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促消费、高质量发展,企业界委员贡献“金点子”


广东省政协常委吴学明

广东省政协委员欧阳天平

广东省政协委员袁健

广东省政协委员游斌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婧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加大新兴业务投资以挖掘消费潜能”、“加快推动‘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广东制造业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补齐短板”………
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多位企业界委员建言广东促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经济发展贡献“金点子”。
广东省政协常委吴学明: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提案称,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条件成为国际消费枢纽。但吴学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环境和模式仍与国际标准有差距,亟待提高竞争力及吸引力。
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评测为Alpha级(综合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只有上海和北京,广州和深圳等Beta级(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仍未能与东京、纽约、伦敦等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提并论。吴学明认为,大湾区城市对于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需要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吴学明建议积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打造新兴的城市消费空间、编制消费新地图、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IP、大力发展新型消费。
首先,要积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设立“大湾区品牌专项基金”为本土品牌提供财政支持和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包装设计和营销战略的优化,确保本土品牌的品质、设计和服务能够达到国际市场的标准。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机制,鼓励创新设计,打造特色品牌,举办“大湾区国际品牌博览会”,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市场。
吴学明认为,广东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应结合广东现代艺术、设计和时尚元素,建设文化创意园区打造新兴的城市消费空间。同时,依托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例如,可以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等主题鲜明的夜经济示范区成功经验,打造‘今宵大湾区’夜经济发展空间。这样既可提高城市吸引力,又可创造经济增长点。”吴学明表示,还可以配套编制实体手册和电子平台上的“消费新地图”。
此外,还可以将广东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IP。例如,实施针对大湾区的商业IP推广计划,通过组织营销活动,提高城市的消费文化认同。结合区域内特色品牌、城市伴手礼等元素,深化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大湾区的国际消费中心形象。
广东省政协委员欧阳天平:
加大新兴业务投资以挖掘消费潜能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欧阳天平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过去一年关注的社会话题上,主要聚焦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客户服务、推广新产品新应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数字信息新生活需求两个方面。
欧阳天平透露,广东省5G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应用和建设的重点,一是聚焦高铁、交通枢纽、地铁、三甲医院、重点景区、政务中心、高校等十大重点场景网络提质,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5G建设,实现行政村以上5G全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业务发展,拓展助农、惠农等信息应用。
对于电信行业怎么样可以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欧阳天平表示,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已为我们指明了挖掘消费潜能的方向。信息通信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先导性、支撑性行业,做好扩内需、优结构、稳增长工作,广东电信2024年将在三方面重点推进落实。一是实施积极有效的投资策略,加大力度推进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增量投资主要向云及算力、AI、大模型等战略新兴业务倾斜,发挥投资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积极的科技创新策略,通过创新做强做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业务领域,提升中国电信核心竞争力和“国字号”品牌优势,提前布局谋划新的增长空间。目前我们已将研发投入与战略新兴业务营收增长挂钩,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三是实施积极的资源配置策略,优化调整成本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带头过紧日子,深挖降本增效空间,提升发展效能和质量,促进和推动企业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政协委员袁健:
加快推动“数字海洋工程”建设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袁健表示今年的提案是《加快数字海洋工程建设,推动海洋牧场现代化》,袁健建议加快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加强数字化顶层规划,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健全安全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广东方案。
此前,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1310”具体部署,要求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被列入沿海各市“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袁健表示,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各地普遍面临海洋灾害损失大,海上生产作业风险高、成本高等挑战,海洋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则是制约“一大两高”问题解决的关键。
“长期以来,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袁健说,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和人才要素与产业转型升级脱节,如通信网络覆盖不足。广东目前运营商移动蜂窝网络对离岸20公里海域连续覆盖不足三分之一,20公里以外海域基本依靠卫星甚至人工方式收集信息等。因此袁健建议,加快推动“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围绕顶规、底座、安全和科创四方面,推动海洋牧场现代化发展,有效抑制“一大两高”风险挑战。如加强海洋牧场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推动湛江、阳江、珠海、深圳等地开展海洋养殖数字化创新应用示范,为复制推广积累经验。此外,还要加快海洋海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政府海上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
袁健还在建议中提及强化海洋牧场科技支撑。如支持广东省数字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学术机构,瞄准国家和广东海洋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整合政产学研各方开展核心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打造高层次海洋数字化人才高地,加大对海洋数字化人才引进激励力度,支持高校联合企业探索海洋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为发展我省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数字科技支撑。
广东省政协委员游斌:
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补齐短板
广东省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副主委、佛山市政协常委,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游斌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今年会以提交提案的方式,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建议,要重塑广东制造业在中国的产业地位,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全力促进制造业的民营主体地位,促进民营经济在‘保就业’、‘促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游斌建议强化制造业支柱性地位,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一窗办、网上办等改革措施落实到实处,强化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机制,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领域,提升、促进民营经济在“保就业、促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应对海外战略遏制、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化解各类风险与挑战。”游斌认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入后疫情时代,当务之急是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重启经济复苏,真抓实干拼经济,大力促进制造业发展。
因此游斌建议,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正在全球持续爆发,广东在产业结构、智能制造、数字应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要支持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强化制造业支柱性地位,坚持创新引领、技术为王、迈向高质量,发展壮大制造业,在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上要有强大的发展定力,以制造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补齐人才链和金融链。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补齐自身的产业短板。
此外重点引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国际化的运营水平,吸引一批世界级的新兴产业集聚广东,以新产业、新城市,打造新引擎、新高地、新示范,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升质量,持续拓展千亿集群的产业版图,将园区打造为广东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加速迈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游斌还建议,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破除各种投资准入障碍、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和进入新领域等。而且还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一窗办、网上办、查一次等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婧:
广东制造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广东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同时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十年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增长56.3%,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造业是广东产业的鲜明底色,也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执行总裁李婧提案称,当前,广东省制造业稳外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成为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广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年进出口额从约1万亿元增长到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8%,10年累计进出口约16万亿元。10年来,粤企“走出去”增势平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粤投资稳步攀升,年外商投资额从47亿元增长到66亿元,累计在广东设立项目超过9600个。
对此,李婧建议,广东制造业要针对“一带一路”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她表示,广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需要发挥更大作用,展现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和力量,把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到“一带一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李婧表示,为了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需求,广东省制造业需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创新和开发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市场开拓方面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支持更多粤企制造业落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用优质产品赋能产业升级,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推动粤企高质量“走出去”方面,还需政策的强力支持。李婧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并在税收、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资金融通、财政扶持、人才土地、市场开拓等主要方面,提出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有效引导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项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境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连接,促进贸易投资联动发展。同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帮扶活动,鼓励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单位给予支持。”李婧表示。
“广东一直以来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践行者,正进一步深化着互融互通、互促互进的发展进程。可以预见,在我省制造业品牌代表的持续赋力下,广东必会迎来更为开放、广博、多元的产业未来。”李婧表示。
声音
广东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托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例如,可以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等主题鲜明的夜经济示范区成功经验,打造“今宵大湾区”夜经济发展空间。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
实施积极有效的投资策略,加大力度推进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增量投资主要向云及算力、AI、大模型等战略新兴业务倾斜,发挥投资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消费的带动作用。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欧阳天平
加快推动“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围绕顶规、底座、安全和科创四方面,推动海洋牧场现代化发展,有效抑制“一大两高”风险挑战。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袁健
在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上要有强大的发展定力,以制造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补齐人才链和金融链。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补齐自身的产业短板。
——广东省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副主委、佛山市政协常委,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游斌
为了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需求,广东省制造业需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创新和开发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市场开拓方面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执行总裁李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彭乐怡 孔学劭 冯家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