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从深海科技到市井烟火气

他们的奋斗故事 勾勒出南沙的无限可能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王美苏 郑雨楠 代国辉 吴文伟 10-14 23:30

  10月9日上午,在广州南沙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上,从南海1522米深处采集的“源火”首度亮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超深海区域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分解气体以获取“源火”,为火种获取方式贡献了一个精彩的“首次”,也向外界展示着南沙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实力。

  近年来,无论是向海图强的科技创新,还是尽享滨海城区的安居乐业,南沙的面貌有了十足的变化和提升。这片热土的变化由一位位南沙“先来者”共同书写。当南沙“深海骑士”从欧美巨头手中夺下深海机器人国际订单,当95后港青立足南沙独闯大湾区文创市场,当美国女婿从纽约律师变身南沙酒馆老板——这些截然不同的职业轨迹,共同勾勒出南沙的无限可能。科技硬实力与城市烟火气在此交融,为“先来者”提供舞台,向“后来者”发出邀约:在这片向海而兴的热土,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新南沙故事”。

  南沙“深海骑士”马亦鸣

  击败欧美巨头

  改写全球海洋科技版图

  浩瀚的深海之下,涌动着人类探索深蓝的梦,吸引着各方竞逐。

  在这中间,有一群来自南沙的“深海骑士”正以技术为笔,在世界版图上书写下属于国产深海机器人的创新坐标。马亦鸣,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海智人”)的创始人、CEO,正是这群人中的领航者。

  时间回到今年6月。马亦鸣和他所带领的深海智人团队,击败英国、荷兰等国的行业巨头,成功斩获阿联酋电信集团旗下海底光缆承包商的订单。这是中国深海机器人首次实现商业化出口,标志着国产高端装备在全球海洋科技赛道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深海智人此次参与投标的深海机器人命名为Phoeni x600(凤凰座600),寓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代表着重生和希望,其中的每一行代码、每一颗螺丝都源自中国团队的自主研发,是整套可悬浮式深海管缆埋设机器人系统,最大下潜深度3000米。

  “3000米是一个商业级最深海域,再深一些比如说4000米、5000米、6000米都是科考级,所以这也是目前全球深度最大的商业机器人。”马亦鸣进一步解释道:“它铺设的不是电缆,而是光缆,相当于在深海里用机器人执着头发丝穿针引线,这对机器人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最终,凭借着“深海凤凰”技术全自主、服务零时差、价值最优解等核心差异化优势,深海智人以“零瑕疵”的技术方案打动客户,从已经与客户有数次合作经验的竞争对手手中抢过这张订单,赢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深海智人此次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场马亦鸣持续了十年的技术沉淀与信念积累。

  长久以来,深海机器人都是海洋工业领域的技术金字塔,涉及耐压与密封、组合定位导航等十多项关键技术。国内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产学研发展不充分,全球市场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

  2015年,马亦鸣被派往英国,来到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整机供应商企业,并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及主导了多个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海洋机器人项目,接触到了海洋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标准体系,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内与国外在该领域存在的差距。

  正是这样的差距,让他认识到,在国内加快发展海洋机器人的紧迫性。

  2021年,马亦鸣选择来到广州南沙,创立了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他表示:“选择南沙是看中这里‘政策+生态’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坐拥大湾区核心区位,让企业能快速连接全球资源。另一方面,从企业初创时的资金、场地,到后续的人才引进、研发补贴,南沙政策上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及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也加速了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进程,成为企业壮大发展的底气。

  2023年,深海智人三位核心初创成员在南沙聚齐,立足深海工作级水下机器人、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海洋通用型机器人三条产品线,开始正式推动深海智人的业务。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马亦鸣和创始成员依靠专业的技术功底和广阔的行业视野,组建带领团队克服十几项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

  95后港青江志成

  跨界创11年样样掂

  立足南沙独闯大湾区文创市场

  “95后”被誉为“天选创业者”一代,江志成似乎如此,今年才满30岁,已驰骋内地创业11年,先后在进出口贸易、餐饮、文创等领域留下了深刻足迹,颇有建树。

  多次跨界,是因为他心怀奇特的“危机感”,认为任何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不主动寻求变革,终将被市场淘汰。“我很喜欢All in,创业从没想过退路,只有一个理念:我可以从头再来,因为我还年轻,哪怕四五十岁也如此。”

  读小学时,江志成就“倒腾”起了买卖。他将气球分装零售给同学,在用其所得购买MP3租借给同学。读大学时,江志成退学创业,依托广州完善的批发市场体系,卖过零食、服装。2016年后,他退出餐饮行业,投身文创市场。

  如果说,前十年,江志成在汲取“人多力量大”的合伙创业优势,那么从2023年2月入驻“创享湾”基地成立广州南沙铂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他开始独闯市场。

  熟悉广深港,江志成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优势突出,但文创产业较薄弱。回归大湾区,以成熟的文创产业经验,集中精力开拓私域市场,成了他自我验证的方向,期望创造“有价值的快乐”,最终为公司取名“铂乐”。

  江志成直奔南沙落脚。“这里有节奏舒缓的环境,适合沉下心做事。靠近深港地区,交通方便。政府能提供专业且成熟的港澳青创服务,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创业者的重要支撑。”

