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览中原好风光
◎作者:广州市荔湾区荔广实验学校七年级 吴海晴 ◎指导老师:胡晓丹 黄增加

山西简称“晋”,是华夏文明起源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时期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地方都位于山西省的黄河流域之旁。寒假研学旅程的目的地,我们就定在了孕育华夏文明、怀抱中原风光的山西省。
在壁立千仞的北岳恒山下,我看到了中国引以为豪的建筑艺术成就——悬空寺。一座飞檐斗拱、凌空而立的多层古建筑,巍然耸立在垂直陡峭的悬崖石壁之上。这座空中楼阁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群。六座殿阁高低错落、楼廊相连,构思奇妙、巧夺天工。寺庙里面还同时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木雕神像,是中华文化传承和交流的瑰宝。
在历史悠久的云冈石窟里,我看到了色彩鲜艳、雕刻精美的石刻洞窟。这些洞窟大部分是在北朝时期建造的,里面的雕像精细繁复、层次分明,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无论是祥云飞天层层环绕的石拱门、精工细琢花团锦簇的洞顶藻井,还是密密麻麻刻满神像的壮观石壁,都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2窟,窟内雕刻着富丽堂皇、精致华美的盛大音乐歌舞场面,被称为“音乐窟”。这里既有漫天飞舞、栩栩如生的舞伎,也有手拿40多种中外乐器精心演奏的乐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资料。
在寒风凛冽的边塞古道上,我看到了白雪皑皑、坚如磐石的雁门关。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大城楼,耳旁传来寒风呼呼和战旗猎猎的声响,远处仿佛也响起古代战场上骏马的嘶鸣、刀剑的碰撞和士兵们斗志昂扬的呐喊。眺望着蜿蜒起伏的古长城和美好如画的边塞风光,我仿佛看到了雁门关下收复疆土的霍去病、为国捐躯的杨家将、塞外和亲的王昭君、指点江山的毛主席,还有一代又一代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英勇战士。雁门关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朝代的兴衰起落。
山西之行,让我饱览了中原风光,探寻了华夏文明,欣赏了建筑艺术,重温了历史故事。三晋大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古建筑精彩绝伦,是“晋览中原好风光”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