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对三、四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碧桂园致歉,希望“化危机为生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表示,“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南都资料图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碧桂园一直是保信用、保交楼的示范性房企。 南都资料图
8月以来,市场关于“救还是不救”碧桂园的讨论,喧嚣尘上。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房企之一,8月8日市场消息传出,碧桂园未能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两日后,碧桂园发布了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之净亏损介乎450亿元至550亿元之间;8月12日,碧桂园宣布旗下多只境内公司债停牌。债务重整的序幕即将拉开。
针对备受瞩目的碧桂园事件,国新办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回应称,“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和党委书记、总裁莫斌言辞恳切地致歉。“面对眼前这份不满意的答卷,我们感到非常内疚,不管有多少理由,确实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截至8月17日下午收盘,碧桂园集团股票依旧下挫。
01
上半年预估净亏损450亿元到550亿元
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发布的2023年度榜单,碧桂园控股凭借2022年63978.9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列第206位。
山雨欲来风满楼。自7月底以来,关于碧桂园的负面传闻不断发酵。8月初,有市场传言,佛山市副市长带队的工作组进驻碧桂园。对此,碧桂园方面回应称“传言不实”。
此外,市场对碧桂园服务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将碧桂园服务股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一事作出各种解读,流传着“大小杨出国了”“大小杨去北京了”“碧桂园想展期”等各种传闻。
各种传闻背后,是资本市场对碧桂园融资和经营状况的担忧。根据碧桂园截至2023年6月30日6个月未经审核管理账目之初步评估及现时可获得之其他数据,对比2022年6月30日半年度之净利润约19.1亿元,碧桂园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之净亏损介乎450亿元至人民币550亿元之间。
针对预计净亏损,碧桂园回应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本轮市场下行周期之久远超预期,一些毛利较低的项目逐渐进入结转周期;此外,在行业风险出清的过程中,为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对部分尾盘项目和沉淀资产做了量价平衡的安排,影响了本期的毛利规模;二是面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本期继续对存货进行了较大额的减值计提;三是受美元持续升值影响,今年上半年形成了较大额的汇兑损失。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碧桂园一直是保信用、保交楼的示范性房企。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分别交付房屋近70万套和27.8万套,2023全年预计总交付近70万套房屋。
02
股市和债券都在经受巨大考验
当前,身处漩涡中心的碧桂园,无论股市还是债券都在经受巨大的考验。
8月8日,有市场消息,碧桂园仍未能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票息。两笔债券分别为碧桂园4.2%N20260206(ISIN:XS2210960022)和碧桂园4.8%N20300630(ISIN:XS2210960378)。
两笔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期限分别为5.5NC3.5和10NC5,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亚洲)(B&D)、瑞银集团、渣打银行、里昂证券。
不过,接近碧桂园的消息人士透露,“仍处在30天付息宽限期内,碧桂园正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8月12日,碧桂园地产在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公告称,因近期拟就公司债券兑付安排事项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并经碧桂园地产申请,其旗下11只境内债券将于8月14日开市起停牌,复牌时间另行确定。
这11只债券包括“16腾越02”、“19碧地03”、“20碧地03”、“20碧地04”、“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3”、“21碧地04”、“22碧地02”和“22碧地03”以及一只未公开发行的私募债。据市场不完全统计,碧桂园本次停牌的境内债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超过160亿元。
碧桂园称,集团将与各持份者沟通,并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后续集团亦将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措施和经营策略,以保障集团的未来长远发展。控股公司成立了由董事会主席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高效决策、有力推进,努力渡过难关。
03
强调控股股东及家属均未减持股票
诚如碧桂园所言,“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
2023年1-7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408亿元,同比下降35%。
事实上,不仅碧桂园。放眼房地产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65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相比1-6月份5.3%的跌幅继续扩大,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3%。商品房销售额70450亿元,下降1.5%,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0.7%。
另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1-7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5%。而从7月单月成交数据来看,创今年以来成交新低。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04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6.1%;销售金额为7358亿元,环比下降44.7%。
面对艰难的行业环境,碧桂园其实也全方位地开展了自救。据其披露,一是保障现金流安全,以“最小代价,最大价值”为目标,加快销售回款和应收债权回收,积极拓展融资,努力盘活大宗及难去化商业类沉淀资产。
二是最大限度削减支出,以销定产,严控无效产能、压降各项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加强费用管控,除刚性费用外,其余费用尽量适用归零原则;精简组织架构,高管带头降薪,严控销管费用,销管费用占收入比例自2017年到2022年连续6年下降。
三是董事会主席兼控股股东杨惠妍大力度支持,上市至今,控股股东及其家属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公司折合约38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其中向公司累计提供折合约6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
四是全力做好保交付、保信用工作。2022年至今,融资环境极其艰难,在融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的情况下,仍竭尽全力安排境内外融资本息的偿付。
虽然全力自救,但碧桂园的整体经营压力有增无减。对此,碧桂园管理层也开展了战略反思,“虽然对本轮市场调整周期有预判,但对市场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续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
焦点
如何扭转当前困局?将采取四大措施
不同于恒大的资不抵债,8月11日,碧桂园发布署名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和党委书记、总裁莫斌的致歉信,称将“化危机为生机,锻造更健康的碧桂园”。
“面对眼前这份不满意的答卷,我们感到非常内疚,不管有多少理由,确实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杨惠妍、莫斌致歉并表示,“还是要坚定地向前看、向前行,将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保交付,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保障经营有序开展,拼尽全力扭转当前的困局,更好地保障广大客户、投资者、合作伙伴的权利”。
未来如何扭转当前困局?碧桂园从四个方面给予阐述。一是保交付,这是楼市的安全底线。碧桂园将通过落实主体责任、专款专用、严格管理预售监控资金等方式,切实保障全国范围内项目的运转并完成保交楼任务,兑现对业主的承诺。
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碧桂园将与各持份者沟通,并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以保障公司的未来长远发展,为各持份者保存价值、维护利益。
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目前碧桂园净资产充足、土储充裕,截至2022年年底,净资产约3096亿元,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其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人民币9555亿元)。碧桂园将做好销售,盘活酒店、写字楼、商铺等沉淀资产。
四是成立由董事会主席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高效决策、有力推进,渡过难关。
杨惠妍、莫斌还表示,碧桂园将在“一体两翼”的新战略格局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背景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31条”发布,将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融资渠道持续收窄、现金不断流出,几乎是所有民营房企在行业调整期都遭遇到的困境。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共2855.9亿元,民营房企信用债发行规模仅约165.5亿元。
仅就碧桂园来看,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总负债1.44万亿元,其中合同负债6682亿元,有息负债271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74亿元,其他负债581亿元。在这些债务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达937亿元。
不过,不同于资不抵债的出险房企,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的总资产为1.74万亿元,净资产约3095.73亿元。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仍有超过1.2万亿元的充裕可售资源,足以保障未来经营的有序开展。
近期,国家层面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31条”,要求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8月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这样指出,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金融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近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密集发声,表示要支持和更好满足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在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各地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居民收入增加,房地产市场优化政策显效,居民住房消费和房企投资意愿有望逐步改善。
部门说法
国家统计局:市场调整机制将逐步发挥作用
8月15日,国新办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针对“最近碧桂园房地产事件对整个行业恢复以及保交楼等措施有何影响”的提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进行了公开回应。
他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龙头房企债务风险有所暴露,影响市场预期。但要看到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数据
2023年1-7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408亿元,同比下降35%,较2021年下降61%;7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21亿元,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60%,较2021年下降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