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从化温泉何日重现辉煌 专家点题顶层设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12-25 00:00

  流溪温泉广场上的地标建筑之一凤凰生态直播间。

  从化之献策

  早在2010年,从化温泉便被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评定为中国首个“世界珍稀温泉”。作为“中国温泉之都”,从化在明清时就已被列为游览胜地。然而近年来,“从化温泉”这块金字招牌有所暗淡,尤其是今年5月,国家文旅部公布了新一批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从化温泉再次落榜。

  从化温泉品牌老化、产品老化、资源分散等问题已不容忽视,“老温泉”又该如何焕发新活力呢?听听专家、行家们怎么说!

  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政府要把好顶层设计关

  从化拥有亚洲独一的温泉资源——小苏打温泉,又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温泉产业上拥有先发优势。“但是,资源不是获批‘国家级’的必然条件。”世界旅游论坛中国区战略顾问、上海景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周鸣岐表示,“温泉”这一资源,从广东乃至全国来说,并不是稀缺的,仅有自然和历史优势,对于从化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顶层谋划和全面布局。”周鸣岐表示,大的文旅项目的开发,往往都是和房地产进行配套的。如今,这种商业模式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正视从房地产到金融资产的转变。如何形成良性的资金流和产业闭环,如今也是顶层谋划中的重要一环。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主任、中国温泉可持续发展综合应用产学研基地主任李鹏表示,从化温泉的形象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近期从化温泉周边的溪头村、生态设计小镇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都处于散点开发的状态,没有整合到从化温泉的目的地品牌营销中。”

  “要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需要从硬件和环境上针对性的进行改造。”李鹏指出,虽然近期出台了一些规划,但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首先,新老温泉相隔15公里,功能布局与整合营销都不到位,呈现的还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其次,交通是硬伤,105国道的旅游功能被运输功能拖累,又缺乏更多的慢性交通连接。最后,政府对于区域统筹发展的投入也是不够的,新老温泉的管理不统一,规划不协调,交通不联通,功能不协调,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加大力气整改的地方。

  “从化温泉再开发,不是在空白上开发,而是再开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质量标准委员会温泉服务标准分委会主任彭青表示,从化温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发以来,近80年的开发,到目前沉淀了大量酒店及度假村,它们占据了较好的地理位置,但是设施陈旧,产品落后,如何改造及提升存量市场的过时产品,是建设国际度假中心最大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从化温泉的无序开发、缺少高水平规划,是从化温泉低层次开发的原因之一。”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引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霞建议,在做好顶层设计上,应该统筹温泉资源发展,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温泉与文化、科技、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元素融合发展。

  一个好消息是,就在今年的7月,一场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围绕“老温泉 新活力”规划发展的探讨在从化举行,活动邀请了众多规划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当地政府机构共同为从化温泉把脉。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主任、广东省景区协会评定专家方远平正是受邀的专家之一。“从化温泉的开采权产权分割不清晰,国有、私营温泉各自为政,温泉度假资源较分散,未形成统一的温泉度假区,导致过度和无序开采。”因此,在圆桌论坛中,他首先就提出应整合从化温泉资源与产品,整合分散的温泉度假资源,不同产权主体的温泉度假区要相向而行,按照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产业链协同,形成温泉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提升区域资源价值

  把握“百千万工程”和环“两山”示范区机遇

  李鹏在采访中谈到,从化温泉的核心吸引物是温泉,但是其周边的乡村、生态、农业产品也具备很大的潜力。“应对从化温泉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再梳理,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

  方远平也指出:“可借力‘百千万工程’和‘环两山’示范带,整合温泉旅游周边资源,实现区域联动,赋能乡村振兴。”他表示,温泉是从化“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中的“生态价值创新翼”“美丽健康发展带”和“流溪河全流域生态价值创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温泉镇也是从化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的核心区域。而环“两山”示范区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发展实验区、岭南特色的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从化位于该片区内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从化温泉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结合“百千万工程”“环两山”示范带典型村、镇、县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温泉镇升级改造,打造温泉小镇、温泉美丽乡村、温泉文化小院,发展稻田温泉、森林温泉、花海温泉、荔枝温泉等多种特色乡村温泉产品,赋能乡村振兴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同时,以温泉镇为核心度假区,联动周边古村落、美丽乡村示范带、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等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线路串联,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武文霞也建议,依托“百千万工程”,可大力推进温泉与镇、村共建共融,与景区景观联动打造,加快产业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新农村建设和温泉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走产业融合之路

  以“温泉+”推动新业态融合与集群化发展

  方远平表示,从单体来看,从化不缺乏比较高端的温泉业态,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温泉酒店,如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圣托利温泉庄园、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等。但整体来看,从化利用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如从化温泉镇主要进行传统的温泉疗养、温泉洗浴、景区观光等项目的开发,缺乏与科技、生态、文化、娱乐、会议等其他特色项目联动开发,造成旅游主题较为单一、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现在很多文旅企业都在走产业融合之路,‘温泉+’也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文霞认为,从化温泉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生态等资源,采取温泉+文旅、温泉+疗养、温泉+研学、温泉+农旅、温泉+疗愈等多种方式,将温泉资源融入到医疗康养、运动健身和农文旅等领域。

  “数字科技在温泉旅游产业的应用,拓展了产业边界,融合温泉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催生了新业态,为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新动力。”方远平表示,可应用数字科技推动温泉+文化、温泉+乡村、温泉+科技、温泉+动漫、温泉+音乐、温泉+艺术、温泉+运动、温泉+美食、温泉+康养、温泉+研学、温泉+荔枝等新业态的融合与集群化发展,打造温泉主题公园,助力从化温泉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突出特色与优势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从化温泉创新

  “从化温泉这一品牌有一定的历史,曾经影响力也很大。但是面对大湾区整体温泉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发展,它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方远平表示,从化温泉品牌、产品老化、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及文化挖掘都有待提升。他建议,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从化温泉创新发展。如以科技创新赋能从化温泉新场景,打造智慧温泉。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从传统场景向创新型、体验型、虚拟型、临时型等场景延展,升级打造温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名人轶事、诗词歌赋等,通过可视化、可互动的数字化展览平台向游客重现,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温泉文化体验。目前,从化温泉面对的市场客户群也较局限,特别是对青少年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可融入游戏动漫等二次元,关注Z世代旅游需求,推动温泉旅游市场创新。

  另外,可充分利用绿色低碳技术赋能温泉的节能减排,打造绿色温泉示范区。如,应用光伏等绿色低碳技术,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实现温泉节能减排;从温泉度假、餐饮、游览等方面充分体现绿色设计、碳减排、节能管理的理念;从绿色标识、绿色信息服务等方式对游客进行绿色行为引导,增强游客对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双碳”战略,建设生态、低碳、便捷、高质的新型温泉文旅服务体系,打造绿色低碳温泉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