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至少16项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出台
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位。2024年以来,各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加快落实,出台了系列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发现,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共发布了至少16项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文件,涵盖创业投资、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等多方面,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其中,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和私募股权的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优化“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环境,培育有利于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并成长壮大的良好生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和资金提供方,正充分利用自身金融产品、服务等多种资源和科技企业有效对接,打造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截至12月18日(下同),据wind数据,今年来A股IPO数量为95家,总募集614.4亿元,30家证券公司分别为其提供了保荐、承销等服务。其中,今年以来新登录科创板的企业15家,占比16%,总募资151.6亿元;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地”,今年来新上市企业22家,占比23%,总募资45.5亿元。
据上市公司公告,自今年6月份“科创板八条”推出以来,科创板企业新披露的并购交易近40单,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9家证券公司合计承销了245只科创票据,总承销金额达68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59家证券公司合计承销了1825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总承销金额588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4%。
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基金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加紧布局科创基金。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2家公募机构成立了32只(合并份额计算)科创板主题基金,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68%,合并发行规模49.1亿元。
2024年是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后首个完整年,在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上,商业银行答题成绩如何?南都·湾财社选取了在A股上市的6大国有行和9家股份行作为分析样本,探讨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服务质效和最新谋篇布局。分析发现,上半年,国有行科技型企业贷款总额、增速普遍高于股份行,但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例普遍高于国有行。在组织架构上,今年以来,至少10家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科技金融相关机构。此外,设立科技特色支行或专营机构也成为各银行共同的动作。
科技金融落地之年,商业银行答题如何?
据央行和银行财报数据,截至6月末,15家样本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利息,下同)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半年增加5.6%。15家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61%,超过全国总量的“半边天”。
15家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下涉及科技型企业贷款数据均不包括农业银行),其余14家银行在财报、社会责任报告或业绩说明会等报告中公开了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等数据(不排除各银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截至6月末,14家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10.5万亿元,占总贷款及垫款的8.1%;14家银行科技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了1.3万亿元,半年平均增幅为14.5%。
上半年,国有行、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接近总贷款及垫款的2.6倍,科技型企业贷款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服务质效继续提升。今年9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介绍,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总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若以14家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半年增幅14.5%计算,年化增速达29%,高于过去5年全国年均水平。但考虑到银行信贷“开门红”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上半年放贷节奏普遍快于下半年,14家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全年增速预计较上半年年化增速略有回落。
国有行科技贷款增速更高 股份行科技贷款占比领先
上半年,样本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仅远高于总贷款增速,且年化增速也高于过去5年全国科技型企业贷款平均增速,但内部分化明显。
从总量上看,截至2024年6月末,5家国有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7万亿元,均值1.3万亿元,在公开数据的14家银行中占比64%,国有行在科技金融上依旧发挥“领头雁”作用;9家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8万亿元,均值4186亿元。
在增速上,国有行、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半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7%、13.2%,国有行不仅平均体量更大,增速普遍也更高,但个别股份行半年增速接近或超30%。
另一方面,虽然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体量较国有行相对较小,但占总贷款比例均值更高。9家股份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占总贷款及垫款比例均值为9.5%,5家国有行均值为7.2%。其中,3家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占比超过10%,9家在6%-9%区间。
此外,在客户体量上,国有行中仅两家公布了科技型企业客户数,户均贷款余额1835万元;9家股份行中除中信银行外均披露了科技型企业客户数,户均贷款余额1025万元。可见,国有行科技型企业户均贷款高于股份行。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 4家银行上半年增幅超10%
在科技创新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新征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商业银行上半年支持力度如何?根据半年报,7家上市国有行和股份行公布了相关数据。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上看,这7家银行分化明显。其中,有4家在2万亿元以上,最高的为3.1万亿元,另外3家则为数千亿元。
从增幅来看,与2023年末相比,有4家银行截至2024年6月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较高,达10%以上。其中,有国有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今年上半年增加超过5000亿元。
至少10家在总行层面 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首篇,商业银行也纷纷将其纳入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银行财报、社会责任报告及公开信息发现,为推动科技金融战略实施,各家银行均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6大国有行和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至少10家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比如设立科技金融中心,或建立科技金融工作专班/领导小组。
在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相比银行普通信贷部,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可围绕科技型企业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数量最多的已经超过200家。不过,在商业银行铆足劲发力科技金融的同时,如何评定这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服务成效,仍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 上一篇:金融协力 粤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