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少年π”第二期关注田径少女、足球女将、西关小红豆、童谣唱将、交响乐少年
练跨栏曾频摔倒 舞长绸险被缠住


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初二年级学生曹羽菲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读三年级秦萌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芷萌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初三学生辛梓麒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五年级学生洪琛

扫码看视频
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都市报,发起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并举”深调研,面向全市11区挖掘广州“宝藏学校”。南都教育联盟从创新案例中遴选拍摄,推出“五育少年π”系列报道,彰显羊城少年锐气。
田径少女
跨越难关 奋力冲刺
每次站在起跑线上,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初二年级学生曹羽菲望向前方的目光总是炯炯有神,正如她坚持田径场上磨炼自己的决心一样坚定。
曹羽菲是平沙培英学校的田径队队员,练习田径已有四年时间。800米赛跑和400米跨栏是曹羽菲的拿手强项。通过不懈努力,她已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
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多项田径比赛中,曹羽菲勇创佳绩。2023年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曹羽菲获得了乙组400米栏第二名、乙组800米第五名,平沙培英学校还获得了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然而,这些亮眼荣誉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我刚开始练习跨栏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曹羽菲坦言,此前,跨栏动作不正确导致她经常在训练和比赛中摔倒,膝盖甚至还出现磨损,经常要去看骨科医生。后来,通过田径队教练的专业指导,她逐渐纠正了错误的跨栏动作,经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跨栏的过程逐渐不再坎坷。
除了学校田径队教练和老师的指导,更让曹羽菲感怀在心的是家人的全力支持。“有一次,我作为小学田径队成员参加区田径比赛,不论是在比赛前还是比赛过程中,妈妈一直陪伴着我、为我加油。为了在现场见证我冲向终点的瞬间,她特意调班来看我比赛,我觉得特别感动。”
如最初所愿,曹羽菲通过田径训练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参加比赛的经历也不断磨炼着她的抗压能力,让她理解了“永不言败”的精神。摔过的跤、受过的伤、获得的荣誉都让曹羽菲深深感受到,想要把一件事做好,不仅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轻易言弃,才能收获成果。“在未来,我还会继续坚持训练,争取在比赛中跑出更好的成绩。”
为实现“以体育人”,平沙培英学校锚定“促学生体能提升”这一工作目标,将“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养性,以体育美”作为指导方针,突出“全面发展、个性飞扬”教育理念,促进体育工作全面普及、个性推进,努力探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校体育运作模式。
足球女将
扑球铲球 每天数百次
皮肤黝黑,体格健壮,与小伙伴嬉笑打骂中,嘴角时不时倔强地上扬。年仅8岁的秦萌,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读三年级,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同时也是女足校队的守门员。
各种颠球、运球、扑球、射门,每天重复的训练,对于女生来说,踢足球是一项非常考验体力的运动。但秦萌称,当时加入足球队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觉得好玩,“喜欢足球,很享受跟一群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气氛。”
加入足球队后,秦萌每个位置都试过。一年后,她开始接受专业守门员训练。守门员的训练课程异常艰苦,“即使是在酷热的夏天,动不动都汗流浃背,但每天还是重复地训练下地扑球、铲球,次数不下几百次,被球打过脸,打过手,打过脚,打过肚子,打过鼻子,第一次受伤的时候哭过,以后再也没哭过了。”秦萌一边说,一边转动着手腕给记者看,“手腕时不时会因为挡大量射门而受伤,出击阻挡也经常被对手撞到。”
尽管秦萌把受伤说得那么轻描淡写,一旁的教练汪炜却忍不住蹙起了眉。“这孩子坚强得让人心疼。有一次打比赛,对方猛踢一球,球直接撞向她的腹部,我们光听到那么大的撞击声,已经感到锥心的疼了,没想到秦萌那孩子弯腰捂了一下肚子,慢慢地直起身来,眼泪愣是在眼眶打转,又憋回去了,继续投入比赛。”
在秦萌心中有一个偶像,那就是国家女足队员朱钰。“我特别喜欢朱钰,七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她的比赛,她表现得非常好,我就想学习她的勇敢和坚持。”
“我喜欢踢足球,其实是更喜欢跟同学们在一起的感觉。”秦萌表示,足球是对抗性很强的集体竞赛项目,在这个既需要激烈竞争又需要团结协作的环境中,意志品德和竞争意识都会得到磨练。在她看来,足球精神就是勇于进取,永不言败。“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我们从未退缩过,这种训练场和赛场上的勇气与坚持,让我们球队在足球运动竞赛中表现非常突出。”
在未来规划方面,秦萌还是一门心思扑在足球上,她表示要好好训练,继续努力,希望可以在足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童谣唱将
广府童谣 粤语新唱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芷萌是学校舞蹈队队长,张芷萌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更喜欢粤语童谣。
