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奠基人,中国MPA之父

夏书章,推动行政管理学重建发展的“老兵”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孙小鹏 07-30 00:00

  2023年10月,南都记者专访夏书章摄于家中。

  《人民日报》发表夏书章文章《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

  夏书章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期间(1945年)。

  “无法相信,何以平静!”

  7月24日下午,南都记者多方证实,夏书章已于当天逝世,享年105岁。

  作为我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界的泰斗和领军人物,夏书章教授为中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的创立和发展奉献了一生的智慧和心血,被誉为“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奠基人”“中国MPA之父”“新时期中国政治学重建首倡者之一”。

  他曾说过:“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来说,行政‘行’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业‘专’的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正是对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一生对学术事业孜孜以求的最好的注解。

  事实上,从夏书章家中的摆设,便可窥见他坚持“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干到老”的人生追求。他家客厅里三面墙都摆满了书柜,书挤到桌上、挤到过道的临时书架上还是放不下,就放在地上。“只要有需要、有兴趣、有条件,90岁也一样学,学习始终是一件应持续终生的事情。”

  初心

  个人的前途必须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五四运动那年,夏书章出生于旧社会的一个平常家庭,所处的时代环境正可谓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从小就阅读古书的他,十分欣赏“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的观点。当时就觉得国家“患了病”需要医治,最好的医生是要把国家“医治”好。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兴旺,就需要医治国家的医生。用夏书章的原话来说就是:“经济不解决问题,要通过政治来救国,当时就是这种‘天真’的心态。”

  夏书章坚信,个人的前途必须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是我们作为个人的奋斗初心,也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志向。抱定了这个志愿后,无论是生活如何艰辛、政治学术环境怎样变化,他都痴心不改,对他所钟爱的学术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因此,即便他中学时期各科成绩都不错,但面对当时最时髦的理工科,以及人文社科里面最热门的经济学,他没有征求任何人意见、自作主张选择了政治学。“最简单也可以说是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国家能够强大,想通过对政治学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明白国家强大的机理,找到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现状的方案。”

  1939年,夏书章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系;1944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立陶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前身),攻读公共行政学研究生。1947年7月起,他被时任校长王星拱聘请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从此便终生与中山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重建

  作为唯一顾问,亲自参与中国MPA组建工作

  夏书章教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发表论文呼吁重建行政学科的人、是行政学恢复过程中编写出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的人,也是第一位撰写出版行政管理学专著的人,他在新中国行政管理学重建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1979年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夏书章率先响应,在1982年1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出第一声呼吁:“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这一声呼吁,打破了30年中国行政学的沉寂局面,恢复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拉开了中国行政管理学重建并复兴的序幕。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重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夏书章以1982年在全国政治学讲习班所讲的“行政管理”讲稿为基础,协同黑龙江、吉林、山西、湖南四省社会科学院的部分科研人员和骨干,集思广益,于1985年出版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行政管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教科书,为这门学科定下了理论框架和实质内容。该书确定和阐述了我国行政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创新,本着“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及其普及和提高而继续努力”的宗旨,夏书章邀集所在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老、中、青三代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于1991年6月主编出版《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版)新教材,使之体例更完整、观念更新颖、内容更充实。并且不断再版更新,至今已经推出第五版。

  1998年,夏书章教授在国务院学位办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发表了“设置公共行政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议”一文,倡议引进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他和全国同行们的呼吁与努力,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设置方案》,并组建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夏书章教授担任了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唯一顾问,全程指导并亲自参与了中国MPA教育的论证、筹备、试点等工作。作为中国第一个取得哈佛大学MPA学位的学子、中国第一个提出引进MPA学位的学者、以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唯一顾问,夏书章教授为中国MPA教育发挥了卓越的学术领导作用,也由此被誉为“中国的MPA之父”。

  治学

  “只要一息尚存,仍当努力耕耘”

  事实上,作为新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夏书章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他的学术活动和生活实践不仅向后学垂范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也向世人展示着他一贯倡导并且身体力行的公共行政精神。

  据了解,夏书章十分注意以独立、严谨的学术精神引导着行政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在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上,坚持独立、严谨的学术精神。夏书章教授授课时的上下课一直非常准时,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每次会议也必定提前到场。这一点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一直传为美谈。

  严谨治学的夏书章教授可谓著作等身、成果卓著,也拥有很多桂冠。至今出版著作、译作和教材约40种,发表专题文章500多篇。获奖项目众多,如:1991年获(世界)东部地区公共管理组织(EROPA)颁发的“卓越贡献”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的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2006年4月获年度公共管理国际奖,2006年12月获中国政治学会特殊贡献奖,2007年9月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9年获广东省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得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但夏书章始终用淡然、谦和的态度对待这些成果和荣誉,他把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改革开放后“时代需要、社会进步和有关各方面的日益重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不逢时老逢时,耄耋欣幸历盛世”。

  同时,他从不满足于这些成就,时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行政管理学新的领域。“只要一息尚存,仍当努力耕耘。”

  《夏书章口述史:为时代立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就记载了他坚持“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干到老”的人生追求。书中提到,他平时不是去办公室看材料,就是到中山大学附近的书店看新书;他保持着每周去学院取阅报纸来更新知识的习惯,比如《参考消息》《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从中时时了解我们国家以及行政学如今蓬勃发展的态势,并为之感到高兴。

  “我希望能继续做一个摇旗呐喊的‘老兵’”,这既是夏老的自我期盼,也是夏老对大家的谆谆教导。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摄影:南都记者 孙小鹏(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