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药投资人高榕资本乐贝林:创新药投资逻辑变了吗
创新药出海需解决两大痛点:知识产权保护和海外商业落地

嘉宾:高榕资本执行董事 乐贝林
编者按
创新药出海是今年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企业扎堆创新药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回报。但走通创新药出海这条路并不容易,常常出现“几家欢喜几家忧”景象。今年以来,诺诚健华、信达生物、基石药业等创新药企也曾出现海外授权产品被退回的情况。
目前,创新药领域的投融资逻辑是否产生了变化?如何看待创新药领域的热门靶点,下一个热门赛道在哪里?即日起,南都健闻推出《对话医药投资人》系列报道。
投资机构简介
高榕资本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投资,重点投资新科技、新消费、医疗健康等创新创业领域。高榕资本成立伊始,定位于中国的创始人基金(China’s Founders’Fund)。高榕资本背后的出资人包括慈善基金、大学捐赠基金、母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全球顶级机构投资人,以及金融、医疗、零售、广告、工业制造、农业等行业的企业巨头;此外,高榕资本还邀请了包括腾讯、百度、淘宝、小米、美团、分众等在内的数十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高管成为出资人,一同寻找和助力优秀创业者。
1
医药创新投资更注重分析基本面
南都健闻:高榕资本投资在医疗领域出手哪些项目?跟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乐贝林:今年在生物医药方面投资了若干个项目,尤其是在创新药方面,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抗衰老相关药物以及抗体发现平台的公司。另外,也同样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方面有所布局。
南都健闻:在您看来,创新药行业的整体投资环境目前正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变化?
乐贝林:过去几年,创新药的投资领域存在一些过度热情,现在更多地回到基本面来进行判断,比如关注团队质量、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最为核心的是要判断产品管线的潜在价值。基于目前的创新药整体环境,投资机构对创新药基本面的分析,会更加扎实、更加重视。
南都健闻:您今年在创新药领域出手了哪些投资项目?投资的维度是否对地域有所侧重?
乐贝林:我们主要是在抗衰老药物、代谢类神经性药物、肿瘤药物发现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在方向上而言,目前很多疾病的相关药物适应症上都有很多挖掘空间,这也代表着背后有许多技术发展的空间。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在投资上不受限于地域的因素。在国内市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有项目布局。在海外市场上,也落地了在美国、东南亚的项目。
2
创新药出海需补齐两大短板
南都健闻:近年来,创新药出海成为一大趋势。您如何看待背后的几种出海模式?
乐贝林:创新药出海有三类较为主流的模式,其一,是由合作方完全买断创新药出海的权益,例如将公司创新药的美国权益外包给某一美国的公司。其二,招募当地人才,自建海外团队,推进在海外市场的产品销售。其三,创新药企跟海外MNC公司推进联合开发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我们的被投企业中均有体现。例如之前投资的一家叫做珂阑医药的企业,今年也完成了跟阿斯利康大额的项目规划,推进药物研发。
南都健闻:创新药企业出海中需要补齐的短板如何?
乐贝林:补齐对于空白市场规则的了解,我觉得很多企业都需要从战略上予以重视。主要涉及两大维度,其一是公司整体对于知识产权需要有充分的保护意识。因为创新药企最为核心的是药物管线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中,知识产权竞争及保护会更为重要。我认为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要提至战略高度进行考量。
其二是在海外市场如何推进商业化落地模式,这也是目前诸多企业在思考的问题。是否要去自建产能?在海外自建产能还是依托于中国本土的产能进行全球销售?目前这两大维度是创新药企出海中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商业化的落地。
南都健闻:如何进行专利保护,您对此有怎样的考量?
乐贝林: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往往需要走过10年周期,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拉长公司药物管线的生命周期,这是非常核心的。很多公司产品、药物上市6年或7年的时间左右,专利就要到期。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延长专利期的保护以及对专利保护要更加充分。
3
“创新”围绕“人”“财”“事”展开
南都健闻:有观点提到,我国自主创新的创新药产品还比较缺乏。您如何看?
乐贝林:“创新”二字可以围绕三个方面来展开,即“人”“财”“事”。第一,创新药领域对于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前很多海外优秀的学者、产业界高管、华人高管回到国内做一些源头创新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才融入到国内的创新药市场。
第二,是否能够选择真正创新的靶点进行研发。中国创新药经历了从me-too到Best in class,再到核心的First-in-class的产业发展过程。这是产业逐步从仿制到创新递进的过程。这些年的确到了从酝酿逐步成熟的阶段,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去拥抱创新。
第三,资本对于创新研发的支撑。创新药的周期漫长,的确需要更多一些长线思维的资本支持,才能够去助力创新产品度过漫长的研发周期。这些年,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或市场化的基金愿意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创新药产品上进行投入和支持。
4
创新药投资更需要“共同成长”思维
南都健闻:创新药相对其他行业来说,风险更大。从一线投资的经历中,您是否感受到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乐贝林:对,高榕资本的投资策略以早期、中期为主。从这两年来看,这样的投资策略布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丰收果实。比如说,我们很多早期投资的创新药企,在后续都完成了3轮甚至4轮的融资,丰富了弹药,拓宽了管线,开拓了临床。
所以从这一投资策略来看,虽然在早期承担了很多的风险,但是在企业的中后期,我们也实现了跟公司的共同成长。
南都健闻:广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广州也正在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高榕资本是否会展开一些布局?
乐贝林:高榕资本的投资版图,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疗,在芯片消费技术或产业互联网上都有投资布局。在广州,也有我们有不少的被投企业。之前我们投资的一家创新药公司,其项目正在广州落地。整体上,我们认为广州是非常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的地方。
策划:李阳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