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量变发展增量 广州北部增长极谋产业发展
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

2024年春运,白云机场客流火爆。

春运期间的广州白云站。
3月5日,2024年春运正式收官。作为流量大市,广州再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广铁集团累计到发旅客近1.4亿人次,广州白云机场成国内航班量TOP1,广州地铁累计运客3亿人次。
将城市流量转变为发展增量,坐拥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白云站两大交通枢纽,广州在北部近期又有新动作,提出力争用10年时间,推动北部增长极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再向“开放枢纽”迭代升级。
A
广州流量大市再晒春运成绩单
2024年春运历时40天。今年春运广铁集团累计到发旅客近1.4亿人次,备受关注的是,作为华南最大的铁路枢纽广州南站共到发旅客2090万人次,日均52.3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11.2%。民航出行方面,2024年春运国内航班量创历史新高,国内航班量TOP1是广州白云机场。
广州南站到发旅客人次增11.2%
3月5日,为期40天的2024年春运正式落下帷幕,广铁集团累计到发旅客1.39亿人次,创春运历史新高,成为历年来最火爆春运。春运40天,广铁集团客流持续高位,开足热门方向运力,累计发送旅客7149.6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31.4%,同比2019年增长15.2%;累计到达旅客6839.8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7.8%,同比2019年增长7.1%。
其中,位于广州的广州南站共到发旅客2090万人次,日均52.3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11.2%。其中发送旅客1041万人次,到达旅客1049万人次。单日到发峰值出现在2月17日,到发62.4万人次。
今年春运,主要以务工、探亲、学生、旅游流为主。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广州南站根据车票发售和候补情况,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及时增开热门方向列车、加开夜间高铁、安排动车组重联等方式扩大运能供给。整个春运期间,累计开行高铁列车18785列,其中加开夜间高铁达1169列。
白云机场是国内航班量TOP1
民航出行方面,2024年春运国内航班量创历史新高。据飞常准民航看板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日-3月5日)国内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达55万班次,较2019年和2023年春运同期分别增长13%、19%。国际及地区航线实际客运航班量约7.4万班次,已恢复至2019年春运的近七成水平;较2023年春运增长481%。
值得注意的是,单日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出行最高峰均在2月16日(正月初七),国内14624班次,国际及地区2027班次。其中国内航班量创历史新高。
机票方面,春运期间国内机票均价850元左右(不含税)。春节假期过后,随着出行需求下降,进入民航传统淡季,机票价格持续走低,降至500元左右。
机场方面,国内航班量TOP5机场依次是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成都天府、昆明长水、北京首都。国际航班量TOP5机场依次是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成都天府、深圳宝安。
此外,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航线日均旅客运输量约200万人次。2月15日,旅客运输量超210万人次,达到假期峰值,创近几年春节同期的国内航线单日旅客量新高。春节假期,国内前往海南的民航旅客量超70万人次,入岛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月10日-12日,出岛高峰期主要为2月14日-16日;前往海南的客源地TOP5为: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春节假期间,三亚-北京、三亚—洛阳、三亚—厦门等多条航线(不区分方向)的平均客座率超95%。
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热门航线TOP10为(不区分方向):北京-成都、上海-北京、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北京-广州、三亚-北京、上海-成都、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成都-深圳。
广州地铁累计运客3亿人次
据广州地铁公布,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日至3月5日共40天),地铁线网累计运送乘客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74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
记者了解到,40天春运里,广州地铁线网列车安全运行5705万车公里,列车正点率为99.98%、运行图兑现率为99.99%,其间有18天提前及延长服务,车站运营平稳有序。在单项数据表现方面,单日最高客运量出现在3月1日,为977万人次;单条地铁线累计客运量排名分别为三号线(含三号线北延线)5919万人次、二号线3934万人次、五号线3501万人次;单个车站累计客运量前三个车站分别为体育西路(1580万人次)、珠江新城(1094万人次)、嘉禾望岗(1045万人次)。
广州白云站迎来春运首秀
展望今后,广州北部将相比当下更大比例地承接整座城市的交通流量,在广州北部打造“交通枢纽”。近段时间以来,广州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频频集中在北部地带。“超级枢纽”广州白云站建成通车,白云机场东四西四指廊投运,实现T1、T2两座航站楼贯通。
2023年年底,广州白云站通车运营。作为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主要客站之一,白云站承接办理广州站、广州东站的普速车,肩负疏解绝大部分普速客运功能,同时兼顾部分高铁和珠三角城际客流,是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未来更新改造的前置条件。
今年新站、新线投入运营后迎来春运首秀,为春运运力提供了新动能。其中广州白云站累计开行列车4534列,发送110.2万人次。
作为国内国际航班、列车的中转站、到发站,白云机场和广州白云站极大程度提升了广州北部的人流量。将城市流量转变为发展增量,广州提出了广州北部增长极10年期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于日前通过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B
推动北部增长极向“开放枢纽”迭代升级
广州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北部增长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3月8日,16届63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北部增长极(含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北部增长极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再向“开放枢纽”迭代升级,助力广州向海而兴、向空而强。
GDP占全市比重力争达到20%
在发展定位方面,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谋划,对标上海虹桥等先进地区,《规划》研究提出推动北部增长极建成:国际航空开放枢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节点、国家空铁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地、广州北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地四个定位。
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分阶段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的目标值。到203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力争全面实现10分钟空铁旅客联运、半小时直达广州中心城区、佛清肇以及一小时湾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北部增长极辐射能力覆盖到中南、西南地区,国际航空开放枢纽能级显著提升。
到2035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500万吨,广州北站、白云站客流量均突破4000万人次,广州国际港集装箱到发运量1380万吨。建立完善现代化空铁枢纽产业体系,形成超3000亿级的临空产业集群,北部增长极GDP占全市总量比重力争提升到20%左右。
构建“3+5+4”重点产业体系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动力源。北部增长极将以四大经济形态(高流量的枢纽型经济、高技术的智造型经济、高能级的总部型经济、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导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智造高地、跨境电商高地、枢纽型消费高地、空铁科技创新高地。
《规划》指出,构建“3+5+4”重点产业体系,形成“大交通”“大物流”“大智造”“大商旅”发展新格局。北部增长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世界级铁路枢纽、轨道交通体系,提升空铁枢纽群辐射能级,须巩固提升3大空铁核心产业——枢纽运输与现代物流、航空运营与服务保障、先进交通装备制造。
《规划》明确,做大做强5大先进智造业:汽车智造、时尚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储能,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夯实北部增长极发展的物质支撑。
北部增长极将升级发展现代会展、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特色金融、现代都市消费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具有临空、临铁偏好的4大现代服务业,形成辐射区域大、附加值高、具有品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打造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
在空间格局方面,北部增长极以“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广州国际港”为支点,充分发挥空铁枢纽叠加的乘数效应,全力打造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成为引领北部增长极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统筹推进东、西两翼产业协同发展,筑牢北部增长极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支撑。
《规划》指出,以北部增长极为核心枢纽,构建东西向广佛肇优势产业联动发展轴和南北向广清韶产业转移协作发展轴,带动粤北地区快速发展,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加强与知识城、东部中心、南沙新区供应链合作,强化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提高产业开放平台发展水平。
北部增长极将以空港为龙头、铁港为特色、海港(河港)为延伸、数字港为纽带,搭建四港联动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强化重点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四港”联动发展格局。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代国辉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李竹 实习生 刘一好 通讯员 穗府信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