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 带头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获点赞
信息公开关系到公众的行为选择,也起到了强化社区防控意识的作用


“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该邮轮的处置成了深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焦点事件。 南都记者 顾威 摄

防控疫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关系着公众的行为选择。信息公开做得好,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南都记者选取深圳首例确诊病例和首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现和公布、“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事件的处置和信息发布、确诊病例情况和活动轨迹的公开,考察疫情防控中的信息公开。
发现首起家庭聚集性感染: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
从信息发布的角度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深圳首例确诊病例和首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现和公布,是重要的考察点。
1月20日凌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广东省首例确诊病例出现在深圳,1月20日上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也发布了该例病例的通报,并透露了“另有8例观察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重要信息。很快,1月20日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20日全省确认新增1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深圳8例。
到1月24日,深圳官方公布了首批15例确诊病例(此前累计确诊的)详情,人们回看发现,此前首例确诊病例还牵涉一起家庭内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同一家庭内5人确诊,且其中一人长居深圳没有去过武汉。5人先后于1月10日至14日间入院就诊,但最终确诊花了一些时间。
回看深圳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官方信息显示,该病例涉及的66岁男性患者,于1月10日入院就诊,1月11日转至深圳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后来的公开信息显示,1月14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已利用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该名患者样本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深圳特区报》2月24日曾刊登了一则题为《深圳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的报道,该报道显示,1月14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利用国家配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对该患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该则报道还透露,1月14日、15日,在深圳市疾控中心层面的检测中,该家庭另有4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包括没有去过武汉的一名家庭成员。
需要强调的是,深圳首例确诊病例对外通报的时间在1月20日,需要考虑初期环境下确诊标准和规范的现实情况。官方通报显示,首例病例,在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都进行了检测后,样本还被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检测,再由专家对病例进行评估,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层面确认后对外通报。
1月20日被视作一个标志性时点。1月20日,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肯定有人传人”。1月20日,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深圳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恰好在1月20日公布,而1月20日之前,深圳发现的情况已经拉响了预警警报,深圳为防控疫情已采取了措施。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对外发布,透过该份《报告》,外界可以回顾性地看到一些深圳相关的情况。
深圳是联合考察组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地点之一,该份《报告》的附件3中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曲线及主要防控措施。比如,1月10日,启动全市疾控系统应急应对措施;1月14日,筛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16日,启动深圳市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事件:检疫人员提前登船排查
1月26日,大年初二凌晨2时30分许,6名来自深圳海关的检疫突击队员在深圳蛇口集合完毕,他们随后上了一艘拖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登上了一艘名为“歌诗达·威尼斯”号的大邮轮。这艘邮轮于1月21日从蛇口邮轮母港出发赴越南岘港,如按原定计划,将于1月26号上午直接返回到蛇口邮轮母港。但人们在它返回前发现了不确定性的状况,也就有了海关检疫人员提前登上邮轮开展排查的一幕。
1月25日,一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不胫而走,流传的消息显示,一艘邮轮将于1月26日返回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而该艘邮轮上湖北籍旅客就有数百名。邮轮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状况令人忧虑,在当时,“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事件的处置成为了深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棘手事件、焦点事件。
棘手事件对信息公开更是考验。1月26日下午,深圳官方部门发布消息,介绍正在对“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上所有旅客和船员进行排查检测,检测还在进行中,详细情况将尽快披露。1月26日晚上,官方对外发布排查检测情况和后续处置措施。
邮轮上有旅客4973名、船员1249名,其中湖北籍旅客414名。疾控中心和海关检疫人员在全体乘客和船员中筛查出4例发热病例,而早前邮轮公司申报有9人在船上曾出现发热,现场测量体温发现9人体温已正常,4例发热病例和9例曾发热病例采样送检,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查发现邮轮上4973名游客中,148人有武汉旅游史、居住史和接触史,148名旅客安排进行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
到2月4日,148人全部解除隔离观察,“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事件落幕。
带头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市民点赞, 其他城市纷纷效仿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深圳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消息首先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1月20日凌晨对外通报,首例病例的通报中包含了病例的基本情况。而后1月20日、21日、22日深圳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仍先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对外通报。到1月23日,深圳有2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深圳方面公布了该2名痊愈者的基本情况。1月24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一下子公布了截至1月23日累计报告的15例确诊病例的情况,此后,深圳逐日公布新增确诊病例和病例情况。
从信息公开的角度看,在全省各市中,深圳属很早公布确诊病例情况,在不泄露病人隐私的前提下,所公布病例情况的信息细致度也属领先。而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是,1月30日晚,深圳率先公布了确诊病例出现病症期间曾逗留过的第一批小区、场所名单。1月31日,中山市、珠海市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公布了确诊病例逗留过的第一批小区名单。此后,随着疫情的演变,深圳多次公布新增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逗留过的小区、场所名单。南都发起“热点站站队”调查:深圳公开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有活动轨迹的小区信息,你怎么看?共有逾2.34万名网友参与网络投票,约96%的网友对深圳的相关做法给予“点赞”。
1月30日之前,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区,就出现了不少网友希望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呼声,生活在深圳蛇口南水社区的王小姐是支持者之一。当时,坊间已经流传有深圳一些小区出现病例的消息,每天关注社交媒体上真真假假的信息,让王小姐感到心累,而对自己居住区域有无病例的不确定性,让王小姐感到担忧。深圳公布首批确诊病例发病期间逗留过的小区、场所名单,王小姐没看到自己小区的名字,但看到了不远处一个小区的名字,对防控疫情提高了警惕。
官方公布确诊病例发病期间曾逗留过的小区、场所后,官方版本替代了坊间流传版本,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猜测,让市民获知可靠的信息。原本一些小区物业管理方和小区居民就防控疫情的力度和措施有不同意见,公布小区的做法也起到了强化社区防控意识的作用,让各方重视起来进一步落实社区防控措施,特别是涉及的相关小区和周边小区。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