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港澳青年融湾筑梦

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到具体落实 南沙区多部门协同打造服务港澳青年发展“南沙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郑雨楠 黄姝伦 王诗琪 06-14 02:02

  “创享湾”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湾心奔涌向世界之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南沙“新十条”,首创薪金补贴等条款,以“真金白银”支持港澳青年发展。

  ●建成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支持港澳青年发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

  ●推出港澳青年用住房公积金交月租的服务,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水清岸绿,蝉鸣鸟语。盛夏时节的广州南沙蕉门河畔,别有一番生机。位于创享湾的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简称“五乐中心”),一早便迎来了大批港澳青年交流团,港籍执行经理萧惠萍向参观的来宾分享南沙区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各项配套措施。半年前,刚踏出大学校园的萧惠萍第一次来到南沙,城区环境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这里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建设港澳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是《南沙方案》明确赋予的重大使命。《南沙方案》实施一年来,南沙区持续聚焦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需求,先后建成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支持港澳青年发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启动“湾区启梦”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高标准建设“创享湾”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集成打造港澳青创项目的“梦工场”和“服务站”。5月底,南沙区携手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港澳青年用住房公积金交月租的服务,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的又一创新举措。

  实习交流是一把钥匙

  开启港澳青年湾区逐梦旅程

  今年以来,随着香港和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南沙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港澳地区的交流团。萧惠萍对此深有体会,“交流活动成倍增长,港澳青年占了大部分。除了了解政策情况,不少港澳青年更是带着考察市场和配套服务的任务来。”

  3月,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吴仕尧跟随交流团第一次来到南沙,通过在内地发展多年的港澳青年分享了解南沙的发展情况。吴仕尧透露,过去三个月里,他已多次回访南沙实地考察市场环境,并将公司注册在创享湾,希望下一步能将餐厅的创业项目落户在南沙区内。交谈间,他火速算出一笔账,“在香港开餐厅至少需要150万-200万元的启动成本,同样规模的餐厅,在南沙可减少一半左右的费用,加上政策奖补,在一定程度缓解初创企业的压力。”根据现有政策,吴仕尧可享受免租优惠。半年后,根据项目运营情况申请《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简称港澳青创“新十条”)等奖励补贴。

  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以港澳青创“新十条”为例,奖补力度全国领先,其中,单个在南沙就业的港澳青年3年最高可获51.5万元奖补资金,单个在南沙创办的港澳青创企业3年最高可享受450万元奖补资金。“政策出台让港澳青年南沙创业少了后顾之忧,试错成本也会低一些。”广州杰思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文慧是位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2020年时,她第一次通过港澳青年学生“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来到南沙,此行也为她日后落户南沙发展埋下种子。2022年港澳青创“新十条”发布后,她在南沙区青联的帮助下,将项目落在南沙创汇谷。现阶段,公司主要面向港澳青年提供项目落地的咨询服务。为了能够更直观地介绍南沙的发展情况,张文慧尝试通过视频号的方式,为港澳青年宣传推广南沙。

  走访时,正值政策兑现申报期,张文慧坦言,近期港澳青年咨询南沙的踊跃度明显高了,张文慧希望未来能充分发挥香港人的身份优势,以过来人的经验为港澳同胞融入湾区发展提供帮助。

  持续释放青春“强磁力” 

  把人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大湾区建设为港澳青年发展创造了时代机遇,南沙以积极昂扬的姿态作答:优化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发展平台,持续释放青春“强磁力”。

  “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处处,现在的南沙和我十多年前来的南沙已经很不一样了。”6月初,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明汇智库主席曾智明带着60余人的香港青年考察团来到南沙,并将5个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的优秀项目落户创享湾。

  在粤港两地工作生活已有20多年的曾智明一路见证两地的变化,感触颇深。“香港青年想要真正认识、了解国家的发展,需要在内地扎根生活。对香港青年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南沙都具备了很多优势。”曾智明表示,此行不仅仅是交流,更希望香港青年能够从中抓住机会,未来在南沙有所发展。

  酷様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签约落户创享湾的企业代表,公司通过研发AI数据分析系统,为香港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及定制营销方案的服务,帮助企业链接广阔的内地市场。创始人谭丽时表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我们可以找到会讲粤语,同时懂IT技术的人才。”综合考察了江门等内地城市后,谭丽时最终决定将项目落户南沙,“时隔四年再次到访南沙,除了环境变化大,政策和配套措施也让我们落户南沙发展增添信心。”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南沙区积极推进与港澳的合作走深走实。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为例,成立两年来,双方在科技创新、青年创业就业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港式国际化社区、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一大批项目在南沙区落地开花。

