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CAFI副院长莫秀根:普惠金融迎绿色融合创新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文妍 彭乐怡 刘常源 03-12 01:00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年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年度策划“广东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通过行业观察、高端访谈等方式,聚焦创新亮点,展望新年开局。

  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关系着工商百业与民生福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广东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有着发展普惠金融的广泛需求和必要性。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副院长莫秀根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十年的历史节点,普惠金融的需求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广东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意在振兴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广东的金融机构应结合当下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在立足当地特点开展特色化经营、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同时,关注消费者的金融健康。“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时,我们强调的是金融的人民性,这也是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最本质目标。”

  普惠金融需求侧变化

  乡村地区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南都·湾财社:“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普惠金融由此进入大众视野已有十年。站在十年的历史节点,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您认为当前普惠金融需求侧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存在哪些难点和不足?

  莫秀根:从需求侧的特点来看,当前存在同一个主体或同一家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的问题,比如我们在一些调查中会发现,乡村地区的一些小微企业存在家庭经济特色,即同一个家庭、同一个业主,他们会有多种多样的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其金融需求非常多元,但只有某一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还有的业主往往由于担保抵押不足,而存在借贷难的问题。

  再一个特征就是原来我们认为生产性是低收入人群的主要需求,实际上现在非生产性需求比例也在逐步增加,比如住房条件改造,教育、卫生等,乡村金融也不能只服务生产而忽略了消费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求的变化,即养老问题。很多乡村地区的年轻人也还没有考虑养老的问题,有许多养老金融产品是需要从年轻开始计划的。我们有必要亡羊补牢,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用金融的手段和工具来解决,包括现有资产的盘活等。

  构建新的普惠金融体系

  数字化、多元服务、发展绿色普惠金融

  南都·湾财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并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作出安排部署。银行和保险是普惠型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您认为这些金融机构应如何准确把握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而构建涵盖信贷、保险、理财的综合普惠金融体系,为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普惠的金融产品服务?

  莫秀根:首先金融机构必须想办法实现数字化,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实现数字化,金融机构没法开展业务,难以提高效率。当然,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考虑提高线下服务的社会价值。例如有些金融机构除了线上服务,还在线下成立了老年俱乐部,花一定资金来帮助50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丰富其生活,这也是一种社会价值和金融的结合。总而言之,金融机构在线上线下都必须做好相关服务。

  其次,刚刚我们也有谈到,金融机构需要想办法拓展其业务,如何将“金融+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从资产管理、客户个人需求等角度为客户提供多元的服务,不仅能拓宽业务范围,也能相对减少其成本。因此,金融机构在服务的内容上可以去拓展。

  第三,金融机构可以在考虑其经济可持续性的同时,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例如,为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定对应绿色考评标准,并进行量化评分,使得上述客户在金融服务中可以获得一定的优惠。从长期来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样操作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生态价值是不矛盾的,所以我认为金融机构可以在这方面来寻找机会。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弱势群体——新市民。近期国家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这类针对新市民的异地金融服务也是金融机构要去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

  将如何赋能“百千万工程”

  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

  南都·湾财社: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立足于广东本地,您认为普惠金融将如何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对于广东本土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在普惠金融领域,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如何立足本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莫秀根:广东在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意在振兴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看来,广东本身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数字化经济基础也比较好。此前我去过茂名、清远、中山等地区,访谈过一些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总体而言我认为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都适合广东金融机构去尝试。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区域的特殊性,例如有些区域农业比较发达,有些沿海区域着重发展海洋经济,因此,广东的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当下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在考核绿色普惠金融的时候,需要从经济体的角度去考虑,从环境信用分等多个维度来考核人们的经济行为,根据其社会表现、生态环境表现等给予相关优惠,这些都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基础,也是广东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金融健康,这也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广东金融机构也注意到,其金融服务要考虑金融消费者整体的金融健康,即是否能够应对日常的各种债务以及医疗卫生等需求,也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化,或是在发生较大变化后,也能很快恢复到原来状态。能够利用金融作为一种工具,抓住未来发展的机会。这背后都有一个金融能力提高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强调的是金融的人民性,这也是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最本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