  面对同质化明显的文创市场,江志成立足湾区文化,紧盯儿童细分赛道,在产品设计上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因此,他用人不守“常规”:不看文凭只看能力,不设任何KPI、不打卡不加班,通勤半小时以上不录用。下午6点办公室自动熄灯,以便员工准时下班。“我希望帮助员工保持纯粹、松弛、快乐的心态,才能萌发更多无拘无束的创意灵感。”

  扎根南沙一年,江志成适应下来,才开始招兵买马,看了上千份简历,面试了300多人,最终留下十多人。团队的设计师们,时常会到周边的幼儿园,以免费授课的方式采风,了解儿童需求,寻找产品灵感。短短一年多,他们的原创产品已有23个系列,每个系列3-4款,并注册了多项版权。例如一款儿童彩色刮画,既能刮出南沙不同的风景地标,也能分男女刮出不同的职业角色,深受孩子们喜爱。

  真正的重头戏,是团队花了8个月设计的“世界的南沙”文创礼盒,包含了插画日记本、菱花镜、徽章等6款产品,富有南沙文化特色,细节之处见真章。立足南沙走向大湾区市场,江志成期待它的上市反响,但不强求短暂变现。

  “我更希望验证私域市场的可行性,如何发挥文创价值,能否延展形成生态链。”他说,当“南沙模式”打造成功后,公司将有计划地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以点连线形成区域联动,让湾区文化融合的文创产品成为载体,小朋友能寓学于乐,“大湾区是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同体”。

  美国女婿Nathan

  从纽约律师变身

  南沙酒馆老板

  在美国从事律师工作的Nathan意识到自己并不享受律师这个工作。2012年,跨越一万多公里的距离,Nathan跟随妻子ZI从纽约来到广州,逐渐融入老广生活。

  2021年,ZI和Nathan跟随父母回到南沙定居,没多久便爱上了这里舒适的生活氛围。

  当时,南沙适合年轻人的西餐厅还不多。机缘巧合之下,2023年,夫妻二人用业余时间在家附近开了一家休闲餐吧。

  这家坐落于黄山鲁森林公园脚下的餐吧,拥有一个极具美式风格的名字——Hillside。“我很喜欢黄山鲁森林公园,希望将山边的风景与大家分享。”Nathan说。

  特别定制的大理石桌面、蕉叶状的老式吊扇、南洋风格的餐边柜,墙上悬挂的画像宛若欧洲的古老餐厅……从桌椅材质到灯饰、风扇,餐吧的每个物件都是精心挑选的。

  一开始,Nathan希望做传统风味西餐,但受限于厨房面积,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怎样合理利用空间、提升做菜效率。考虑到大多数人对西餐的第一印象就是牛排,最终选择从这一品类入手。

  开餐吧几乎占据了Nathan的所有业余时间。有客人预订了傍晚6点钟的派对,他五点下班,六点刚抵达餐吧便要立刻冲进厨房,ZI也会尽量抽时间早点回来,帮他预备好东西。

  后厨的工作很辛苦,只有Nathan和ZI的弟弟两个人,也因此,今年Hillside从餐吧变成了酒馆,提供鸡尾酒、节日活动和派对预订餐饮服务。ZI说:“酒馆日常供应一些比较传统的鸡尾酒,但也会因应季节或者节日研发特色的鸡尾酒。”

  三年来,Hillside渐渐成为社区内外籍人士和年轻家庭的聚集地。每周都能见到来自不同国家、港澳地区还有内地的客人。餐厅一角,悬挂着他们与来访客人相聚的照片。南沙的飞速变化,Nathan看在眼里。他仍记得2006年,从香港乘船首次来到南沙时的景象,放眼望去,只有一两栋大楼,四周是成片的李子树、香蕉树和大片大片的农田。彼时的南沙尚在起步阶段,作为广州最南端的新区,交通与配套都还在完善中。15年后,Nathan再次来到这里,已是另一番景象:地铁18号线开通、南沙港区四期建成、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启动、多座跨江桥梁通车——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在珠江口舒展壮美画卷。

  虽然南沙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非常宜居,“comfortable(舒服)”“chill(安逸)”是他们对南沙的第一感受。“南沙的生活很放松,尤其是晚上人不多的时候,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Nathan说,有时他们也会带着狗去周边爬山、露营,看前来游玩的家庭放风筝,坐一整天也不觉得厌烦。

  便利的制度也吸引了更多人来南沙创业就业。“这些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带来了资金、业务和人才,也给我们带来了间接的帮助。”Nathan感受到,近年来,南沙不断简化外籍人士工作和居留手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国际化,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寻找发展机遇并扎根于此。

  Hillside不仅是酒馆,也是他们生活的延伸。Nathan希望,随着南沙经济发展和多元社区形成,Hillside能成为一个小型文化窗口,不仅是提供餐饮体验的空间,也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让更多外国人和中国人在这里相聚,相互认识、交流、了解。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创享湾区记者 莫郅骅 王美苏 郑雨楠 代国辉 吴文伟

  摄影:南都·创享湾区记者 钟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