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呵护成长”,第二届广州德育论坛举行
上一堂鲜活的思政课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杨佩以《延续文化血脉》开题,通过南沙黄阁镇麒麟舞纪录片开启议学任务。
7月9日至10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白云区教育局、南方都市报社承办的第二届“广州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读懂孩子,呵护成长”。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中山、四川成都、福建龙岩、贵州黔南州、西藏林芝等地共64名教育界专家大咖齐聚广州,共同探讨科学育人的路径,铸造一把读懂孩子的“金钥匙”。
在10日举行的德育沙龙专场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分别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时代新人》《五育融合关爱孩子成长》《协同育人助力孩子成长》《文化建设赋能孩子成长》《活动实践引领孩子成长》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谋德育高质量发展。
在德育主题沙龙环节,各专家学者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时代新人》探讨如何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沙龙通过课例分析,全方位展示广州构建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平台,让思政课更加有“温度”。
主旨报告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其中主旨报告环节由广州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刘琦宝主持,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程京武作主旨报告。
程京武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具体来看,新征程上的新任务是指要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新体系里的新内涵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新要求中的新标准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例展示 创设课堂情景、体验式课题探究
一堂鲜活的思政课应该怎么上?现场举行了课例展示环节,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英主持。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兴贤小学教导副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梁月群带来小学学段主题课例分享,她以《生活离不开他们》开题,邀请学生们分享身边最美的劳动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杨佩带来初中学段主题课例分享,她以《延续文化血脉》开题,通过南沙黄阁镇麒麟舞纪录片开启议学任务;广州市培英中学思政课教师凌秋霞带来高中学段主题课例分享,通过体验式课题探究,邀请学生们以白山村为例开启新农村故事分享会;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陈荷带来中职学段主题课例分享,从中职生个人感触出发讲述中国近代史,充分利用广州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创设课堂情景,让历史学习活化、让理论学习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沙龙研讨 打造示范课,让金课亮起来
沙龙研讨环节由广东药科大学宣传(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龙主持。
湛江中医学校思政教研室主任周金明认为,“学生的心思定了,理论才能进头脑。”
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志丹表示,理论的创新是伴随实践的创新而来的,从理论的创新到理论的武装,就涉及到转化的问题。“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生命伦理教育馆开展教学,让学生有很现实的体验感。”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办公室主任唐素丽表示,区教育局坚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共同体。
黄埔区玉泉学校党总支委员、副校长梁宇恩分享,学校积极建设大思政课的新样态,打造一系列的“思政+”课程,比如思政+学科融合课程、思政+党建引领课程、品牌德育课程。
广州市白云区龙岗学校副校长陈长林提到,经过一年的探索,学校在“思政教育进课堂”方面有两大亮点。一方面,学校创设思政学堂,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学堂中,开展系列的思政课堂。另一方面,学校将学科教学融入思政课,开展了一系列的示范课。
广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曹群作总结点评。曹群建议,要发挥行政力,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体制机制;发挥学术力,积极打造示范课,让金课亮起来;发挥行动力,设立相关的项目和奖项,比如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比赛,激励、带动一线老师行动起来,形成更好的气象与氛围。
BⅡ01-03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叶可可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程安 李文 王诗琪 刘哲 实习生 罗佳雯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技术:麦毓轩
设计:张许君 李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