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追梦人变筑梦人 排球女将变身孩子王 省教师能力大赛夺冠

盐港中学体育教师林琳还学习了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她希望把“女排精神”融于教学之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伍曼娜 霍健斌 02-27 01:30

林琳,36岁,籍贯辽宁。原广东省女子排球队队员,现为深圳市盐港中学体育教师。

  人物 档案

林琳,36岁,籍贯辽宁。原广东省女子排球队队员,现为深圳市盐港中学体育教师。2003年,从辽宁女排转会到广东女排,2006年底因伤病退役,2008年继续完成在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业,2014年来到深圳走上教师岗位。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中,夺得高中教育组冠军。有望凭借这个奖项,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仅有一个优势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学生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我也一直在向学校优秀的老师请教,自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

——林琳

目前,全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较为缺乏,与此同时,很多专业运动员却面临着退役转型的问题。因此,部分专业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转型成为体育教师,深圳市盐港中学体育教师林琳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中,深圳市盐港中学体育教师林琳从15位不同学科省赛第一名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高中教育组冠军。她也有望凭借这个奖项,在从专业运动员转型成为教师的第6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林琳是原广东省女子排球队队员,2014年来到深圳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多年的排球职业运动生涯,让她在体育学科教学上如鱼得水。不过,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仅有一个优势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在不断充实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林琳逐渐意识到教师身上有着特殊的育人重任,她也在育人之路上更为严苛的要求自己,每做一件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

转型

偶像是“铁榔头”郎平

带着不服输的韧劲成为教师

林琳身高1.82米,从小就在运动方面有优势。在发展体育特长的过程中,她开始接触到排球运动。很快,她了解到“女排精神”,听到更多有关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传奇故事。与很多排球运动员一样,林琳将“铁榔头”郎平作为自己的偶像,带着永不服输的韧劲,投入到热爱的排球运动中,逐渐确定了成为职业排球运动员的目标。

2003年,林琳从辽宁女排转会到广东女排,继续在排球职业运动上追梦。不过,林琳的追梦之路有些坎坷。随着伤病越来越严重,2006年底她不得不退役,离开热爱的排球赛场。2008年,她继续完成在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业,并在2014年来到深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工作后,林琳不断提升自己,又很快完成了运动训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在排球运动员时期,林琳的时间基本围绕着两个事情展开,一个是训练,另一个是参加比赛。退役之后她开始思考,自己坚持多年的这项运动能不能有延续的可能性?“体育教师这个职业,能很好的让我把之前学到的体育运动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在林琳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是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另外一种形式。

转型成为体育教师后,林琳从一个追梦人变成了一个筑梦人。

作为一名专业的排球运动员,具备排球运动专业能力是她的优势。不过,她提到,有时候优势也是一种劣势。“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仅有一个优势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林琳还需要教学生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我也一直在向学校优秀的老师请教,自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

今年是林琳成为一名深圳教师的第6个年头。她说当好一名教师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心、耐心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在林琳看来,教师是一个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职业,教师身上有着特殊的育人重任,“教师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洒脱、大方、自在,有目标,想做什么一定就要做到,不管过程有多么艰辛都要坚持下去。”万小艺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她说自己的高中教师林琳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专业素质很强,平易近人。“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我们排球队的同学都很喜欢、很崇拜她。”

参赛

讲述女排梦教育梦

过关斩将在教师“奥运会”夺冠

林琳参加的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全省共约6700名青年教师参与“比武”。冠军选手将按程序向省总工会申报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因为比赛集合了全省青年教育精英,比赛含金量高,大赛也被媒体称为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奥运会”。

在这场属于教育人的“奥运会”中,林琳和全省其他参赛选手一样,从区赛、市赛到省赛经过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历时三个多月最终走进总决赛。其中,林琳所在的高中教育组共有15名来自不同学科组的省赛第一名的选手参加最后的总决赛。

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每位老师都希望尽可能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林琳贴合学科特点和个人特色,带着她熟悉的排球,以一身运动装轻松上台。在演讲中,她以“我的梦、女排梦、教育梦、中国梦”为主题,真诚而自然地阐述了自己从一名排球运动员到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追梦历程,展现了自己将“女排精神”融于教育教学之中的育人思路,平静中见波澜,平淡中见深情,深深打动着在场观众的心。

凭着扎实的功底、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林琳最终获得总决赛第一名,用一座沉甸甸的冠军奖杯,见证了自己从一名专业运动员到一名优秀教师的华丽转身。对于比赛结果,林琳说:“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作为一名从专业运动员转型而来的体育教师,林琳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信心满满。不过,在总决赛前她并没有对比赛结果有过多期待,没有给自己设定具体的名次目标,所以比赛过程也很轻松。“总决赛是高手对决,他们都是各学科非常优秀的教师,我还是本着学习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拼劲儿

曾经膝盖受伤打封闭比赛

如今备战依然很拼

在职业排球运动过程中,林琳也无法避免地遇到了各种伤病,“以前我经历过膝盖十字韧带断裂。”她记得,在广东女排时的一次比赛中,膝盖受伤连路都走不了,但她还是坚持把比赛打完。“那时候为了继续比赛打了封闭针,整条腿都是肿的”。

追求完美、不服输、不轻易放弃,是林琳作为运动员从骨子透出的韧劲及意志力。成为教师后,这样的韧劲同样延续在她的教学工作中。“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心尽力,将它做到最好。”这是林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区初赛、市复赛、省赛一路过关斩将,到省总决赛获得第一名,成绩的取得与林琳自身的踏实努力、勤奋好学以及意志力的支撑分不开。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每一场比赛林琳都会全力以赴,精心准备。

奔赴赛场的途中,她还在挤牙膏式抽时间准备比赛。在动车上,她抓住空闲时间再观看初中组比赛的视频,与站在她身后的包括盐港中学校长谢红越在内的盐港中学“林琳省赛智囊团”揣摩商讨比赛细节;酒店房间里,她中午不休息把手头资料理一理,晚上还拉着同伴模拟答辩;赛场校园里,她也是边走边在熟悉稿件。陪她参赛的同伴都感叹:“林琳真是太拼了!”

“新的一年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还想更多的学习,更深入的研究教育教学,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忙碌的身影从参加体育训练、参加体育比赛变为开展体育教学、偶尔参加教育教学比赛,林琳的人生赛道有了更多的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