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粤新深化合作利好频传 中新广州知识城凭什么成为焦点?

南都记者调研发现知识城以既有优势结合先行探索,加速创新合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思华 07-12 00:00

  百吉生物实验室。通讯员 李剑锋摄

  中新广州知识城。通讯员 贾自豪 摄

  今年来,粤新深化合作利好频传,中新广州知识城屡成焦点。知识城何以成为粤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知识城何以持续成为焦点?近日,南都记者跟随黄埔区“创新大道看创新”媒体调研行,集中走访创新大道知识城段沿途两侧相关产业园区后发现,知识城以既有优势结合先行探索,加速打造创新合作新典范。

  知识城何以成为粤新合作重要平台?

  要理解知识城的重要意义,成长历程是首要切入点。

  自2010年知识城奠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高度关注知识城。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由“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原国家总规划师刘太格领衔设计。作为中新合作重要载体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凯德集团(新加坡)共同投资成立,双方股权各占50%。该公司深度参与知识城南起步区和后续阶段开发建设。在此背景下,一系列中新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在知识城落地发生,让这片土地从一片火热工地,蝶变成为首屈一指的高新产业沃土,并成为粤新合作的标志性项目。2012年3月13日,中新广州知识城腾飞科技园项目正式奠基,标志着知识城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启动,中新合作迈出新的重大步伐。2014年10月27日,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将知识城作为双方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示范区。2018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正式在新加坡签订。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历经13年开发建设,知识城已在南起步区(中新合作一期)6.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携手新方共建起一座现代新城。截至今年4月,知识城吸引了近90家新资企业,注册资本超180亿元;集聚龙沙、卡尔蔡司、赛默飞、费雪派克等外资企业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84.2亿美元,合同外资累计152.84亿美元,近两年进出口贸易年增速均超60%。

  中新开启“高质量”合作新时代,知识城凭何作为?

  今年,中新两国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描述了新中两国伙伴关系的特点。新加坡和广东的务实合作,可以也应当要体现这三个关键词。”日前,新加坡卫生部长、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新方联合主席王乙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高质量合作的前提在于自身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近年来,知识城持续锚定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战略,培育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过千家前沿科技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此转移转化。创新大道知识城段正是缩影,创新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沿线集聚。黄埔区第80家上市公司——广州安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其中。

  安凯微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硬件核心SoC芯片的研发、设计、终测和销售。经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创新和技术积淀,公司的SoC芯片产品IP自主可控程度高,拥有60多类电路设计IP,形成了7大核心技术。“在消费级产品层面,安凯微已形成一定影响力,且已有部分产品进入工业级。未来,我们看好自身芯片产品可实现国产替代,市场机会巨大。”安凯微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瑾懿表示。在安凯微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下称“广研院”),正持续将科研成果从学校“书架”搬到企业“货架”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广研院党委副书记刘涛表示,广研院围绕前沿性的“卡脖子”关键领域,开展校企联合研究攻关、联合培养人才,并实施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支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充分融合。目前,广研院已和企业深度共建17个校企联合中心。

  知识城的优势更在于已有成效的探索和积累。数据显示,在中新双边合作机制和“企业先行”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下,知识城与新加坡累计签署61份合作备忘录,合作范围从早期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和招商引资,不断拓展到知识产权、智慧城市、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前瞻新兴领域。

  未来,知识城将何为?

  知识城日益成为展现粤新综合性合作成果的生动窗口,并将持续发挥效用。在6月26日召开的中国(广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知识城签下的多个粤新合作项目就是有力印证。当天,新加坡百吉生物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知识城集团共同设立中新肿瘤防治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医学中心,共同促进生物治疗基础研究向临床合理及有效的转化,助力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落地广州;百吉生物(广州)与新加坡科研局(A*STAR)联合研发新一代针对实体瘤的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百吉生物首席科学官张曦介绍,中新两地各有优势,综合优势合作将发挥更大效能。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国际化和高端人才吸引力。聚焦生物医药行业,具体到制药生产、质量等环节,则是中国具备人才优势,且中国临床资源丰富。因此,他们会优先考虑在中国得出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并以此确定推出生产管线,再利用新加坡国际化的特点辐射全球。

  刘涛则透露,接下来,广研院将深化与新加坡方面的合作。一方面是与政府联合攻关核心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是与企业合作攻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我相信,在现有良好基础上,中新广州知识城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跻身全球重要的知识和创新中心,也将成为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在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业务的核心门户。”王乙康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还表示。可以预见,接下来,知识城仍将持续以“知识”为钥,结出粤新合作累累硕果,向世界呈现充满中国智慧的国际合作新方案、新前景。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