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课改一周年,19节中小学课例集中分享与呈现“天河经验”:
“种子学校”共探课堂教学变革:要真正把学历案作为学生学习载体


天河外国语学校梅家璇执教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能源汽车创业大赛》。

天河区五山小学教师冯振锋执教四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篮球:运球+传接球》。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书记安桂清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自2022年秋季正式实施以来,已满一年。
2023年12月20日-21日,“2023年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推广暨广州市天河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既有19节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展示,还有分别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为主题的三场分论坛举行,更有重磅专家团队亲临指导,亮点纷呈。
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天河区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新气象。同时,也为省内外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持续推进国家课程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现场展示
19节课例展示精彩纷呈
12月20日下午,“中学展示专场”与“小学展示专场”活动分别在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和天河区华阳小学开展,分为课程实施方案汇报、课堂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副校长王强以《尚学至德 敏行致远——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课程实施方案汇报》为题作汇报。他说,学校以华东师大专业团队为引领,梳理、总结学校的教育哲学、愿景、使命和毕业生形象,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将其上升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文件;再通过教职工大会,不断宣传、推进、践行课程改革。“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已然引领着学校迈向了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华阳小学校长陈丽霞以《温暖童年 照亮梦想 向阳生长——以课程实施方案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题,进行了汇报。她表示,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核心。聚焦学校愿景、使命和毕业生形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区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学校最后确定了“阳光七品”太阳娃的育人目标:心有远志、热爱运动、文明有礼、乐学善思、实践创新、悦读悦美、阳光自信。
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19节课例展示精彩纷呈,每一位执教者关注学科本质,着眼核心素养,或以生动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或以精妙的问题发人深思,或以激烈的讨论探寻新知,或以巧妙的语言表达心声。
专家沙龙
“异学习”在于如何达成、体现因材施教
课堂展示后,随即进入了专家沙龙环节。专家们针对老师们在学历案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展开交流与互动。
在编制学历案时,如何处理好“异学习”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课堂里,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崔允漷表示,如果想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异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做到作业分层;通过大单元学历案达成“异学习”,重点不在于设计,而在于使用的时候如何达成、体现因材施教。
针对老师关于“用学历案教学,是否一定要按照学历案原本的设计开展学习”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书记安桂清指出,相较于传统教案,学历案确实是一个能实现课堂转型的支架和工具,给老师提供促使学生迸发出乎意料想法的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学生的需求。“对于教学而言,这个预设是为了提高生成的效率,而不是为了限制生成。”
学历案的文本阅读量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如何解决?浙派教育家、浙江嘉兴一中原校长卢明认为,针对学历案文本阅读量大的问题,老师们需要做设计改进,学历案并非要设计得很复杂,可以追求言简意赅。其次,学生喜欢与否,关键在于老师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是否站在学生立场、使用学生语言。
教师怎么去做学历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肖思汉表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学历案真的去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在原先以教案为载体的这种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要重新去思考,“我怎么样通过学历案的编撰,真正把视角从教师用户转向学生用户”。
“我觉得学历案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从学生身上生发出来的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是一个脚手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课程与教学系副主任刘钧燕说道。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周文叶教授从两方面去阐述学历案对老师的要求。她认为,首先老师的站位要高,从平常忙碌的细碎的知识点变成教师的课程语言;其次需要有一个单元统领的组织者,从课程的思维去思考,怎么设计落实素养目标。
经验分享
学校课程方案必须规范、可执行
12月21日,以“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主题的分论坛(一)举行,天河区多所学校先后就本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享。
在学校汇报环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校长黄雯指出:“课程实施方案要基于国策校情,不能建‘空中楼阁’”“课程实施方案要分清‘主菜辅菜’,不能本末倒置”“课程实施方案是给学校老师用的,不是摆在档案室的”。课程实施方案带来的是学校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
天河区五山小学主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曾瑜分享了学校教育哲学和毕业生形象,强调以教育哲学为“魂”,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借助“1+X”课程实施子衿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培育“温暖聪慧”的仁智少年。
天河区先烈东小学校长郭文峰指出,学校将国家课程作为核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建议,并明确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了让方案更好地落地,学校通过教研和课堂两大关键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学生素养提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
天河区前进小学校长刘剑勇表示,在新课标颁布以来,学校正是通过编制实施本校课程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学期课程纲要、单元(课时)学历案等做法提升了教育质量。学校教学已经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课业负担逐渐减轻。
