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疫情防控开启一个新市场 行业呼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3月18日,深圳大学城一美食城内,堂食顾客明显增多。 南都记者 顾威 摄
复苏者·城市公益行动计划
3月,疫情中暂停的行业按下复苏键。深圳有序的复工复市成为市场聚焦点,行业升级自救及复苏举措的同时,也希冀着更多公共政策层面与社会资源的倾斜。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为中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及出台阶段性减免社保及缓解住房公积金。深圳也发布惠企16条,涵盖减免物业租金、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等16条举措。
重塑市场消费者信心,成为当下市场最关注的议题。服务行业渴望多方联动打造安心消费,科技企业则希望借助疫情防控深度参与智慧城市的管理,而这都离不开政府、企业及媒体的多方联动。在找寻突围方向转危为机的同时,餐饮、旅游、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商业服务行业仍在面临着挑战,如何进一步减缓现金流承压的状况还需要社会关注。
1
现金流承压
服务业目前的最大痛点
人力和租金作为固定成本支出,无法节流。而恢复到往时的消费量仍需时日。
作为深圳明星餐饮企业甘棠明善的掌门人,麾下有着深圳人耳熟能详的探鱼、撒椒、蔡澜越南粉、蔡澜港式点心等四大主力品牌,王力加对此深有感触。承租私人物业的餐饮不在少数,王力加旗下品牌的众多门店就开在了购物中心,而政府出台的租金减免则是在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尽管有不少科技企业享受到了国有物业深圳减租两个月的福利,仍有诸如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元戎启行”)希望私人物业也能实施租金减免。
目前,市面上租金减免优惠期限多从1月底至2月初,减租期集中在5天至12天不等,减租力度在50%至全免。物业的租金减免,不仅有幅度限制,还有时间限制。
物业的租金减免或减半,但另一边管理费仍需要继续缴纳。王力加指出,目前不少业主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是持平的。“只减半租金不减管理费,实际上减免能达到的效果只有25%。”王力加算了笔账。
人力成本依旧是大头支出,甘棠明善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约为6000万,西贝莜面村深圳区域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约为1500万,农耕记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约为700万。对于国家出台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及缓缴企业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全行业确实可以在不同程度受惠。
但对于增值税减免,行业则表示受惠程度有限。增值税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首先,很多企业并不是中小微企业,本身税额减免已不在范围之内。再者,增值税本身是流转税,目前营业额很低的情况下,可供纳税的增值部分其实并不多。”业内人士点评。
建议
有专家建议研究更精准的政策,给企业提供更多帮助。比如促使业主方减免租金,对地产业主提供规模化补贴,并通过3至6个月免租金安排,精准惠及到终端企业。再比如,众多餐饮商户转型到线上,可推动外卖平台降低商户佣金费率。而在税额减免上,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切实减免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等四大类被官方明确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行业的税赋。比如,可以有年度所得税的减免和返还,帮助企业压力缓解。
2
市场的重点仍是防疫
建议支持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主要的影响是技术研发与国际的同步、交流会暂时中断,但从长远来看,社会将逐渐意识到需要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和工具,利用AI等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控制疫情,这对AI企业来说,参与疫情防控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告诉南都记者。2004年成立于深圳,人工智能(AI)公司云天励飞在疫情发生以后,也面临外地员工到岗率低、企业复工申请难等问题。
“困难都是共性的。”深圳越疆科技CEO刘培超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主要是等市场,也就是疫情结束才能出差,现在市场端的精力可能还在防疫。他表示:“疫情期间,加速研发练内功,强化管理。”
建议
多家科技企业都不约而同提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都对疫情防控及自身发展是双重利好。正因如此,郑文先建议,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深圳市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力量,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路开展科学、精准抗疫工作,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到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治理应用建设中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和实施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有条件地向企业开放公共区域的行政记录等数据,允许企业在监管机构的监督授权下推进公共数据挖掘和应用,让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3
重塑市场消费信心
成为最重要的发力点
疫情之下,行业也在积极探寻新的出路与方向。当务之急,重塑市场消费信心,成为最重要的发力点。而这场复苏战,需要企业、政府、媒体的多方联手,构建市场与消费者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安心,成为消费复苏的关键。
在行膳餐饮研究院,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黄平在自己的大师工作室和深圳众多名厨展开了疫情后厨艺术、厨务管理及餐饮方向的探讨。“没有哪个行业比餐饮更希望复工复市,但安全、安心是第一要义,要向消费者有力、有效地传达出后厨、餐厅、行业、市场的情况”,在黄平看来这离不开行业规范标准的细化与落实,也离不开政府的牵头组织与把关,也离不开媒体跟消费者的沟通链接与监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对于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从来都有严格及明确的规范标准,但这些要求落实在市场的大小企业中常常出现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在疫后复苏阶段,这些细则都需要重新规范并且处处落实。
“其实行业是有很多规范标准去遵循的,但是市场企业会忽视了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行业标兵需要把体系化的食品卫生知识及已有的好经验更好地科普与推广”,福田香格里拉酒店中餐行政总厨、世界厨王冠军董玉振说道。比如,厨房的出入口都需要有洗手池,而且水龙头开关是感应式或者脚踏式,不需要用手触摸。再比如,刀具和砧板需要按照颜色严格分离,不同颜色的器具套装会处理不同的食材。
安心餐厅及放心消费的打造被餐饮业界所看重。佳宁娜集团董事总经理江本华表示,公筷与公勺属于看得见的安心,这样的配置一定要全面推广与落实,其门店自2003年开始便有强制要求。未来,食品溯源乃至食材粗加工溯源都需要被大众看得到。同样,和苑私厨负责人李权霖也强调,安心餐厅各个环节需要面向公众公示,分餐机制会成为未来新趋势。
接下来,深圳市烹饪协会将联合各方餐饮力量发出野味拒买、拒烹、拒食的倡议,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探讨安心餐厅的评选事宜。而公众则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更好了解行业在做的事情。
建议
“挑战与机遇并存”,黄平表示行业正在考虑疫后可以发力的新方向,疫情所带来的对于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也让行业思索健康餐、营养餐方向的开拓。实际上,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健康产业学院烹饪专业教师邓永宏正在这个方向上着力。
应对疫情是危中有机。对于商业服务行业而言,针对疫后复苏所打造的安心消费有助于整个行业更好标准化、规范化。而疫情下,对于健康的关注给餐饮开辟了疫后复苏的新思路,而崛起的直播及短视频等新渠道则为整个行业反思线上融合所带来的新可能。对于科技企业而言,疫情也为它们深度介入智慧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契机。
统筹:南都记者 陈盈珊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陈盈珊