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专访香港职训局主席戴泽棠:
建议扩大“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范围

每年全国两会,职业教育都是热点话题,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作为建设一流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打造出“湾区样本”,真正做到与产业同频共振?日前,南都教育联盟记者专访香港职业训练局主席戴泽棠,请他分享香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经验做法。香港职业训练局成立于1982年,为香港法定机构,是香港最具规模的职业专才教育机构。
●在不同阶梯里,应该是互补的,开始的时候走职业专才阶梯,但去到某一个阶段觉得需要传统大学培训,那么就可以申请去大学。反之,如果一直在传统大学学习,在某些技能上需要职业培训,也可以返回职业教育中。通过交叉互换,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业界需求。
●我们建议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范围扩大至所有副学士、高级文凭持有人,以支持职训局学生在内地的实习与职业发展。
——香港职业训练局主席戴泽棠
谈内地合作
去年超2700名香港学生参与内地交流
南都:可否介绍下职训局近年来和大湾区内地城市职业院校的合作情况?
戴泽棠:多年来,职训局一直与内地各级政府、院校、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师生交流、课程合作、联合培养、技能竞赛等多种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更好的体验,在学习成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过去一年,即使受疫情和两地通关的影响,我们也有超过2700名学生参与了与内地院校、机构合作的各种活动。
自2008年职训局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合作开办电机工程双证书合作课程以来,已有超过190名学生参加并完成课程。2020年7月起,双方扩大合作,共同筹办七个合作课程,包括游戏及动画、酒店及餐饮业管理、时装设计、屋宇装备工程学、商业(电子商贸)、环球商业管理及语言、工商管理学等。去年9月,职训局与深职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以及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交流联盟,共同推动大湾区高校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
此外,职训局在深圳刚刚成立首个内地运作中心,入驻粤港澳特色职业教育园区。这是我们在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布局,日后会为职训局在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内地城市深入开展各项师生交流、为实习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援。
谈产教融合
与业界合作提供不同类型学习机会
南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职训局在这方面有何经验借鉴?
戴泽棠:职训局下设25个训练委员会,涵盖香港多个产业的相关专家及行业、商会的代表,包括汽车业、银行及金融业、机电工程业、创新及科技等,全部都有业界人士参与其中作为委员,他们会定期与职训局检讨课程是否能跟上业界当前的要求。
我曾经是信息科技行业训练委员会的主席,因为科技发展很快,我们很关心学生到社会后是否能掌握业界所需的技能,所以和业界很多龙头科技公司有合作。业界会向职训局反映他们需要哪一类型人才、在哪一方面培训不足;职训局亦会邀请业界专家教授部分课程的科目。
以信息科技为例,很多公司有它们的技术认证考试,譬如微软、思科等等,我们尽早要求学生参与这些认证活动,有时候在认证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参与,开设特别的课堂教授学生。当我们培育了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业界便明白双方合作能够缔造双赢局面,产生实效成果能够推动它们更加愿意与职训局合作。
我们还与业界合作,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学习机会,包括举办行业讲座、工作坊及协作项目等,帮助他们掌握行业趋势;同时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作实习和职场体验的机会。职训局亦在政府和业界的支持下,推出职学计划,鼓励参与的企业为学员提供系统的职场评核,根据行业与国际标准,帮助同学们提升专业水平。
谈升学充电
保持“终身学习”可支持年轻人提升技能
南都:深化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是近年来国家发展的重点,可否介绍职训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
戴泽棠:为进一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力,从上一学年开始,职训局就推行了“职场专业发展计划”和“驻校大师”两个双向计划。其中,“职场专业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援职训局教学人员到业界,特别是一些从事新兴行业的机构做短期工作实习(一般为3个月),借此掌握行业的新兴技术,以便日后将这些经验带回院校,传授给学生。
通过“驻校大师”计划,职训局邀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联同我们的全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学生进行课堂传授和实践教学。
南都:在香港,职业教育的升学路径如何?
戴泽棠:职训局每年为20万学生提供全面的职前及在职培训,升学路径贯通文凭至学位。学生读完初三或高三后,可以入读我们不同的院校,包括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中华厨艺学院、国际厨艺学院等,修读文凭和高级文凭课程,完成课程后可以衔接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和才晋高等教育学院提供的学士学位课程,高三毕业生亦可直接报读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学士学位课程,升学阶梯完善。
每年,大约40%的职训局高级文凭毕业生会选择继续升读学士学位课程,60%投身专业,累积工作经验,再配合个人进修计划,以兼读形式修读学位课程。部分毕业生在取得学士资历后,亦会继续深造,在其专业范畴取得硕士或更高学历资格。我认为“终身学习”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去支持他们在业界需求的技能上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谈职教前景
文化体验很重要,今夏将办内地最新发展研讨会
南都:您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前景?
戴泽棠:很多行业越来越注重技能,比如信息科技界,很多公司不会在意究竟是否持有大学学位,反而更加着重你有什么技能。另一方面,我亦认为在不同的阶梯里,应该是互补的,开始的时候走职业专才的阶梯,但去到某一个阶段需要传统大学的培训,那么我就可以申请去大学。反言之,如果我一直都是在传统大学中学习,我觉得在某些技能上需要有职业培训,我也可以返回职业教育中。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交叉互换,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业界需求。
南都:在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职业教育沟通交流中,职训局未来有哪些计划?
戴泽棠:职训局会继续与内地职专教育机构及行业之间保持合作,随着疫情消退,我们计划在今年夏季陆续举办内地最新发展研讨会、在内地的行业专题学习活动、企业探访及文化体验活动等短期学习计划。我觉得文化体验是很重要的,因为香港与内地的文化有不同的地方,如果大家能够互相认识,有足够时间交往,也能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
近年香港特区政府加大力度推动内地实习交流活动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计划,推出多项计划,包括: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内地专题实习计划、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等,职训局也会参与其中。我们建议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范围扩大至所有副学士、高级文凭持有人,以支持职训局学生在内地的实习与职业发展。我们期望未来借着内地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能够与更多伙伴合作,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活动及项目,协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内地最新发展和规划职业生涯。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 孙小鹏 实习生 胡可盈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