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不一样的节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诗雨 10-24 00:00

  ◎作者: 培正中学 张诗雨  ◎指导老师:钱更

  又是一年中秋月,炎热还未褪去,热气与渐暗的光线相融,四周渐渐宁静,一盏盏或黄或橙的灯火挨家挨户亮起。

  家里的聚会即将开始,一道道精心烹饪的菜肴被端上餐桌,家人们亲切地交谈,引得饭桌上欢声笑语,而零散的话语透过窗户散入氤氲夜色里。

  古有诗人苏轼,将明月称作“婵娟”,古人崇拜“婵娟”,便形成了每年敬月的习俗,也是现今中秋的前身。月亮在今夜将圆满无缺,在无数个今夜亘古如常地照耀我们,或许也孤高地凝视我们。

  餐桌上正分着月饼,饼上面的图案一年比一年精致,口感也一年比一年细腻。我还记得小时候非常讨厌五仁月饼,吃了一口就想丢掉,那时还是奶奶不愿意浪费,将那月饼吃了。而现在,奶奶连一整个月饼也不能吃完了,她老了,有疾在身,最爱的甜食更是不得多碰。我一边往嘴里塞月饼,一边看着爷爷笑呵呵地把奶奶不吃的月饼吃了,听着奶奶笑骂爷爷“清道夫”,感受着嘴里充斥着豆沙的甜味,思绪又飘远去……

  窗外漆黑,只有未满的明月高悬如灯塔,照亮无数夜航船。像这样的比喻、像这样被赋予的意义,千百年来数不胜数。追问与思考,经过时间积累,成了文化的底蕴……事实却是,将人们加在明月身上的意义抛开,我对月亮一窍不通,不知晓离别的滋味,尚未体会游子的旅途。

  “快来快来,中秋晚会开始了!”姐姐招呼着大家,爷爷奶奶早已等在电视前。姑姑将饮料和酒端上茶几,推杯换盏间,热闹喜庆的歌舞小品使得大家笑声不断,窗外的月亮不知何时悄悄圆满了。

  十四年,我一直有家人陪在旁,好友伴在侧,没有悲欢离合,没有聚少离多。如同最平常的莲蓉月饼,一点点咸,其余全是甜。中秋节就是那么普通,又让我不想失去。

  向后仰躺在沙发上,手指滑动手机屏幕为朋友发送祝福,其间家里人已经换了不知多少话题,最后将话语放到即将去留学的姐姐身上。我多想问问姐姐,到了别的地方,再没有和今天一样的中秋了,你会不舍吗?会难受吗?就像是蒲公英在大风里飘向它方,再难回到故乡。可看着姐姐洋溢着欢乐的年轻脸庞,除了中秋给予的欢乐,还有被未来勾起的憧憬和渴望,于是话到嘴边又吞回肚子。

  越是美好,越是不舍得破坏,越是珍惜,越是不愿意失去。

  我也知道,我从未离开家人却也终会奔赴远方。到了那时,我的脑海不自禁开始描绘着孤身一人置身于冰冷城市,每一天的月光照下,投射出孤零零的影子。渴望的、珍惜的放在心上,却无法在身旁,愈是接近满月,愈发觉得孤单与恐慌。思念在堆积,我的心在寂寥地游离。望着满目灯火辉煌,发觉思念真的可以不以山海为远,跨越维度,伴着月光清晖来到我面前,从那时起,往后每一个中秋,都是与现在不一样的节日。终于,我不得不赋予月亮独属于我自己的真实的意义了。

  电视中的节目接近尾声,一首抒情的《白月光》从电视里传出,我抱起窜到脚边的猫,望着昏昏欲睡的姑父,目光划过正在喝茶的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爸爸在向姑姑展示拍的中秋全家福,手机里朋友们回复祝福的消息连续弹出……

  想想自己,不过凡胎浊骨,胆怯又渺小,期望着永远过着一样的节日。但这永远存在的月亮,默默注视我,像在用沉默否认我的希望,告诉我不一样的节日总会在每个人身上到来。

  也许唯有今宵,皓彩皆同普。而我要好好爱我爱的人,珍惜当下,那么纵然不一样的到来,思念也如影随形,一样的情感却能保留心间,成为我度过它的避风港。或许日子渐长,不一样的又变成一样,一样的又不一样,我总得做好接受的准备。那么,心中有爱,就是最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