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名为上网课却沉迷网游还打赏数万 如何筑牢未成年人与网游的“防护墙”?

未成年人网络充值事件频发,腾讯抖音等多家互联网平台推防范举措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宇晴 03-13 01:30

受疫情影响,各地学生大多在家上网课。随之,深圳有不少家长向南都记者反映,未成年子女以上网课的名义,拿着手机玩游戏,并使用家长的积蓄给主播刷礼物、购买游戏皮肤及装备等,给家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筑牢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堵“防护墙”?南都记者了解到,腾讯、抖音等多家互联网平台采用了多种举措,落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工作。此外,深圳市人大代表、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国际教育部负责人张路玉呼吁,学校、家长和社会形成合力,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困扰

偷拿家长手机给账号充值

并清除所有转账记录

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孩子的课程学习,很多学校都为学生开展了网上授课的活动。然而,在2月29日,深圳市民梁女士向南都记者反映,她的12岁儿子在家以上网课的名义,拿着手机玩游戏、看直播。“他晚上趁我们睡觉的时候,偷拿他爸爸手机给他的账号充值,并清除所有转账记录。然后,他拿着钱在某网络平台充值游戏币,不停地给游戏主播刷礼物。在25日一个晚上,就刷了7万多礼物。”梁女士说,他儿子在腾讯平台共花费1万多元充值了Q币,并给某网络平台的游戏主播打赏了12万元左右。随后,梁女士在该网络平台发起投诉,最后争取到了退款。

3月上旬,南都记者收到了多起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充值事件的投诉。深圳市民黄先生称,他的10岁儿子正沉迷一款《和平精英》的游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前后为游戏充值达2万多元。“我发现微信账号余额不对,查询消费记录才发现游戏充值记录。”由于充值数额较大,属于未成年人消费,现家长联系平台客服要求返还。此外,深圳市民蒋女士称,她有一个14岁的女儿,在上网课的时候竟然偷偷看直播,还往直播平台里充了6000多元。“竟然是为了给男主播打赏,给他刷礼物。”

疫情期间,各地开学时间延后,随着各学校启动线上教学,让未成年人“名正言顺”与手机接触。南都记者了解到,多位家长反映,孩子本应拿着手机在线听课,却一不注意就切换到游戏界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人,新增网民259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57.8%。随着互联网不断渗透,网民的首次触网年龄也在明显提前,由此带来的未成年沉迷网络问题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应对

多家网络平台推新举措

防范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

如何筑牢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堵“防护墙”?在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引导网络游戏企业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随后,多家互联网平台采用了多种举措,落实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工作。

近日,腾讯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行业统一规范,腾讯试点防沉迷新规。“基于主管部门最新出台的行业统一规范,腾讯已在旗下一批产品中率先启动试点,同时积极响应相关精神,于旗下产品陆续上线适龄游戏提示的内容,以期更好地保护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据了解,在完成前期的技术测试与准备后,腾讯旗下4款试点产品《我叫MT4》、《天龙八部手游》、《和平精英》、《自由幻想手游》,围绕实名认证、游戏时长限制、游戏消费限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落实。同时,腾讯也正在积极展开适龄游戏提示的探索。“考虑到用户关切,腾讯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关于游戏正向功能评价的研究成果运用在适龄提示中,为家长选择适合孩子的游戏提供一定参考。”目前,“成长守护平台”中已上线了“给家长的游戏指引”新功能,面向2000万用户呈现适龄提示内容。此外,《FIFA足球世界》、《自由幻想手游》、《龙族幻想》、《天涯明月刀》(端游)、《一起来捉妖》等产品在各自游戏界面中已率先上线了适龄提示的相关信息,其他产品在界面上的适龄提示信息也正陆续发布。

与此同时,抖音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并封禁违规账号直播权限。南都记者了解到,在2月25日,抖音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对于未经监护人允许的未成年人打赏一经核实予以全额退款。“用户每天第一次打开App,都会提醒您选择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下无法进行充值打赏。如果孩子未经监护人许可在抖音上产生充值打赏等行为,别着急,您可以采取相应步骤来获得退款。材料齐全且平台核实无误后,我们将为您发起退款流程,退款将于7个工作日内到账。”此外,抖音发布了违规直播专项整治公告,称在疫情期间已封禁18675个账号直播权限,“如有以任何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主播,平台将依据规则严厉处罚,并可能对主播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移交公安机关立案等。”

另外,南都记者了解到,三七互娱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内部对“实名注册和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在旗下所有自营网络游戏中上线该系统,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该消息发布后,南都记者下载三七互娱旗下的游戏进行测试发现,在首次登录时确实需要实名注册,若跳过此步骤,将进入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体验时间一到,如果不进行实名登记,将被强制下线。

  声音

广东大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解义:

如父母申请退回充值金额,

需分具体情况讨论

随着网络付费内容和便捷的支付手段的出现,近年来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纠纷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广东大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解义告诉南都记者,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后,如果父母申请退回游戏充值金额,需分具体情况讨论。“若未成年人不满8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根据规定父母可以申请退回。”张解义称,若未成年人在8周岁至16周岁之间,如其进行小额游戏充值或打赏,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一般认为是有效的。但如果未成年人是进行了大额、多次的游戏充值或打赏,那么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智力和认识水平,会认定该行为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范围之外了,属于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追认才能被法律认可,如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属无效法律行为。

张解义提到,父母对未成年人具有法定的监护、保护职责,监护人应依据法律要求,实际履行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看管好监护人自己的网络游戏账号不被未成年人使用;保管好网络游戏账号绑定的支付账号所设定的支付密码等。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应按照法律及相关要求,切实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的教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

市人大代表、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国际教育部负责人张路玉:

家庭和学校应尽早为未成年群体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此外,深圳市人大代表、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国际教育部负责人张路玉呼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力量应形成合力,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背后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家长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护作用,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网络世界,没有比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很容易就会被误导消费,这是普遍的现象。”张路玉说,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进行大额充值的现象,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形成三方合力,增强未成年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

张路玉希望,家庭和学校要尽早为未成年群体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不力,使得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缺乏正确引导,所以要及早介入,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要告诉他们网络世界是什么样的,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的鉴别力。”与此同时,张路玉表示家长要有一定的监护和管控意识,网络平台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家长要管好账户密码,网络内容制造者也有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好的内容,网络平台在平衡利益、盈利和保护青少年投入的研发方面要有底线,让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