天河区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强调,学校课程方案必须规范、可执行,以儿童为中心,实现课程应有价值,促进学生积极成长、主动建构;校长对课程方案的深度参与和思考,是课程方案从“文字”到“行动”的关键。
单元学历案是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力抓手
在分论坛(二)上,天河区五所“种子学校”围绕课堂教学变革这一重要议题,聚焦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汇报、分享和互动,生动展示了天河区近三年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积累的丰硕经验和傲人成绩。
天河区龙洞小学校长崔效锋以《挑战·机遇·共进——基于学期课程纲要和单元学历案深度推进课堂变革》为主题,回顾了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遭遇的传统困境和现实挑战,以及借助学期课程纲要及单元学历案这两个专业教学方案,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老师李霞聚焦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和实施,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享课程纲要带来的优势,生动呈现了学期课程纲要作为课程合同、认知地图和课程计划的显著特征。
单元学历案是课程纲要在每个单元实施的具体方案,也是落实新课标“教学一致性”理念的有力抓手。天河区天河第一小学老师冯梦榆进行了主题为《依托学历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专题分享。她站在一线教师视角,从转变、落实与收获三方面分享了在新课改历程中与学历案的故事,系统介绍单元学历案六要素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天河区侨乐小学老师孙怡以《真情境、大任务:让学习自然发生》为发言主题,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从“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大任务”“真情境的大任务让学习自然发生”三方面汇报了侨乐小学作为“种子校”三年来对单元学历案的思考与践行。
课例研究赋能每个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在分论坛(三)上,天河区5所中小学校长、老师基于本校各学科的课例实践展开汇报、分享经验。
体育东路小学林晓兰副校长作《课例研究:根植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引擎》研究汇报。体育东路小学借助课例研究这一新引擎,围绕“学生的深度互动学习”持续进行系列课例研究,开展高质量校本研修,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每个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如何借助课堂观察这个工具改善学生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育西路小学老师傅锐阐述了该校数学科组质性观察与量性观察相结合,收集证据,不仅改善了教与学,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与活力。
长湴小学老师郭敏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分享了话语分析取径的课例研修经验。
如何借助一张量表助推全校发展?岑村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廖可讲述了岑村小学课堂观察的故事。该校聚焦观察量表的开发,实现了量表的迭代升级,推动了课堂观察的有效落实。
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葛红霞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了“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办”,由专门团队牵头负责推动项目实施。此次课改深化行动项目,上有华东师范大学专家高位引领,下有学校的具体实践。接下来,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将按照区教育局局长龚维的部署,落实四个一,巩固第一批种子学校成果,动员遴选新一批种子学校,开发一套区域课改培训课程,建设一支课改实践骨干团队,形成致力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良好育人新生态。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崔允漷:
“不会讲课程故事的校长不是现代的好校长”
“很多校长经常说贵校学生的成绩有多好,但我更想听贵校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才有这样好的成绩。”在专题讲座中,崔允漷指出,不会讲课程故事的校长,一定不是现代的好校长。学校育人的关键在于课程,要具备“三要素三互动”;“三要素”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期课程纲要和教学方案,“三互动”是课程方案、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联动。
他表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减”提质、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蓝图,是学校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专业性标志。提“纲”才能挈领,“纲”举才能目张。
他指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编制的“天河经验”,体现在“站得高”“抓得准”“选对人”“立体推”“持续改”等几个方面。其中,在“选对人”方面,此次选出了17所种子学校,这批校长事业心强、领导力赞、教育情浓、专业精湛。在“立体推”方面,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开展以“学历案”为研究主题的255次常规教研活动,20次片区教研活动,覆盖136所中小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
“课程是有专业要件和专业规范的学校教育活动”
“学校抓质量,一手要抓课程建设,一手要抓课堂教学,仅仅抓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吴刚平表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有的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但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呢?”吴刚平指出,课程是教学活动,但不是所有教育活动都能称得上课程,课程是有专业要件和专业规范的学校教育活动,其中,“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结构”“有教”“有学”“有课时”“有评价”这8个专业要件值得学校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书记安桂清:
“学历案是支撑教师和课堂转型的
重要工具和支架”
“在不断研讨和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例研究的信念共识逐渐达成。”安桂清强调,教学研究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指导方法。而一个好的教学是“教学、研究一体化”,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从设计教案、学前分析的过程中,就开始研究教学。
此外,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要切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否则课例研究又将回归为传统教学再生产的工具。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在学科教学中,嵌入对学生学习的理解。“天河区的项目特别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学历案也是支撑教师和课堂转型的重要工具和支架。”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梁艳燕 叶可可 游曼妮 刘哲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梁艳燕 孙小鹏 叶斯茗
视频:南都记者 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陈辉
技术:麦毓轩 实习生:马蕴凌 区栩婧
设计:张博 张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