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并购重组十条”来了!
力争到2027年,打造约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广州“并购重组十条”来了!4月8日,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广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十个方面明确广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任务。
《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推进不少于60单具有代表性的并购重组案例,围绕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培育3-5家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并购基金管理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并购交易和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并购提质效果明显、资源配置日益优化的区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并购重组的“意向库”和“标的库”
《若干措施》提出,以并促引赋能现代化产业向实向新发展。推动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的并购、补链强链和需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等,增强综合竞争力和产业链主导力。
在分类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若干措施》表示,支持具备相关资源、运营经验、人才储备、整合能力,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及跨境并购,注入优质资产;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市公司,开展同行业和上下游的吸收合并,提升产业聚集度;指导资产负债率较高以及需要集中资源做强主业的上市公司剥离转让资产,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
《若干措施》还提出构建并购重组库。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产业+金融部门协同,分类别、分领域、分阶段动态储备并购重组的“意向库”和“标的库”,实现“产业导入+资本增值”双轮驱动。
在搭建对接交流服务平台方面,《若干措施》称,依托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广州市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广州市国资并购联合会等平台组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政策宣贯、资源整合和交易促进三大功能。
呼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
《若干措施》还强调了证券服务机构的专业支撑服务:督促证券服务机构提高对产业的把控能力以及专业的并购服务水平,推动证券公司的并购重组综合服务团队,联动产业研究、投资、投行、资产管理、融资等业务条线,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顾问服务。
此外,在拓宽并购重组的融资渠道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创新组合融资工具,用足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各类政策,做大做强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广州国资产业发展并购基金等并购类基金,支持链主企业及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设立。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用足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各类政策”的提法是对一个月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呼应。
今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具体为: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广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在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后,迅速落地了多个项目。
比如,工商银行为广州优质科技企业并购交易提供并购贷款支持,该项目的并购方为某产业集团,此次并购可实现其数据安全领域业务拓展,补足能力版图,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数字安全核心能力底座。
又比如,3月21日,浦发银行广州分行成功投放区域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为广州某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购交易提供并购贷款,融资期限8年。交易完成后,将有力推动企业实控人进一步落地其全产业链条布局的战略规划,助力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分析称,“用足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各类政策”的提法,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借助相关政策,重点开展对科技型企业的并购整合。这一举措将金融工具与产业升级直接挂钩,既帮助上市公司降低并购融资成本,又加速科技创新要素向本土重点产业集聚,有利于广州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创新技术融合发展、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