“一年级刚入小学的时候,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操场上排练粤语童谣,我被这欢快的旋律和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深深地吸引了。”张芷萌在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粤语童谣,当时她被学校选中参加了粤语童谣比赛。
刚开始,张芷萌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唱,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不断训练,张芷萌终于敢大胆自信地参加粤语童谣比赛,最后还获得了不少优异成绩。
张芷萌说,学校每年都会以原创作品的形式参加越秀区粤语童谣比赛,歌曲由学校的黄蜜老师作词作曲,歌词中蕴含了很多广府文化。而学校的黄佩斯老师则以歌舞形式带领着同学们排演,在排演过程中,老师除了会纠正同学们的粤语发音之外,更注重同学们对广府词汇、语义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大家更深入地体会广府文化。
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是广州市广府音乐文化特色学校、越秀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粤剧)学校。学校结合项目式学习课程改革,把传统广府文化艺术融合课程学习内容,培养孩子们学习广府音乐文化与传承广府音乐文化的兴趣。如今,农林下路小学已累积了许多优秀的广府文化教学成果,通过创新童谣作品,用音乐的力量,将语言、文化转化为艺术作品。
“粤语童谣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欢笑,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学习粤语童谣不仅能够提高唱歌水平,鼓励我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而且它富有广府地方色彩,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加了解广府文化。”张芷萌如是说。
交响乐少年
音海徜徉 追梦前行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初三学生辛梓麒在学校交响乐团担任大号首席。从初一到初三,他坚持自己所爱,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勉励自己向上,努力吹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在辛梓麒及其他学生心中,学校就像一道光,照亮青春前行的道路。学校践行“人人皆可成为达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校高水平美育团队”。
谈起与交响乐的结缘,辛梓麒称,在小学的时候随父母去星海音乐厅看铜管重奏的演出,当时他就被一个大型乐器吸引了。“它的声音很雄厚,很好听,后来知道了那就是大号,就从此迷上了学习大号。”
上初中后,学校有了交响乐团,辛梓麒也成为交响乐团的成员,在同学的帮助以及老师的指导下,勤奋努力的他从普通乐手做到了大号首席。辛梓麒告诉记者,要吹好大号,必须配套做一些增强肺活量的运动,比如长跑和游泳等。乐观向上的辛梓麒也会遇到困难,碰上挫折。这时,交响乐便会成为他的开解“导师”。他称,最爱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曲中雄伟磅礴的气势催人奋发上进。
在桥城中学交响乐团里有100多人,这是一个温暖友爱的大集体,也是一个有着众多荣誉的大集体。其中,辛梓麒随团在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交响乐团中让我学会了合作,为了让乐曲更和谐,每一个乐手都要互相做好呼应。”
辛梓麒同时表示,成为首席,自然少不了让自己更敏感、反应更快,这也让他在“玩转数学”中更加自如,大家会为一个数学问题争得耳红面赤,也会为解开一道难题而欢欣雀跃。他参与的《数学跨地理学科对天体的测量与验算》荣获了2023年“玩转数学——广州市初中生数学创新作品评比”活动一等奖。
西关小红豆
唱念做打 粤韵风华
粤剧传承出少年,南国红豆发新芽。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五年级学生洪琛从6岁开始学习粤剧,经过专业训练,如今,她已经拥有粤剧表演一级和二级证书。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开设多个非遗课程,包含剪纸、广绣、粤剧等,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剧课程,学校还特意聘请了广州粤剧院的专业粤剧演员前来指导。洪琛二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学校的粤剧社团,开始参加剧目排练。洪琛回忆:“老师要求很严格,我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唱念做打’的基本功。”
学校在粤剧课程中融入了红色文化,让同学们在粤剧作品《跃马靖胡尘》中,再现了勤练武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历史场景,学习粤剧并非轻松事,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挑战。参与《跃马靖胡尘》演出的时候,洪琛只有8岁,剧中有武打戏,小女生却要挥动一支比她身高还长的红缨枪,每次排练结束,她的手臂都在酸痛。最后,在同学们的努力和坚持下,这一剧目在荔湾区第十五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23年,学校的粤曲表演《颂羊城》在荔湾区第十六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而洪琛是《颂羊城》节目中的主角。身高1.3米的她,手中挥舞着长达14米的长绸,绸缎随之缭绕交横,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丝绸很柔软,很轻薄,但是要依靠我手臂的力量舞出灵动的花式,是非常困难的。”洪琛说,在练习的过程中,她稍微力气不够,长绸的花式就会变形,长绸甚至会把她缠绕住。为此,学校聘请了广州粤剧院擅长水袖表演的专业演员来指导洪琛,从学习基本动作到花式变化,苦练了足足4个月。洪琛深深地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义。
B01、B08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程安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杨晓彤 叶斯茗 孙小鹏
视频:南都记者 蔡文茵 罗雪纯 马强
设计:刘妍妍
技术:麦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