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0家低空企业+1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 新质生产力如何改变出行习惯?

羊城学堂“老城市 新活力”系列讲座(总第815期),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颖担任主讲嘉宾。
南都讯 记者蒋臻 通讯员穗交通宣 近日,羊城学堂“老城市 新活力”系列讲座(总第815期)在广州图书馆如期开讲,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颖担任主讲嘉宾,以“交融天下 通行八方,广州交通助力美好出行”为题,用翔实的数据展现了广州交通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并以公交惠民、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广州交通出行的日常新体验。
“区区”通地铁 日均客流量位居全国第三
作为底蕴深厚的千年商都,广州始终立足交通资源禀赋,奋力打造“融通全球、引领湾区、统筹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目前,白云国际机场拥有71家航空公司,236个国内国际客运通航点,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连接国际及地区近100个目的地,每周往返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700架次,年旅客吞吐量7636万人次,位居全球第12、全国第2,基本形成高效通达全球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
作为世界唯一历经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港口,如今,广州港已成为联通世界的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线180条,连通欧洲、美洲、非洲、澳洲、亚洲等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广州已初步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3小时辐射华南主要城市、8小时直达国家级城市群。2024年,广州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45亿人次,其中,广州南站8938万人次,单日发送纪录最高达到47.8万人次,连续多年居全国高铁站客流量前列。
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路主枢纽,广州不断强化对外辐射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高快速路骨架路网,公路网络编织出一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全国的立体交通网,多条高速公路与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1小时湾区生活圈初步形成。
广州已实现“区区”通地铁,形成“1000公里+”的城际和城市轨道网络,其中城际轨道338公里、城市轨道777.1公里(地铁751.1公里、有轨电车26.0公里)。地铁运营线路19条,线网总里程稳居全国第三,日均客流量位居全国第三。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线——地铁18号线,实现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30分钟互达。
停车供需比逐渐上升 开通1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交通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州从扩容增量、盘活存量、信息引导三个维度,综合施策缓解停车难。目前广州共有停车泊位438万个,小汽车保有量403万辆,停车供需比从2019年的1.06逐步提升,至今接近1.09,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供给体系。打造的“广州泊车”停车信息服务平台,累计用户量达290万人,已发布5470多家经营性停车场、约244万个泊位的动态信息,实时打通停车人与停车场之间的信息渠道,提高停车泊位利用效率。
近年来,广州坚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22年获评“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如今,广州致力于构建“两网融合、服务升级、智慧赋能”的公共交通体系,以贴近市民需求为导向,推动地铁与公交“两网融合”,大力发展社区微循环公交,试点需求响应式动态公交服务新模式,实现地铁与公交的线网协同和服务互补。目前,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为100%,全市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率基本达到100%。
广州累计开放城市测试道路超过2600公里,其中开放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263公里,实现三个先行试点区(南沙区、黄埔区、花都区)测试路网贯通。积极推进区域联网成片,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花都、南沙区等多个区域实现示范运营道路场景互联互通,广州市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域全国领先。已开通东风路环路、广州塔线、琶洲环线等12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累计运送乘客数量突破119万人次,总运行里程超过230万公里。
广州已汇聚4200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核心企业不乏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全球独角兽”企业。低空经济已经在丰富出行方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拓展观光旅游、提升应急服务水平等应用场景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