提前进行盆底肌锻炼
黄柳提醒,盆底康复,每个产妇的问题不同、轻重程度不同,最开始还是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评估,有需要的再进行介入康复治疗,然后持之以恒地锻炼,有些严重的盆底肌问题,还可以手术解决,原理就像是手动地为盆底肌加上一个坚固的承托带。
孕期无并发症的女性,还可以将盆底肌锻炼提前至孕期,既可以进行有氧锻炼包括走路、游泳,还可以做孕期力量训练,包括孕期普拉提、拉伸运动。孕期需要避免的是碰撞性运动(比如打球)、高温运动(如热瑜珈),运动锻炼的强度可根据自己平时的锻炼强度进行个性化设定。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盆底肌也是有必要的,要避免向盆底肌纵向施压的情形,比如,积极地改善便秘,生病咳嗽时积极缓解咳嗽,有过敏性鼻炎、老打喷嚏的,也要积极缓解症状,“有的女性在产后还没有明显的漏尿,但已经遭遇过一两次轻微的尿失禁,那就提示了盆底肌功能有受损,要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保护、锻炼,以防更年期时的激素变化催生更严重的盆底肌相关疾病”。
漫谈
女性新诉求:产后性生活可以恢复如前吗?医生提醒,产后恢复性生活初期,也要重视避孕
产后的性生活恢复情况,也是现在的年轻女性相当关注的问题,黄柳说,门诊中患者这方面的诉求是相当常见的,但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生理改变,背后掺杂着太多家庭问题、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对于有指征的病人,医生可以动用手术等办法帮助病人,但黄柳表示,医疗技术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人的身体不可避免要受到年龄、激素的影响,提升家庭生活的幸福程度也不能只靠医疗。
她更想提醒大家的是,产后恢复性生活初期,也要重视避孕,否则,受伤害最大的是女性的身体。有数据显示,我国50.3%的人工流产发生在已生育妇女中,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率高于育龄妇女平均水平。
有不少人认为哺乳期不会怀孕,实际上,没有进行完全的母乳喂养的妇女,在产后4至6周就能怀孕,所以,避孕不应在月经恢复才开始,而应在恢复性生活时就开始避孕。
“见到了这么多的产后康复问题,我认为,生育是一种人生选择,会让女性发生非常大的身心变化,你生不生、想生几个都可以按自己想走的路来,其他的有一部分可以交给医生,医生会帮助你尽量顺利地度过产后康复期。”黄柳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