  6月3日,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也是大湾区首个粤澳合作社会组织,采取具有澳门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民间非营利社会团体模式,以民间主导、政府支持的协作方式,推动南沙与澳门共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交往新机制、新平台,助力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截至目前南沙区累计入驻超500个港澳台侨青创项目团队(企业),累计带动来南沙创业就业的粤港澳三地青年超4000人。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助港澳青年融湾筑梦

  “市场驱动是吸引港澳青年创业者来到南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香港高锋集团合伙人兼副总裁、G-Rocket高诺国际加速器联合创始人兼行政总裁黄俊瑯于2021年第一次来到南沙考察环境,政策及交通配套等优势叠加,让他看到了南沙的发展后劲,很快便决定落户。“从确定入驻到完成工商注册等行政审批,流程十分便捷,高效。”黄俊瑯回忆加速器  落户的过程,频频点赞。

  2022年年初,“南沙G-Rocket高诺国际加速器”在创享湾投入使用,定位为内地业务总部基地,以文化产业、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为主导,致力于青创项目孵化和投资,为青创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吸引80个左右项目入驻,过半数为港澳青创项目。

  黄俊瑯介绍,引入内地的项目中不乏在香港孵化成功的明星项目,在技术应用成熟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加速器链接更广阔的内地市场,丰富应用场景,进一步实现落地。例如此前一个从事现代农业养殖设备研发的团队,通过加速器链接南沙当地的农业部门,将有望联动农业领域相关的单位在室内人工智能养殖场的项目开展深度合作。“港澳创业者来到内地发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是关键。”黄俊瑯表示,加速器作为链接政府、市场以及创业者的桥梁纽带,以保姆式的服务帮助项目快速落地,让港澳青年安心、放心和舒心。

  增强港澳企业、机构及人才归属感和向心力,近年,南沙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新的发展路径。在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创新开设了港澳服务中心办公室,并配有港澳籍政务服务专员,流利的粤语  交流和桌面上中英双语指南,让前来办理业务的港澳同胞倍感亲切。

  不久前上线的“政务懒人包”,以符合港澳同胞阅读习惯的方式进行信息转化,方便港澳同胞提前做好准备。首期推出与港澳同胞办理业务相关的政务大厅区域划分指南,之后将根据申请热度较高的项目,分期推出不同主题的指南,为港澳企业、机构及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港澳同胞办事的便利性,南沙区委统战部牵头联合区政数局、开发建设集团,设立创享湾24小时港澳自助服务点,可自助办理1417项政务服务事项,满足港澳青年“自助办”“智能办”“随时办”。

  解港澳青年之所急

  南沙终成向往之地

  立足建设港澳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的目标,南沙区先后实施各类优惠支持政策40余项;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穗港澳青年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落地交通银行全国首个港澳“青创贷”及“房达通”业务,为港澳青年落实购买共有产权住房,推出专属港澳青年的“港澳新青寓”。

  5月29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南沙开建集团启动“港澳新青寓”按月付房租服务,让入住港澳新青寓的港澳青年享受内地居民同样的便利。

  “不久前已在线刷脸绑定了公积金账户,之后也可以通过线上开通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服务,确实很便捷。”香港青年何智彬于今年年初正式来到南沙工作。在基地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了南沙港澳新青寓,“每月租金不到500元,房间配套完善,递交申请一周后可轻松实现拎包入住。”

  随着来南沙发展的港澳青年逐渐增多,有港澳青年表示,现阶段南沙区的公寓申请者十分踊跃,基本是供不应求,甚至出现需要排队轮候公寓的情况。南沙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阮晓红介绍,今年还将推出港澳新青寓二期项目,预计有412套港澳特色公寓投入使用,以满足更多港澳青年的住房需求。

  想港澳青年之所想,解港澳青年之所急。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到具体落实,南沙区多部门协同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习、交流、生活等议题,多措并举打造服务港澳青年发展“南沙模式”。助港澳青年融湾筑梦,南沙终成向往之地。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颖 冯芸清

  执行统筹:莫郅骅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郑雨楠 黄姝伦 王诗琪

  实习生刘禹 通讯员 南宣

  图片:受访者提供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